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81987A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810028353.0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分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海岛微电网的能源路由器,属于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应用于海岛微电网的能源路由器包括N个交流变换器和M个直流交换器以及能源路由器控制模块;每个交流变换器结构相同,每个交流变换器的交流侧分别与一个微电网连接,每个交流变换器的直流侧与直流母线连接;每个直流变换器结构相同,每个直流交换器的一侧分别与一个直流微电网连接,另一侧均分别与直流母线连接;能源路由器控制模块根据各个微电网的能量信息下发功率调度指令。本发明的能源路由器实现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的功率连接,通过控制三个端口开关开通关断实现三个微电网与能源路由器的通断。
-
公开(公告)号:CN10961714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637942.5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能源路由器的多微电网控制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边防微电网、海事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和能源路由器,所述边防微电网、海事微电网、直流微电网均与能源路由器相连,通过能量路由器协调边防微电网、海事微电网和直流微电网之间的能量流动,方法针对微电网的运行状态确定控制策略。本发明能够实现多个不同网架结构海岛微电网的联合潮流功率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977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650900.5
申请日:2018-12-3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微电网功率交换控制方法,微网通过基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并网装置与上级配电网相连,并网装置由电力电子变压器和储能装置组成;微网由微源和负荷组成,微源包括自然变动微源和可调度微源,负荷包括不可控负荷和可控负荷;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级采用PQ控制,通过预先设定的功率参考值,令并网点潮流跟踪参考值的变化,实现大电网到微网的功率交换恒定。本发明实现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友好接入,在微网内电能质量不受影响的同时令微网内部发电和用电成本最优化;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变换电压,实现电路的接通与开断,还可实现微网与配电网的异步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8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643730.8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oRa通信的海岛微电网全景监测系统,电网运行信息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电源与负荷状态信息,按固定周期,通过LoRa通信模块将信息上传到信息中转基站,再送至远端微电网综合控制模块;地理气象信息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微电网所处的环境信息,按固定周期,通过LoRa通信模块将信息上传到信息中转基站,再送至远端微电网综合控制模块;生产管理信息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微电网的生产管理信息,按固定周期,通过LoRa通信模块将信息上传到信息中转基站,再送至远端微电网综合控制模块;远端微电网综合控制模块综合处理监测信息,判断电网运行状态,发出调控指令。基于上述多个模块的配合,能够保证海岛微电网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6972533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89066.0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连云港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分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岛微电网黑启动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以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为黑启动电源,且黑启动电源通过输电线路与海岛微电网主网连接,所述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包括多个支路,每个支路分别包括波浪发电机组、PWM整流器和PWM逆变器;所述海岛微电网主网与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支路的并网点处并联设置储能设备以及无功补偿装置。方法为:采用直驱式波浪发电系统作为黑启动电源,直驱式风电机组作为备用黑启动电源;采用波浪发电机组、储能设备和无功补偿装置协调控制,通过有序地投入波浪发电机组,恢复海岛微电网供电。本发明具有辅助设备简单,启动速度快及运行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505551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970546.9
申请日:2016-11-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扬州供电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分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调控制装置的光储直流供电系统,包括现场设备层,网络通讯层和站控管理层;现场设备层包括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铅酸电池储能单元和负载单元,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铅酸电池储能单元通过DC/DC变换器接入直流母线;网络通讯层配置协调控制装置,协调控制装置采集并网变流器、DC/DC变换器及负载单元的运行数据,并将采集数据打包后上送到站控管理层的主机服务器,并且通过下发报文来遥测、遥控、遥调现场设备层的各个设备的参数。分布式光伏发电单元、铅酸电池储能单元和并网变流器可根据光储协调控制装置指令工作。本发明能够满足交流电源断电或光伏发电输入波动、负荷投切等工况下,保障直流母线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207782430U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20056098.6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南京分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连云港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海岛微电网的能源路由器,属于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于海岛微电网的能源路由器包括N个交流变换器和M个直流交换器以及能源路由器控制模块;每个交流变换器结构相同,每个交流变换器的交流侧分别与一个微电网连接,每个交流变换器的直流侧与直流母线连接;每个直流变换器结构相同,每个直流交换器的一侧分别与一个直流微电网连接,另一侧均分别与直流母线连接;能源路由器控制模块根据各个微电网的能量信息下发功率调度指令。本实用新型的能源路由器实现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的功率连接,通过控制三个端口开关开通关断实现三个微电网与能源路由器的通断。(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0980239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1127260.5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连云港供电公司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海岛微电网的能源转换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第一微电网、第二微电网、第三微电网、能源路由器和能量管理模块;所述第一微电网、第二微电网和第三微电网均与能源路由器连接;所述能源路由器与能量管理模块通过RS485或以太网数据连接;所述能源路由器,用于采集微电网的数据,并根据所述能量管理模块生成的控制指令控制微电网间的能源转换;所述能量管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能源路由器获取所述微电网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微电网的数据生成控制指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融合了信息技术与电力电子变换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能量的高效利用和传输,有利于电网及设备的可靠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5044486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510304413.3
申请日:2015-06-04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电站低电压穿越测试系统的过电压计算模型,包括光伏发电单元、光伏电站变压器单元、电抗器单元、电容器单元、开关单元、输电线路单元和短路发生单元;开关单元和电抗器单元依次连接于光伏发电单元和光伏电站变压器单元之间,电容器单元连接于开关单元和电抗器单元之间后接地;短路发生单元与开关单元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新能源电站低电压穿越测试系统的过电压计算模型,结合开关切断感性负荷时截流值,并考虑低电压穿越主回路的拓扑、主回路的杂散电容,完成低电压穿越测试系统的过电压计算模型设计,从而通过仿真工具,实现过电压幅值计算,并为低电压穿越测试系统的绝缘设计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7872176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858682.9
申请日:2016-09-28
IPC: H02P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步机组启动用静止变频器的控制方法,其包括静止变频器启动的初始阶段及脉冲换相阶段,对开关器件触发脉冲构建重叠触发脉冲,确保开关器件触发导通,形成电流通路,迅速建立直流母线电流。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避免发生因变频器在强迫换相阶段无法建立直流母线电流而导致大型同步机组启动失败的事故;在无需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提高了大型同步机组的启动成功率,降低了机组启动失败的风险和启动失败的事故发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