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深层地热能井下开放式换热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0784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711124349.6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能井下开放式换热系统和方法,换热系统包括分布式测温光纤、两个水位观测管、混合器、地热专用管、抽水泵、除砂泵,热交换器、调节水箱;将地热专用管、抽水泵室和混合器下入到技术套管和护壁管中,地热专用管底部连接混合器,上部连接抽水泵室,抽水泵通过管路依次与除砂泵、热交换器、调节水箱连接,调节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冷水注入管,分布式测温光纤、二号水位观测管设置在地热专用管与技术套管之间,一号水位观测管设置在地热专用管内。本系统由于地热井热储层是开放的,通过地热专用管进行换热,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完全能够实现回水量等于抽水量,不消耗地下热水资源,不会因排放经利用的地下热水而导致环境污染。

    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矿井动涌水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74892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2

    申请号:CN201710948508.8

    申请日:2017-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矿井动涌水量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预先录入的充水含水层的特征参数,建立模拟开采前充水含水层的分布模型;根据预建立的矿井模型和模拟开采前充水含水层的分布模型,建立模拟开采时充水含水层水位标高分布模型;根据用户在模拟开采时充水含水层水位标高分布模型中设置的预测进水断面和模拟开采前充水含水层的分布模型,建立充水含水层的预测进水断面的动涌水量模型;根据充水含水层的预测进水断面的动涌水量模型计算动涌水量。本发明复杂程度和对用户认识水文地质条件的充分性要求较低,计算结果的确定性较高,另外,可以同时计算多个充水含水层的涌水量。

    一种中深层地热能井下开放式换热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4078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124349.6

    申请日:2017-1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深层地热能井下开放式换热系统和方法,换热系统包括分布式测温光纤、两个水位观测管、混合器、地热专用管、抽水泵、除砂泵,热交换器、调节水箱;将地热专用管、抽水泵室和混合器下入到技术套管和护壁管中,地热专用管底部连接混合器,上部连接抽水泵室,抽水泵通过管路依次与除砂泵、热交换器、调节水箱连接,调节水箱的出水口连接冷水注入管,分布式测温光纤、二号水位观测管设置在地热专用管与技术套管之间,一号水位观测管设置在地热专用管内。本系统由于地热井热储层是开放的,通过地热专用管进行换热,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完全能够实现回水量等于抽水量,不消耗地下热水资源,不会因排放经利用的地下热水而导致环境污染。

    一种地热井钻孔施工工艺及地热井

    公开(公告)号:CN10977952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03589.3

    申请日:2019-01-03

    Inventor: 沈智慧 方向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热井钻孔施工工艺及地热井,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当取热钻孔钻进恒温层后,在钻孔的内侧壁上射若干射孔;步骤二:在所述钻孔中下入套管;步骤三:在所述套管外侧壁与所述钻孔的内侧壁之间采用导热固井材料固井。本发明的地热井钻孔施工工艺得到的地热井,影响半径可达到30-50米,增加了储热层热传导范围,有效地提高了地热能的利用效率。

    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矿井静涌水量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886185A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710948510.5

    申请日:2017-10-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4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空间分析的矿井静涌水量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预先录入的充水含水层的特征参数,建立充水含水层的分布模型;根据预先设定的预测域,建立预测域模型;根据所述充水含水层的分布模型和所述预测域模型,建立预测域静涌水量模型;根据所述预测域静涌水量模型,计算矿井静涌水量。本发明通过对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的含水层所赋存地下水的静储量的计算评价,提高了对矿井涌水量的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于南半球的中深层地热井中心管扶正器及中心管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9959183U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22187696.X

    申请日:2018-12-25

    Inventor: 沈智慧 方向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南半球的中深层地热井中心管扶正器及中心管组件,中心管扶正器用于中心管,包括金属管和扶正叶片,所述金属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管所在套管与中心管之间;所述扶正叶片的一个边固定在所述金属管的外侧壁上,且该边与所述金属管的轴向夹角为逆时方向的1°-30°。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管扶正器,不仅规定了中心管与套管之间的间距,同时还克服了南半球循环回水运动的阻力,提高了中心管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循环水的运动阻力,降低了循环泵的能耗。

    一种用于单井换热系统同轴套管中的扶正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564399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1117456.0

    申请日:2019-07-17

    Inventor: 沈智慧 方向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单井换热系统同轴套管中的扶正装置,包括扶正器和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分别装设于所述扶正器的两端,所述扶正器和固定装置均装设于中心管和套管之间,所述扶正器的侧面朝向套管的方向形成有叶片,所述叶片的外侧边缘靠近所述套管的内壁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扶正装置,通过扶正器和两个固定装置组合而成,装设于中心管和套管之间,并固定于一个固定的位置,既能够保证中心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一致,通过扶正器的循环回水在重力作用下加速旋流,克服了循环回水与中心管、套管之间的阻力,提高了循环水的循环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得扶正器不能上下移动和转动,保证水温检测系统的安全。

    一种用于单井换热系统同轴套管中的扶正器

    公开(公告)号:CN210564398U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921117239.1

    申请日:2019-07-17

    Inventor: 沈智慧 方向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单井换热系统同轴套管中的扶正器,包括两个扶正器组件,扶正器组件呈半圆筒状,扶正器组件的两个纵向边缘处均形成有连接壁,两个扶正器组件相对设置于中心管和套管之间,两个扶正器组件的连接壁贴合在一起,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扶正器组件的弧面上形成有叶片。本实用新型的扶正器,通过两个半圆状的扶正器组件相对设置而成,装设于中心管和套管之间,并固定于一个固定的位置,既能够保证中心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一致,通过扶正器的循环回水在重力作用下加速旋流,克服了循环回水与中心管、套管之间的阻力,提高了循环水的循环效率;同时还可以使得扶正器不能上下移动和转动,保证水温检测系统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