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层注浆量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828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61627.1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层注浆量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根据煤层开采信息,计算目标矿井工作面的采空区体积量;根据煤层开采信息、压煤开采规范和预设的垮落空间计算规则计算目标矿井工作面的垮落空间体积量;根据钻孔探查结果、煤层开采信息、工作面倾向沉降结果和预设的残存离层空间计算规则计算目标矿井工作面的残存离层空间体积量;根据工作面倾向沉降结果和预设的地表沉降空间计算规则计算目标矿井工作面的地表沉陷体积量;基于采空区体积量、垮落空间体积量、残存离层空间体积量、地表沉陷体积量和预设的采动空间转换模型,计算目标矿井工作面的离层注浆量。本申请具有提高离层注浆量计算准确性的效果。

    一种单孔双离层双压注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6688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31925.2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孔双离层双压注浆装置及方法,包括竖直设置的下离层注浆管和上离层注浆管,所述上离层注浆管设置在注浆孔内,所述下离层注浆管设置在所述上离层注浆管内,所述下离层注浆管的下部设有出浆孔管,所述出浆孔管上方的所述下离层注浆管上设有用于密封所述下离层注浆管与所述上离层注浆管之间的间隙的密封体,所述出浆孔管下方的所述下离层注浆管的底端设有底部沉沙段。实现单孔双离层、双压力注浆,减少一个双离层注浆时的钻孔数量,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对每个离层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减小覆岩离层变形程度,从而起到更好的减沉效果。

    一种单孔多层单管抽水装置及抽水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73715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69767.5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孔多层单管抽水装置及抽水工艺,单孔多层单管抽水装置包括泵室管及连接于所述泵室管下方的多级抽水段,多级所述抽水段通过钻孔中预设的变径凸台进行限位,所述抽水段包括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管径小于所述钻孔内最细孔段孔径,所述抽水管上半段设有过水孔,所述抽水管底部与对应的所述变径凸台密封连接,所述抽水管内末端安装有隔断组件,所述隔断组件用于控制相邻两级抽水段的抽水管的通断。采用该单孔多层单管抽水装置能够缩小钻孔孔径和抽水管管径,有效降低了施工难度,在缩短工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一种煤炭绿色开采地面减沉工艺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293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733687.0

    申请日:2022-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绿色开采地面减沉工艺,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确认井下充填的充填率;S2:确认地面钻孔的相关参数;S3:确认注浆压力;S4:同时进行井下充填和地面注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井上下联合充填减沉,可以解决两侧存在极不充分采空工作面时以往减沉方法无法解决的地面沉降问题,有效控制地面沉降,预计减沉率提高40%以上;另外,解放当前存在的“建下”压覆煤炭资源、盘活压覆煤炭及稳定国家煤炭资源保供需求,提高资源安全保障程度;三是延长大量资源枯竭矿井的使用寿命,提高矿井使用年限和利用率,稳定资源枯竭矿井职工队伍。

    一种大口径瓦斯管道井施工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3877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881658.2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口径瓦斯管道井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硐室上方地表向下钻取上井孔,直至所述上井孔的下端到达基岩的上端即可,向所述上井孔内下入表层套管即可,继续经所述上井孔向下钻取中井孔,直至所述中井孔的下端与所述硐室上端之间的间距为10‑30m即可;步骤2:向所述中井孔内下入上生产套管并对其进行固井处理;步骤3:从所述硐室内由下向上钻取上端与所述中井孔对接的下井孔,并向所述下井孔内由下向上填入下生产套管,直至最上端的所述下生产套管的上端与最下端的所述上生产套管的下端对接,并对所述下井孔进行固井处理即完成大口径瓦斯管道井的施工,其施工方便,且可避免钻井泥浆溃入到硐室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