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合自然生态河道构建的尾水湿地

    公开(公告)号:CN11644406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92700.1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自然生态河道构建的尾水湿地,包括:浅滩湿地、生态砾石床、配水渠和进水提升系统;所述浅滩湿地构建在河道滨岸处,所述浅滩湿地与河道相连通;所述生态砾石床构建在在河道岸坡处且位于浅滩湿地顶端处;所述配水渠构建在河道岸坡的坡顶处且位于生态砾石床顶端处;所述进水提升系统用于将污水厂尾水提升至尾水湿地顶端的配水渠中以使得尾水受到重力作用依次流经生态砾石床、浅滩湿地。本发明通过在河道滨岸处构建污水厂尾水湿地,实现利用河道的滨岸空间对污水厂尾水进行净化提升,改善尾水生态性能,同时恢复河道自然蜿蜒性、提高河道滨岸带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河道滨岸生态景观和生境异质性。

    一种结合农田标准化改造的生态湿地系统及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09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75313.4

    申请日:2023-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合农田标准化改造的生态湿地系统,包括:进水提升模块、湿地净化模块、标准化农田种植模块、出水模块、运行控制模块;所述进水提升模块用于将污水厂尾水提升至湿地净化模块和/或标准化农田种植模块;所述湿地净化模块用于净化来自进水提升模块的污水厂尾水;所述标准化农田种植模块用于种植经济作物且同时实现污水厂尾水再生利用和农田标准化改造示范;所述出水模块位于湿地净化模块的末端。本发明通过结合农田标准化改造的生态湿地系统的构建,实现利用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提升、改善尾水生态性能、营造生物栖息地、丰富生物多样性,同时对建设区域内的基本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克服了传统污水厂尾水生态性能差、湿地建设用地难的问题。

    一种景观型生态缓冲湿地

    公开(公告)号:CN217398554U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20397837.4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型生态缓冲湿地。适用于水体生态净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景观型生态缓冲湿地,布设在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处,其特征在于:具有沿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处水流流向布置的调节湿地与叠溪湿地,调节湿地与叠溪湿地之间通过河道连接;所述调节湿地具有生态塘、表流湿地和沉水植物塘,所述生态塘通过进水管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连接,生态塘与表流湿地之间设置生态导流堰,表流湿地与沉水植物塘之间设置生态导流堰,生态塘与表流湿地之间通过设置在生态塘与表流湿地之间生态导流堰上的流水通道连接,表流湿地与沉水植物塘之间通过设置在表流湿地与沉水植物塘之间生态导流堰上的流水通道连接。

    一种结合自然生态河道构建的尾水湿地

    公开(公告)号:CN220149402U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20593073.0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自然生态河道构建的尾水湿地,包括:浅滩湿地、生态砾石床、配水渠和进水提升系统;所述浅滩湿地构建在河道滨岸处,所述浅滩湿地与河道相连通;所述生态砾石床构建在在河道岸坡处且位于浅滩湿地顶端处;所述配水渠构建在河道岸坡的坡顶处且位于生态砾石床顶端处;所述进水提升系统用于将污水厂尾水提升至尾水湿地顶端的配水渠中以使得尾水受到重力作用依次流经生态砾石床、浅滩湿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河道滨岸处构建污水厂尾水湿地,实现利用河道的滨岸空间对污水厂尾水进行净化提升,改善尾水生态性能,同时恢复河道自然蜿蜒性、提高河道滨岸带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河道滨岸生态景观和生境异质性。

    一种养殖鱼塘简易排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140556U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20989945.5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养殖鱼塘简易排水装置,包括设置在鱼塘侧面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鱼塘连通部分设置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设置于所述鱼塘的日常换水区域内,所述排水口上可插拔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排水口相配合,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鱼塘外;所述排水管相对所述排水口侧的端部连接至所述鱼塘外部的沉沙井内。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装置结构简单,对于鱼塘的适用性以及适配程度都较高,通过其控制排水高度和排水量的使用方式也极为便捷、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沉沙井和输水管道可将排水汇集至尾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降低了对河涌水质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