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河谷岸边泄水建筑物出口消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750640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1910035372.0

    申请日:2019-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河谷岸边泄水建筑物出口消能结构,包括泄槽和鼻坎,泄槽位于鼻坎的上游,包括由直线段、抛物线段、斜切线段和圆弧段组成的泄槽底板,以及由直线段和圆弧段组成的两侧边墙,两侧圆弧段边墙均向邻河侧小角度偏转;所述鼻坎位于泄槽的下游,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靠山体侧并与泄槽圆弧边墙相切的鼻坎边墙,以及位于底板上并与鼻坎边墙相切的扭曲贴角体和设置在底板邻河侧边缘的楔形小挑坎。本发明出口消能结构,可使水舌纵向拉开和横向扩散,减少对狭窄河谷岸坡的冲刷,降低水舌轨迹,减弱泄洪雾化,同时降低了鼻坎边墙高度。

    一种土石坝防渗体变形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2933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28260.6

    申请日:2018-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坝防渗体变形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包括监测基准、柔性位移计、护管、数据采集装置,监测基准设置在土石坝防渗体底端相对稳定的防渗体基座/基岩内,柔性位移计底部固定在监测基准上,监测基准以上的柔性位移计外侧套有护管,护管连续贴合或贴近安置在防渗体下游面,使柔性位移计与防渗体同步变形,柔性位移计顶端连接到设置在坝顶的数据采集装置上。本发明从根本上解决了土石坝防渗体变形常规监测方法的监测数据代表性差、精度低的问题,与常规监测方法比较,安装埋设质量可控、观测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并实现了防渗体三维变形监测。

    窄河谷岸边泄水建筑物出口消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975064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035372.0

    申请日:2019-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窄河谷岸边泄水建筑物出口消能结构,包括泄槽和鼻坎,泄槽位于鼻坎的上游,包括由直线段、抛物线段、斜切线段和圆弧段组成的泄槽底板,以及由直线段和圆弧段组成的两侧边墙,两侧圆弧段边墙均向邻河侧小角度偏转;所述鼻坎位于泄槽的下游,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靠山体侧并与泄槽圆弧边墙相切的鼻坎边墙,以及位于底板上并与鼻坎边墙相切的扭曲贴角体和设置在底板邻河侧边缘的楔形小挑坎。本发明出口消能结构,可使水舌纵向拉开和横向扩散,减少对狭窄河谷岸坡的冲刷,降低水舌轨迹,减弱泄洪雾化,同时降低了鼻坎边墙高度。

    一种狭窄陡峻河谷岸边全洞式溢洪道的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7314299U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21155732.3

    申请日:2017-09-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狭窄陡峻河谷岸边全洞式溢洪道的布置结构,包括引渠洞段、控制段和布置在山体内的洞身段,引渠洞段位于控制段上游侧,控制段下游侧与洞身段相接,引渠洞段和控制段也布置在山体内。所述引渠洞段为明流泄洪洞,平面布置采用直线与弯道结合,断面为城门洞型,洞宽顺水流方向由大到小,洞高不变。所述控制段的过流堰型为实用堰,以提高挡水高程,增加过流能力。本实用新型的布置结构,避免了溢洪道进口陡峻边坡的大范围开挖,降低了高边坡,避免了狭窄陡峻河谷边坡施工对大坝基坑的施工干扰,保证了工程工期。

    一种土石坝防渗体变形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872285U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21189637.X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石坝防渗体变形监测系统,包括监测基准、柔性位移计、护管、数据采集装置,监测基准设置在土石坝防渗体底端相对稳定的防渗体基座/基岩内,柔性位移计底部固定在监测基准上,监测基准以上的柔性位移计外侧套有护管,护管连续贴合或贴近安置在防渗体下游面,使柔性位移计与防渗体同步变形,柔性位移计顶端连接到设置在坝顶的数据采集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解决了土石坝防渗体变形常规监测方法的监测数据代表性差、精度低的问题,与常规监测方法比较,安装埋设质量可控、观测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并实现了防渗体三维变形监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