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6681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59172.5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电建生态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F17/1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区水动力提升方案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河网区基础信息和多份水动力提升方案;定义河网水动力判断标准条件,根据判断标准条件定义河网水动力满足度矩阵;加载河网水动力计算模型;遍历输入水动力提升方案,获取河网水动力计算模型输出的水动力结果,计算各条河道的特征指标;特征指标包括河道面积、河道面积比例;根据各条河道的特征指标,计算相应水动力提升方案对应的单条河道改善评分和河网区单项水动力改善方案评分;获取河网区水动力提升综合评分,获得按工程效果得到的水动力提升方案优劣排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针对不同河道对不同指标的需求以及现有的条件,选择最优水动力提升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76432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90600.0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中电建生态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1N33/18 , G06Q50/26
Abstract: 一种河网地区水产养殖区水质监测点布置方法,包括:步骤S1:定义监测效能系数S;步骤S2:养殖区分析,实现各养殖塘的排污权重计算、排污去向统计;步骤S3:河网划分,利用排污口将河网划分为多个河段,生成备选监测位置;步骤S4:监测效能评估,生成最优监测效能的监测点布置方案。本发明采用污染度系数和信息度系数联合实现监测方案的监测效能评估,在监测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可实现最大的监测效益,所得到的监测方案在高效监控河网内各水产养殖排污聚集区的基础上,实现河道污染信息的综合收集,避免了低效监测点、出现重复监测效果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0946902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1811495354.2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类集运鱼系统,包括固定在大坝前段水表面的集鱼平台;所述集鱼平台包括从右到左依次连接的贮水池、集水池、集鱼池,在贮水池的一侧设有可垂直升降的进口闸门,集水池的一侧设有集水池闸门Ⅰ,集鱼池的一侧设有集水池闸门Ⅱ,集水池闸门Ⅱ上安装有伸缩杆;所述贮水池的上方安装有拦鱼网栅;所述集水池的上方安装有导鱼栅,集水池的底部设有集水池出水孔;所述集鱼池的侧壁底部设有集鱼池出鱼孔。本发明在鱼类保护方面,借助电站水轮机进水口水流吸引力将鱼类吸引到集鱼平台进口附近,进一步的,鱼类顺着水流,通过集鱼池出鱼孔来到坝下,整个过程无人为对鱼类造成影响,并且减少了鱼类进入水轮机的进水口的几率,加大了鱼类下行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0328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811332530.0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坝过鱼设施进口吸引流系统,包括设置在鱼道内的管道、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进口通道调节机构;所述管道的一端为辅助吸引水出水口,辅助吸引水出水口设于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内,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的一端与进口通道调节机构连通;所述辅助吸引水消能整流系统包括辅助水消能池,辅助水消能池的一侧依次设有水转向消能叶片和整流器,在整流器的一侧设有消能出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空间有限、地形复杂和坝下尾水波动情况下的鱼道进口内部结构,从吸引流流量、吸引流流态两方面出发,实现、增加了鱼道进口吸引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2199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50035.5
申请日:2023-02-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电建生态环境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水库库区分层型生态防洪堤,包括防洪堤护坡,在防洪堤护坡的坡面上设置有多个容置槽,在每个容置槽内设置有转动板,转动板通过转轴安装在容置槽的其中一侧壁上;在容置槽的底壁与转动板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在转动板的下表面设有鱼类栖息空间;在转动板的上表面可拆卸安装有生态单元。在汛期进行防洪时,通过将转动板收拢在容置槽中,此时多个转动板共同形成防洪单元群,起到防洪的作用;当在鱼类产卵期,将生态单元安装在转动板上,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板转动一定角度后,进而带动生态单元一起转动,使得生态单元的迎水面形成适宜鱼类产卵繁殖空间、转动板的背水面形成适宜鱼类休憩躲避空间的多生态功能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139527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311889.0
申请日:2020-04-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产粘性卵鱼类上溯的生态调度系统,包括大坝;在干流的大坝上游沿岸有仿库湾墙围于支流出口将干流和支流隔离,支流出口位置有鱼道连通于支流和大坝下游;仿库湾墙的一侧面为多段呈纵向条状的弧面以横向排列而成的波纹结构。本发明借助仿库湾墙将库区缓流水体和受上游支流调控的流水水体分隔开来,其中在仿库湾墙一侧设置吸引喜缓流鱼类产卵繁殖的生境条件及集转运鱼系统,可通过上游支流拦河坝与干流大坝的联合调度,提高干流过鱼目标——主要为喜流水产粘沉性卵鱼类和喜缓流产粘沉性卵鱼类——的成活率和繁殖效率,达到提升水利水电工程鱼类过坝生境适宜性和保护效率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0397004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599499.5
申请日:2019-07-0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过鱼功能的引水式小水电,包括水坝;所述水坝的一侧设有引水渠道,在引水渠道的一端设有引水进口兼过鱼通道出口,另一端设有拦鱼栅;所述引水渠道与水坝相邻的一侧设有分支鱼坡,鱼坡与引水渠道连通;所述鱼坡位于拦鱼栅的一侧,在鱼坡内横向设有若干干均匀分布的个卵砾石。本发明对引水式小型水电站的已有引水渠道进行适当改造,借助发电引水渠道转变为过鱼通道,既解决了小水电建设过鱼设施成本过高、避免小水电由于对鱼类阻隔产生较大生态影响而被拆除的问题、又不对发电效益造成明显影响,对小水电生态改造升级、小水电无序开发整治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39699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611402.8
申请日:2019-07-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过鱼功能的底格栏栅式小型水坝,包括底格栏栅坝;所述底格栏栅坝的一面为浆砌石坝面,顶部设有拦污栅,拦污栅的两端分别设有混凝土坝顶平台;所述浆砌石坝面上纵向开挖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过鱼通道,横向开挖有若干条均匀分布的休息凹槽;所述过鱼通道和休息凹槽相互贯通,在休息凹槽内填充有填充剂。本发明在传统浆砌石坝体上开通纵向过鱼通道,并兼顾洄游能力较弱的小型过坝鱼类布置横向过鱼休息凹槽;休息凹槽的设计能避免因急流将卵砺石或泥沙带走,为过坝鱼类提供较为适宜的躲避休憩空间;过鱼通道顶部过坝段与拦污栅分层布置,避免过坝鱼类误入拦污栅进入水轮机从而影响过鱼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883324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0414325.3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鱼箱垂直提升与水平转运系统,包括竖向支撑框架,竖向支撑框架顶端设有顶盖,竖向支撑框架中部设有横向支撑框架,横向支撑框架中部开有移动缺口,移动缺口两侧顶部安装有卷扬机轨道,卷扬机轨道上设有转运台车,转运台车上安装有卷扬机,卷扬机底端连接有吊索,吊索末端安装有吊装挂件;上平台表面设有底框架,下平台和底框架顶端均安装有台车轨道,台车轨道上设有转运台车,转运台车上设有与所述吊装挂件相匹配的集鱼箱。本发明有效缓解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5200965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510679056.9
申请日:2015-10-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供水利水电工程下游下游河段生态流量的结构,包括工程大坝,工程大坝将河流分为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在工程大坝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有上游围堰和下游围堰,上游河段与下游河段之间设有导流隧洞,导流隧洞的导流入口置于上游河段并置于上游围堰的上游,导流出口置于下游河段并置于下游围堰的下游,导流隧洞与下游围堰之间设有引水渠道。本发明能保证下游围堰至导流隧洞出口之间河段所需的生态流量,避免造成脱水河段;且该结构风险小,简单易行,方便实用,成本低廉,不会对永久建筑物自身遗留下缺陷,值得推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