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01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22456.X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地热光热耦合发电系统,应用于发电技术领域。包括:矿井地热水循环系统、光热集热系统、ORC发电系统及冷凝系统,ORC发电系统包括:第一ORC发电系统和第二ORC发电系统;其中,矿井地热水循环系统与光热集热系统管道连接,光热集热系统设有温差区域,利用温差供给第一ORC发电系统发电,工质通过矿井地热水循环系统和/或光热集热系统进行热量交换供给第二ORC发电系统发电;ORC发电系统与冷凝系统管道连接,冷凝系统将ORC发电系统中第一ORC发电系统和第二ORC发电系统的冷凝后的工质输送至矿井地热水循环系统。本发明将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发电系统的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0866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35234.3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盐度矿井水强化预处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混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和泥水分离装置;所述处理方法包括:矿井水经初步沉淀后进入混凝反应池,在混凝反应池中投加混凝剂,搅拌反应后进入絮凝反应池;絮凝反应池中投加絮凝剂,搅拌反应后进入沉淀池;经斜板沉淀下来的污泥从底部排泥管排出后脱水外运,上部液体经过滗水器进入泥水分离装置;泥水分离装置中的纳米纤维膜组件处理后从膜组件上部的出口抽取过滤的清水进入RO系统;利用曝气系统向水中充入CO2,通过CO2的搅拌作用冲洗附着在纳米纤维膜表面的悬浮物。本发明处理方法简单,可有效的提高水中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同时降低水处理药剂的使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166633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989837.1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G16Z9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井涌水量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其中计算方法包括:当煤层顶板岩层发生冒裂时,在当前冒裂的重力释水时间段,计算二元结构体的释放水量以及地下水含水系统边界过水断面渗入矿井水量之和,作为矿井涌水量;在当前冒裂的重力释水时间段之后,计算地下水含水系统边界过水断面渗入矿井水量,作为矿井涌水量;其中,二元结构体的释放水量根据二元结构体的弹性释水量在当前冒裂的重力释水时间段的平均流量以及各含水层的重力释水流量之和获得。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方法在重力释水时间段,将二元结构体的释水量与边界过水断面渗入矿井水量之和作为矿井涌水量,相比现有技术计算的涌水量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8532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17489.5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E21B15/00 , E21B7/04 , E21B7/1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热能源开发钻井地面平台。涉及地热钻井平台技术领域,包括:平台,平台的侧壁设有第一水平仪,平台上设有钻机,钻机的底部设有钻杆,钻杆的底部设有钻头;支撑装置,包括液压气缸和斜支撑,液压气缸设置两个,两个液压气缸均在平台的底部,斜支撑设置多个,多个斜支撑分别与平台的两端铰接,位于平台同一侧的两个斜支撑之间设置限位柱,两个斜支撑与限位柱铰接;纠偏装置,纠偏装置位于两个液压气缸之间。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装置,斜支撑配合限位柱能够对平台进行减震,保证平台的稳定水平;通过设置液压气缸能够调整平台的高度;通过设置纠偏装置对钻杆进行纠偏,确保竖直进行钻进。
-
公开(公告)号:CN1117980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0609810.2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提出矿井涌水量非稳定流动态预测方法‑非稳定流释水‑断面流法,在计算矿井涌水量时,考虑了因煤层上覆地层周期性冒裂形成的冒裂二元结构体的自身含水释放量,与其外侧含水断面的弹性释水量叠加得到矿井涌水量,对于冒裂二元结构体的外侧释水断面,研究了其工作面随时间不断推进的迭代过程,推导出每次顶板冒裂各释水断面持续释水时间以及涌水量,提供了新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非稳定释水‑断面流法,能够计算在不断推进迭代过程中的矿井涌水量,考虑的矿井涌水量相关因素更加全面,最终计算出的矿井涌水量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8216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63723.6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G06F18/213 , G01N33/18 , G06F18/2135 , G06F18/20 , G06F18/214 , G06N3/0499 , G06N3/0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方法、装置及可存储介质,涉及水源识别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矿井含水层的多个水质数据,并对所述水质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经过预处理的所述水质数据构建数据集;构建突水水源识别模型,利用所述数据集处理所述突水水源识别模型;利用处理过的所述突水水源识别模型进行突水水源识别;本发明综合采用多种识别方法进行突水水源识别,提高了水源识别过程的准确性及快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90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20937.3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E21F17/18
Abstract: 一种基于全矿井数据融合的矿井水灾报警系统,包括矿井水实况监测模块、传输模块、控制模块、预警发布模块:所述矿井水实况监测模块包括流速监测单元和水位监测单元,用于实时获取监测点水的流速和水位数据;所述传输模块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流速监测单元和水位监测单元获取的实时数据,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向控制模块传输所述流速监测单元和水位监测单元获取的实时数据;所述控制模块内预设有矿井水临界流速阈值和水位临界阈值,通过比对实时监测获得的流速和水位值与各临界阈值相比较,判断是否发出水灾预警。通过融合全矿井各监测点的的水位、流速等实时数据,并通过控制模块进行灾情预判,能够及时感知矿井水灾。
-
公开(公告)号:CN1141630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77994.2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C02F9/04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去除矿井水硬度的装置,包括布水区、反应区、分离区、清水区和回流组件;布水区设置在装置外壳的底端;反应区设置在布水组件与装置外壳之间;反应区的底端连通有排粒组件;分离区设置在反应区的顶端,用于分离反应生成的大颗粒物质,分离区顶端设置有斜板沉淀池;清水区设置在斜板沉淀池的顶端,清水区的底端设置有加酸泵;回流组件设置在装置外壳的外壁,回流组件的两端分别连通反应区和布水组件。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地面积小,药品投加量少,出水水质稳定,不仅可以取出矿井水的硬度,还能取出矿井水中少量的固体悬浮物,处理效率高,去除矿井水硬度效果更好,处理后的水质更好,更方便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395444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60418.1
申请日:2020-04-03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井水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矿井水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注浆减少矿井水排放;将矿井水回灌补充地下水水位;将矿井水用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用水;封存矿井水中浓盐废水。通过对矿井水进行减排、回灌、资源化和浓盐水地下封存一体化处理,确保矿井水被有效防治、处理、保护的前提下尽可能优化管理,减少处理成本,减少环境影响。实现对矿井水最优化的配置,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16544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987849.0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矿井涌水边界过水断面流量的计算方法及装置,矿井处于以裂隙层和空隙层叠置而成的二元结构体构成的地下水含水系统,计算方法包括:将二元结构体概化为四面进水的箱型结构,对于二元结构体的任意一层含水层,计算该含水层四个断面的渗水流量并求和,获得该含水层的过水断面流量;对所有含水层的过水断面流量求和,获得矿井涌水边界过水断面流量;其中,四个断面包括与工作面推进方向平行的两个断面以及工作面推进方向前、后方的两个断面。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二元结构体等效为箱型,计算各过水断面随着工作面推进的变化,相比现有将工作面等效于大井的方法更加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