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863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1279104.6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61/2596 , H04L61/2592 , H04L45/741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下连的第一主机发送的以太网数据帧,以太网数据帧包括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根据预设地址映射关系,确定与目的MAC地址对应的虚拟以太网标识和目的站点映射前缀;根据虚拟以太网标识、目的站点映射前缀和目的MAC地址生成IPv6报文头,根据IPv6报文头封装以太网数据帧,得到IPv6报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IPv6报文,第二网络设备解封装IPv6报文得到以太网数据帧,将以太网数据帧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下连的第二主机。本公开能够降低开销,提升系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64561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1193303.5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资源的监测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网络技术领域。资源的监测方法包括:获得算力网络所涉及的算力网络资源层、算力网络控制层和算力网络服务层的监控信息;根据监控信息和对算力网络资源层的测量结果,生成包括算力网络服务层所提供的算力网络服务的服务标识、使用算力网络服务的用户的标识、以及算力网络资源层所提供的算力资源的算力标识的算网多因子监测信息。本发明引入了基于用户和服务的网络探测机制,其中,基于服务的网络探测机制进一步对算力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监控。从而,实现了算力和网络监控的有效整合。
-
公开(公告)号:CN109391561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77870.6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12/851 , H04L12/833 , H04L12/865 , H04L12/715 , H04L12/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双向保障方法和系统,涉及SDN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边界路由器与第二边界路由器间启用多边界网关协议BGP会话,其中,第一BGP会话传送待保障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前缀信息,第二BGP会话传送非保障IDC的前缀信息;第二边界路由器与IDC的下行流量入口方向上启用QPPB,将从IDC返回的下行流量中目的地址为待保障用户的流量基于QPPB标记对应的IP优先级或服务质量组信息;控制器基于用户的IP前缀信息和IDC的前缀信息及底层网络拓扑、实时链路利用率信息计算上下行流量的保障路径,并依据计算的路径结果将相关流量策略发送至路由器。本发明实现了基于用户、业务的动态双向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138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37800.3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61/2514 , H04L61/500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互联网的访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通讯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融合网关获取目标对象发送的上网请求,其中,上网请求用于请求通过云应用对互联网进行访问;获取目标对象与私网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依据目标对象与私网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和目标对象的标识信息,确定目标对象的私网地址,并将目标对象的私网地址映射为公网地址;基于公网地址,响应上网请求,以通过云应用对互联网进行访问。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用户需要在云内应用上网时,直接从云内公网地址进行互联网资源访问,导致难以对上网的用户进行区分,进而导致上网的效果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286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6986.0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N3/092 , G06F3/06 , G06F16/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该方法包括:从目标数据库中,获取待存储数据,其中,待存储数据在目标数据库中的存储结构至少包括:待存储数据的第一标识信息,第一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待存储数据的特征;基于第一标识信息,至少确定待存储数据在当前周期内的第一动态信息和在历史周期内的第二动态信息;将第一动态信息和第二动态信息,输入至分类模型中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将待存储数据存储至与分类结果对应的存储空间中,其中,存储空间包括缓存空间或硬盘空间。本发明解决了数据分流的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25025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38195.1
申请日:2024-04-11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61/2503 , H04L12/46 , H04L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终端基于目标账户向云服务器发送的局域网流量报文,其中,终端位于局域网内,局域网流量报文包括目标账户的标识;根据目标账户的标识,确定用于发送局域网流量报文的虚拟主机;采用虚拟主机,将局域网流量报文转换为云端流量报文,并将云端流量报文发送至云服务器。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家庭局域网访问云端时报文传输过程复杂、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91561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1710677870.6
申请日:2017-08-10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47/24 , H04L47/31 , H04L47/6275 , H04L45/00 , H04L4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双向保障方法和系统,涉及SDN领域。该方法包括:第一边界路由器与第二边界路由器间启用多边界网关协议BGP会话,其中,第一BGP会话传送待保障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前缀信息,第二BGP会话传送非保障IDC的前缀信息;第二边界路由器与IDC的下行流量入口方向上启用QPPB,将从IDC返回的下行流量中目的地址为待保障用户的流量基于QPPB标记对应的IP优先级或服务质量组信息;控制器基于用户的IP前缀信息和IDC的前缀信息及底层网络拓扑、实时链路利用率信息计算上下行流量的保障路径,并依据计算的路径结果将相关流量策略发送至路由器。本发明实现了基于用户、业务的动态双向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20029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80869.4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61/5046 , H04L61/5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家庭网关转发的IP地址请求消息,其中,IP地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家庭网关对应的局域网为支持互通的多个局域网;响应于IP地址请求消息,选择为用户设备分配IP地址的目标设备;基于目标设备集中为用户设备分配目标IP地址。本发明解决了在融合边缘网络架构下,多局址用户各自局域网组成大局域网时,对用户设备IP地址的分配存在冲突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785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95287.1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12/28 , H04L12/66 , H04L61/5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向边缘云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目标终端发出的数据包,其中,目标终端位于家庭局域网中;确定数据包所属的业务类型;在数据包所属的业务类型为边缘云业务的情况下,将数据包分配至目标接口处理,其中,目标接口用于进行边缘云业务与家庭局域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基于目标接口,按照预设的连接通路将数据包传输至边缘云网关,其中,边缘云网关将数据包发送至边缘云服务器。本发明解决了家庭局域网无法直接通过二层转发模式进行边缘云服务器访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7575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815667.2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61/451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域名解析方法、系统、装置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云业务网关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发现报文,其中,网络接入设备用于向云业务网关发送发现报文的响应报文;在云业务网关接收到网络接入设备发送的响应报文的情况下,向网络接入设备发送请求报文,其中,请求报文中包括:边缘云应用的域名;接收网络接入设备响应于请求报文所发送的应答报文,其中,应答报文中包括:边缘云应用的域名对应的互联网协议地址。本申请解决了由于在融合边缘网络架构下,用户终端通过域名解析请求,访问公共域名解析服务过程中,控制报文转发经过网络节点过多,造成的请求时延较高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