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071373B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510537002.9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开关场的配置系统和方法,配置系统包括第一换流站、第二换流站、极I直流极线、附加金属回线和极II直流极线;第一换流站通过极I直流极线、附加金属回线、极II直流极线与第二换流站连接。配置方法针对不同运行工况完成直流开关场的配置。本发明避免了专用接地极装置的使用,也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的使用;提高了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减少了直流系统被迫降低功率的可能性;提高了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以及可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开关场的配置系统和方法基本杜绝了直流偏磁问题,适用于短距离跨海输电。
-
公开(公告)号:CN105071373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537002.9
申请日:2015-08-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开关场的配置系统和方法,配置系统包括第一换流站、第二换流站、极I直流极线、附加金属回线和极II直流极线;第一换流站通过极I直流极线、附加金属回线、极II直流极线与第二换流站连接。配置方法针对不同运行工况完成直流开关场的配置。本发明避免了专用接地极装置的使用,也减少了直流断路器的使用;提高了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减少了直流系统被迫降低功率的可能性;提高了对称双极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运行的灵活性以及可利用率;本发明提供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直流开关场的配置系统和方法基本杜绝了直流偏磁问题,适用于短距离跨海输电。
-
公开(公告)号:CN107908168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711175576.1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无人值守站的二次屏柜安措布置指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屏柜状态显示LED、灯光控制器、无人值守变电站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交换机及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主机;所述屏柜状态显示LED与灯光控制器连接;所述灯光控制器由无人值守变电站安措布置指引系统的测控IED控制;所述测控IED输出经交换机与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主机连接。运维许可人员在完成许可流程后,可以在运维站通过安措布置指引系统控制相关二次保护屏柜状态显示LED,使其切换至与工作票安全措施相符的状态,可以对现场工作班布置安措过程进行指导,从而进一步确保安措布置正确性,防止“三误”事件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702945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877733.7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油气自动取油装置及其取油方法,包括一三通电动阀,所述三通电动阀的第一端口与取油口螺纹连接,第二端口与油样管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三端口为排油口;所述油样管的入口端伸入有一活塞,所述活塞经一螺杆连接一电机驱动沿着油样管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油样管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处分别设有一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三通电动阀和电机与一PLC控制器电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三通电动阀控制出油的路径,并且通过电机驱动螺杆进行驱动活塞在油样管中的移动,进行油样的抽取,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实现自动控制取油,提高取油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908168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175576.1
申请日:2017-11-2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无人值守站的二次屏柜安措布置指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屏柜状态显示LED、灯光控制器、无人值守变电站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交换机及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主机;所述屏柜状态显示LED与灯光控制器连接;所述灯光控制器由无人值守变电站安措布置指引系统的测控IED控制;所述测控IED输出经交换机与安措布置指引系统主机连接。运维许可人员在完成许可流程后,可以在运维站通过安措布置指引系统控制相关二次保护屏柜状态显示LED,使其切换至与工作票安全措施相符的状态,可以对现场工作班布置安措过程进行指导,从而进一步确保安措布置正确性,防止“三误”事件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69641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50483.1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4W24/04 , H04W52/02 , H04W72/0446 , H04W74/08 , H04W8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物联网设备无线组网方法,提供了“窄带无线组网+增强宽带远距离传输”分段配置通讯方案,就地监控装置与节点通信装置采用窄带通讯,适用于变电站工程中电气设备安装监测传感信息的统一汇聚采集以及各个单元的无线组网;接入节点装置与监控后台之间采用增强宽带通信,不仅满足复杂环境下信号远距离传输的可靠性要求,同时满足信号高速传输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903146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28181.8
申请日:2018-07-05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R和BIM的地下电缆三维数字可视化定位方法。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下电缆三维数字化BIM模型,AR智能硬件通过固定于电缆沟盖板下部的RFID电子标签及所包含的信息,实现对地下电缆的定位,进一步借助AR智能硬件的定位信息和方位信息等信息,实现地下电缆三维数字化实时动态AR显示。本发明可同时可运用输变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同时本发明大大地减少了RFID电子标签的使用数量,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且有效解决了输变电工程室内定位卫星定位和RTK方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30813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111280719.1
申请日:2021-10-31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7 , G06N3/006 , G06F111/04 , G08B17/06 , G08B1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灾报警探测器布置方法及系统,步骤S1:结合设备一次投资费用、设备运维检修成本和变电站设备停电损失成本构建全生命周期目标函数;步骤S2:以全生命周期目标函数为粒子适应度,以火灾报警设备接线网络熵函数和布置规则函数为约束条件,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寻优。本发明能够实现火灾报警探测器自动优化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1393469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111212066.3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针对单设备更换的SCD精准解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变电站的SCD和SPCD文件,以及更换设备的SCD信息和SPCD信息;步骤S2、构建以更换设备Unit为中心的物理链路网络拓扑,将与更换设备距离为1个Cable的设备Unit组成集合R;步骤S3、将SCD中的IED与SPCD中的Unit建立映射关系,得到集合R映射在SCD文件中的IED集合M;步骤S4、以SCD文件中的IED集合M作为解耦边界进行解耦,得到相关设备配置文件RCD和非相关设备配置文件URCD;步骤S5、将解耦后的RCD文件返回给施工方,同时URCD文件被锁定禁止修改;步骤S6、施工方对RCD文件进行修改、调试和验证;步骤S7、以集合M为边界,把URCD文件与调试验证过的RCD文件合并得到全新SCD;本发明能减少SCD修改带来的改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347348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110765864.2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工程定位基站优化布置方法及系统,能够优化定位基站的布置方案。针对将定位基站布置于变电站区域四周这一常见布置情况,根据电网工程实际定位需求优化布置定位基站,实现定位基站信号范围的合理覆盖。首先定义需要实现定位功能的区域,将所研究的区域网格化,基于传统的布置方案逐步采用移动围墙角点的基站,移动围墙上的基站和删除冗余操作逐步达到更优化的基站布置方案。采用微元法,保证了工程实际兼顾精度和计算时间的需要。无需复杂的优化建模过程即可达到更优化的结果,简单易行,适用于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采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进一步降低定位基站的使用数量,进一步节约固定资产的建设投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