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9553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11444361.1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潮间带生物共生型仿岩质生态系统及应用,采用抛石护脚、牡蛎壳混合砾石石笼以及多孔仿岩质砌块,堆砌成高低起伏的消浪平台,集消浪和生物庇护所功能于一体;在多孔仿岩质砌块的顶面上设有洼池,可留存海水,多孔仿岩质砌块的侧面为多孔结构,可以在其顶面以及侧面分别为潮间带生物提供庇护场所;多孔仿岩质砌块砌合形成的起伏表面亦可增加仿岩质潮间带上表面的摩擦度,强化消浪效果,同时,在潮水消退时其具有洼池的顶面可以临时存留海水,形成小型潮汐池,可利于植物生长和藻类、贝类附着,为海洋底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复育近岸海域生物,极大提升该段海域生物多样性与景观性,充分体现生态和景观建设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667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011544276.8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飘浮型滨海小型栖息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对漂浮型湿地载体、耐盐植物系统以及海藻植物系统的构建,同时通过漂浮型湿地载体与耐盐植物系统以及海藻植物系统相协调,衍生形成鸟类系统、微生物系统和鱼类贝类系统。本发明系统相对稳定、适应性强、净化效果显著,具有提升滨海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效应、节约成本等优点,可满足不同海域的水质环境治理。其中,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藻类的吸收、富集和降解作用,可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极大地提高了水质净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068646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80701.2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鱼礁的混凝土材质的表面比较光滑,其粗糙度不适宜海洋生物附着,同时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比较缓慢的不足之处,利用生态混凝土构建鱼礁礁体并在礁体侧表面均匀镶嵌废弃的牡蛎壳,采用牡蛎、海藻定点培育和投放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人工鱼礁的生态功能。其结构包括底盘和五通结构体,所述五通结构体包括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所述的两个空心半圆柱体交叉布置在底盘上,所述空心圆柱体竖直布置在两个空心半圆柱体的交叉位置,空心半圆柱体和空心圆柱体的内腔相互贯通,所述的五通结构体表面均匀镶嵌有牡蛎壳。
-
公开(公告)号:CN11911138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92015.X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植海草的生物礁结构及移植方法。本申请适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领域。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植海草的生物礁结构及移植方法。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植海草的生物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礁单体,呈三角体结构,所述生物礁单体的顶部表面设有镂空框架,所述镂空框架用于提供海草的生长空间与海洋生物的培育及栖息环境,所述生物礁单体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绑扎海草根茎的通孔;海草床,设于所述镂空框架内,所述镂空框架内设有能够覆盖所述海草床的根茎的种植覆土;稳固桩,设于所述生物礁单体的底部,所述稳固桩用于插入海底以稳固所述生物礁单体。
-
公开(公告)号:CN11864414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10081.5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F16/2458 , G06Q50/0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利用监测数据识别评估风电结构运行状态的方法。适用于海陆风电领域。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获取第一运行状态下的风电结构监测数据,形成监测数据样本集合X(N);对X(N)进行随机重复抽样,生成监测数据抽样集合Xk(N);基于Xk(N),计算该集合内各维元素的特征量,形成样本特征量集合;基于各监测数据抽样集合的样本特征量集合,计算总体分布特征量,形成总体分布特征;获取待评估运行状态的风电结构监测数据,形成监测数据样本集合X(M);对X(M)进行随机重复抽样,生成监测数据抽样集合X′k(N);基于X′k(N),计算总体分布特征量,形成风电结构监测数据的总体分布特征;计算相关性度量指标,并基于相关性度量指标判断待评估运行状态的风电结构是否与第一运行状态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18087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47984.7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海堤迎水面单向消浪防冲生态砌块,包括第一砌板和第二砌板、一端固定设于第一砌板上且另一端固定设于第二砌板上的固定轴、一端可转动套设于固定轴上的第一侧板、一端可转动套设于固定轴上的第二侧板、一端设于第一侧板上且另一端设于第二侧板上的消浪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海堤迎水面单向消浪防冲生态砌块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浪作用,并且在波浪退去时也不会产生阻碍,使得波浪能够快速排出。同时本块体在提升海堤迎水面空隙率,为海岸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空间,提升海岸生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3065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17314.3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岸生态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淤泥质海岸兼顾恢复盐沼草本植物及控制水土流失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盐沼草本植物生长基质单元母体;步骤二:构建防控水土流失载体;步骤三:将实验室或育苗基地培育的盐沼草本植物幼苗连根带土嵌入式种植于盐沼草本植物生长基质单元母体中,放置于实验室培育箱中,等待盐沼草本植物直到植物复壮、成活为止;步骤四:在每年盐沼草本植物生长期,将步骤三所培育成熟的盐沼草本植物生长基质单元母体投放至海岸盐沼草本植物修复区;在低潮期时将步骤二的防控水土流失载体投放至盐沼草本植物修复区外侧,用松木桩固定。本申请便于减缓滨海盐沼湿地退化,避免潮间带生物多样性匮乏,提高环境承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48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771365.8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新能源工程桩基生态化改造结构及方法,为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适用于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领域。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生物栖息板、多孔式生物礁以人工鱼礁;所述生物栖息板套设在桩基上,其开设有若干个贯通上下表面且多种孔径的导流孔,生物栖息板的外缘通过绑带绑扎大型海藻从而在桩基周围形成海藻场;所述多孔式生物礁固定在桩基外壁,其内部为空心结构,表面开设有多种孔径的通孔供海洋生物进出并且实现导流;所述人工鱼礁堆叠在桩基的底部周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26247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04342.3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防控滨海海岸水土流失蜂窝结构及方法,由多块潮汐池块体(1)交错连接构成的柔性自适应地形的蜂窝状结构,所述潮汐池块体(1)整体呈六边形设置,潮汐池块体(1)内部设置为多级台阶低洼式集水池(2),多块潮汐池块体(1)之间通过连接绳(3)相连接,所述蜂窝状结构沿海岸线平行布置于潮间带上;单个所述潮汐池块体(1)的底部设置穿孔结构,穿孔结构包括横向通孔(4)和纵向通孔(5),横向通孔(4)和纵向通孔(5)能够供连接绳(3)穿过。本发明用于修复滨海及河口受侵蚀的海岸,起到良好的固滩和滨海生物多样性增加的作用,同时提升了美感。
-
公开(公告)号:CN1182078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408042.2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树共生型消浪块体及其布置方法,涉及海岸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消浪块本体和栽种有红树幼苗的种植桶,消浪块本体包括连接管和连接在连接管底部的三组支撑管,连接管与三组支撑管构成“类”四角锥体结构,连接管和支撑管为中空结构并相互贯通,连接管的管壁设有根系外延孔,种植桶底部设有根系生长孔,种植桶置于连接管内。本发明提出的红树共生型消浪块体,不仅结构稳定,在消浪的同时起到保护红树幼苗的功能,而且消浪块本体内部贯通,为红树根系的生长提供丰富、充足的延伸空间,随着修复时间,有效恢复红树群落,从而起到对海岸生态保护及修复作用;其布置方式紧密间隔有序,能减小水浪对海岸的冲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