-
公开(公告)号:CN11297275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55231.X
申请日:2021-02-04
IPC: A61L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硅藻壳混合提高硅藻壳止血性能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制备藻泥;(2)酸热法处理藻泥;(3)洗涤烘干得到硅藻壳;(4)将不同结构特征的硅藻壳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提高单种硅藻壳的止血效果。本发明方法采用多种硅藻壳混合的方法提高其止血性能,不需特殊的化学基团修饰,操作工艺简单易行,无有害物质残留,节能环保。将不同结构特征的硅藻壳混合,可充分利用硅藻壳的本身的结构优势,发挥出硅藻壳的最大止血潜能,为人们探索最佳止血材料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1210234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710300675.8
申请日:2007-12-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微藻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本发明的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具有序列表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的Δ5脂肪酸去饱和酶可以有效地催化ETA(20:4Δ8,11,14,17)生成EPA(20:5Δ5,8,11,14,17),并且底物专一性高,酶活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062868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18071.8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气泡持续气浮收集跑道池藻细胞的装置,由将收集孔与跑道池的其它区域分隔开的分隔装置和微气泡发生装置组成,微气泡发生装置和收集孔位于不同的区域,微气泡发生装置设置在跑道池的池底。本发明与现有的藻细胞初步浓缩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在微藻培养至密度较高时架设,可对藻液进行持续性收集,整个环节只会产生少量能耗。(2)实时对高浓度藻液进行浓缩收集,耗时短,不会引起细菌滋生、生物量损失等问题。(3)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组装拆卸。(4)本发明成本低廉,易制造,效率高,有助于降低微藻规模化培养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242064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36233.0
申请日:2011-05-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胞藻培养的连续供气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将空气过滤后紫外消毒的空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输入带分支的管路,并在该管路及分支上设置定量控制装置以控制管内气体流量;再将混合气过滤后通入各个反应器的气升部。该系统包括带有鼓气装置并经由充气管道与二氧化碳供给装置相连接的紫外消毒器;充气管道经由培养支架上方的通气管的设有过滤装置的分支而与反应器的气升部连接。本发明步骤简单,系统集成、高效,可流水作业和自动运行,提高了进入系统的气体的纯度,避免了外界环境对培养系统造成的污染,极大地提高了单胞藻培养的成功率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18331B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510418072.2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向湍流、混合跑道池微藻培养系统,包括跑道池,跑道池内设置湍流补碳装置、利用微气泡反冲的藻细胞采收装置、挡流装置、双桨轮、桨轮下方设有凹槽结构。该系统与藻细胞沉淀池、消毒池、营养盐调配池相连通。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加速跑道池内水体循环,提高液面与大气之间的空气交换频率。(2)能够实时、有效的实现对藻细胞的初步浓缩,提高离心效率。(3)能够防止散布的二氧化碳逃逸,提高二氧化碳利用率,更加迅速的调节藻液pH。(4)能够有效促进藻液上下层之间的对流。(5)能够实现微藻的连续培养。
-
公开(公告)号:CN104531532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759383.0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拟端泥生藻及其应用和培养方法,藻种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分类命名为拟端泥生藻Luticola sp,于 2014年10月22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 9816。培养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在海水F/2培养基中富集培养微藻,初始接种密度为1×105 个·mL‑1,置于光暗比为 14h∶10h,光照强度为 1100lux,温度为 25℃,相对湿度为 70%~80%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2周,离心拟端泥生藻藻液。收获拟端泥生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其他作为材料相比,快速分裂,形成biofilms结构,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同时,在其18S rDNA中存在的独特的内含子存在/缺失的多态性,是目前已知所有物种中都不具备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498361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410758297.8
申请日:2014-12-12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微小拟双孢藻及其应用和培养方法,从黄海海水中分离得到的,分类命名为微小拟双孢藻Amphikrikos minutum,于2014年10月22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 9815。所述拟双孢藻的采集方法为浮游植物脱网;分离方法采用微吸管吸取、逐级稀释分离及平板涂布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其他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藻种相比,本发明的微小拟双孢藻具有很高的油脂含量及生长速率,可以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002086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18103.4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气泡持续气浮采收藻细胞的跑道池微藻养殖系统,包括跑道池,跑道池内设湍流补碳装置、利用微气泡持续气浮收集跑道池藻细胞的装置、挡流装置、双桨轮及下设的凹槽结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加速跑道池内水体循环,提高液面与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频率。(2)能够实时、有效的实现对藻细胞的初步浓缩,提高离心效率,减少离心能耗,降低收获成本。(3)能够防止散布的二氧化碳逃逸,提高二氧化碳利用率,更加迅速的调节藻液pH。(4)能够有效促进藻液上下层之间的交换,既能防止表层的藻细胞受到光损伤,亦可增加单位水体的藻细胞接收到的有效光能总量。(5)本跑道池能够实现微藻的连续培养,且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极少量废水可通过管路引至消毒池与营养盐调配池进行处理后再次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62456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418067.1
申请日:2015-07-16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气泡反冲浓缩跑道池微藻细胞的采收装置,包括曝气网、侧面阻拦网、正面阻拦网和收集管;曝气网前端面向水流方向,置于跑道池底部,其后端与正面阻拦网下部连接;曝气网的两个侧面连接侧面阻拦网,侧面阻拦网与曝气网形成藻液入口,收集管设置在正面阻拦网上端,收集管与跑道池的收集孔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与现有的藻细胞初步浓缩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有效、实时的实现了藻细胞的初步浓缩,整个环节耗时很少,不会引起细菌滋生、生物量损失等问题。(2)本发明不会产生能耗,结构简单,方便组装拆卸。(3)本发明成本低廉,易制造,效率高,有助于降低微藻规模化培养的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289659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810115245.3
申请日:2008-06-19
Applicant: 中国海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微藻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本发明的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具有序列表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者该序列经替换、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具有同等功能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的Δ6脂肪酸去饱和酶可以有效地催化Linoleic Acid(LA,18:2Δ9,12)生成γ-Linolenic Acid(GLA,18:3Δ6,9,12),以及催化α-Linolenic Acid(ALA,18:3Δ9,12,15)生成Stearidnoic Acid(SDA,18:4Δ6,9,12,1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