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343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50454.4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部分元件N‑1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提升方法及相关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具体为:首先考虑部分元件足够坚强不发生故障,建立考虑部分元件N‑1的配电网安全域模型。综合不同元件的年故障小时数,提出BSC能量提升面积的概念,定量反映了元件对于供电能力提升的重要程度;并通过考虑部分元件N‑1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提升算法,对元件故障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到关键故障集。本发明方法综合了元件年故障小时数,更加贴近应用实际,同时提出BSC能量提升面积的概念,为配电网的设备升级和日常运维提供了具体的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5187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5653.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可移动资源的配电网供电能力恢复方法及相关装置,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依据预设的考虑N‑2的配电网安全域模型,确定由不同关键馈线故障引起的N‑2事故下的供电能力;在配电网各个关键馈线的不同位置预调度不同容量的可移动资源,对预调度后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基于N‑2事故下的供电能力对比,得到对不同位置预调度可移动资源对供电能力的恢复情况,通过对恢复情况进行比较,选择各个关键馈线的最优位置作为供电能力恢复策略集。本发明能够准确提供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恢复策略集,提升配电网受灾害影响最终引起N‑2事故的供电能力恢复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8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17773.7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AB变换器优化方法及装置、设备、介质,属于隔离型双向直流变换器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分析双有源桥DAB变换器在双重移相控制下的传输功率与电流应力特性;加入惩罚系数描述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之间的关系;目标函数表示电流应力,约束函数表示传输功率;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约束因子改进粒子群算法;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寻优求解目标函数与约束函数构成的优化函数,并得到DAB变换器的电流应力最小值,从而获得DAB变换器对应的最优内、外移相角组合。本发明采用的粒子群算法开发能力和探索能力大幅提高,通过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电流应力,能够有效提高DAB变换器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03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71439.1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平行双触头直流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外壳和内部组件;所述断路器外壳包裹在所述内部组件的外侧,所述内部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前接线端口、热磁脱扣器、触头结构、灭弧室、电弧通道和后接线端口;所述前接线端口和后接线端口的外部分别接通双向电流;所述灭弧室设有多组,多组所述灭弧室用于对通过前接线端口或后接线端口、触头结构、灭弧室和电弧通道的双向电流中的电弧进行快速灭弧;本发明采用多个灭弧室提高电弧电压加快电离子运动,从而降低了灭弧室内因高温而产生高压,使电弧得以快速移向灭弧室,达到快速灭弧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7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0261135.6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M3/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斩波电路控制系统、方法及装置,包括:直流斩波电路及其对应的控制器;所述直流斩波电路对应的控制器,用于根据直流斩波电路的输入电压、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控制直流斩波电路中的功率开关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单周期控制没有良好抗负载扰动特性的问题,加入输出反馈环节,把输入输出反馈耦合进控制环节,使其不仅能抗输入扰动更能抗输出侧负载扰动,从而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37507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65087.0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低压分布式光伏组串的协调控制方法及装置,包括:检测光伏接入端口的工作方式;基于所述光伏接入端口的工作方式控制光伏组串的输出功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光伏发电光伏接入端口控制单元中作为控制策略,能够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高效工作与台区需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53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71479.8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3/14 , H02J3/06 , H02J3/46 , H02J3/00 , H02J3/16 ,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N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源荷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安全评估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包含源荷双侧的配电网的极端运行风险情况对应置信区间的负荷概率预测数据;基于负荷概率预测数据,通过求解区间潮流优化模型得到置信区间对应的区间潮流分布;基于区间潮流分布,计算配电网安全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值;基于各指标的值,采用主客观线性加权的综合赋权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基于各指标的值和综合权重通过模糊评价方法进行配电网安全评估;本发明基于极端运行风险情况对应置信区间的负荷概率预测数据,通过求解区间潮流优化模型得到的置信区间对应的区间潮流分布,充分考虑了源荷双重不确定性,能够根据置信区间有效囊括所有配电网运行风险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8144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811611857.1
申请日:2018-12-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金寨县供电公司
Inventor: 盛万兴 , 孙丽敬 , 李蕊 , 吴鸣 , 刘海涛 , 张海 , 季宇 , 吕志鹏 , 宋振浩 , 郑楠 , 赵婷 , 蔺圣杰 , 李冬森 , 李运兵 , 余述良 , 鲍福兵 , 杨爱岭
IPC: G05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分布式逆变并网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数字仿真子系统、物理子系统、上位机监控单元和信号接口单元;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与所述物理子系统之间通过信号接口单元连接;所述上位机监控单元,用于通过以太网与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和所述物理子系统相连;所述信号接口单元,用于通过控制所述物理子系统与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实现所述数字仿真子系统与所述物理子系统之间的控制与能量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166294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68097.8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3 , G06F18/20 , G06N3/043 , G06N3/047 , G06N3/084 , B60L53/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预测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包括:基于区域内电动汽车的空间参数,通过区域电动汽车空间动态分布模型,获取电动汽车的空间随机变量参数;基于电动汽车的时间参数,通过区域电动汽车时序动态分布模型,获取电动汽车的时序随机变量参数;基于空间随机变量参数和时序随机变量参数,通过预先训练的ANFIS模型中,获取电动汽车的充电负荷精准预测结果;本发明的区域电动汽车出行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结合诸多时空影响因素进行构建,使模型中的电动汽车的随机出行链更加具有随机性,提高了电动汽车出行的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872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483085.2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7 , F24S60/00 , G06F18/23 , H02J3/46 , H02J3/38 , H02J3/28 , G06F111/04 , G06F119/06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方法、设备、介质及装置,属于新能源系统优化处理领域,用于解决高比例新能源系统供暖期灵活性不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构建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架构;基于构建的上述高比例新能源系统架构,建立CSP机组模型及建立CHP机组模型;基于所建机组模型,建立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模型;获取各类机组的相关数据,以及规划地区的风光资源数据,根据所获取的数据及建立的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协同优化模型,得到高比例新能源系统中各类机组的容量配置与运行优化方案,提升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