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0833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011284667.0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根据缝洞型油藏已有的单井测井资料、地震数据资料以及相关施工生产资料在地质建模软件中构建缝洞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井周酸压裂缝类型评判标准,即将酸压裂缝需沟通溶洞的距离分为短距离连通裂缝、中等距离连通裂缝和长距离连通裂缝三种类型,所述短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指向溶洞,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胶凝酸体系;中等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不指向溶洞,地层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与溶洞方向偏差小,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综合应用胶凝酸、高粘缓速酸体系;长距离连通裂缝,酸压主裂缝的扩展方向不指向溶洞,地层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与溶洞方向偏差大,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为综合应用高粘缓速酸、温控反应酸体系,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循缝找洞的酸液体系选择方法,为缝洞型油藏的高效开发设计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508334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011284677.4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E21B43/26 , E21B33/13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Q50/02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的溶洞循缝沟通技术确定方法,基于缝洞型油藏三维地应力场分布,综合考虑三维地应力场、采油井的相对位置、目标溶洞位置对溶洞沟通的影响,根据目标溶洞几何中心点与油井井壁人工裂缝起裂点所在水平面内,水平面内所述人工裂缝起裂点与所述目标溶洞几何中心点的连线,偏离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角度值β和水平应力差值确定合适的溶洞沟通技术方案,提高缝洞型油藏酸压改造施工的科学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4204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011326447.X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缝找洞方法,包括:于储层中设置井位,井位内设置井筒;沿井筒注入酸液,酸液在井筒底部出口处的压力值介于井筒底部出口处的地层孔隙压力值和井筒底部出口处的地层破裂压力值之间;酸液由井筒底部出口处流出,在不同的方向串通具有开度的天然裂缝并沟通与天然裂缝相连通的不同方向的多个溶洞。发明人第一次提出循缝找洞改造思想,并限定了酸液于井筒底部出口处的压力值介于井筒底部出口处的地层孔隙压力值和井筒底部出口处的地层破裂压力值之间,可保证酸液以低压渗流的方式进行流动,能够增加天然裂缝利用率,提高天然裂缝沟通缝洞储集体能力,同时降低深层或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改造过程中的施工风险和成本,提高油气田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363534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811597897.5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粘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己六醇与水混合,然后加热,得到第一溶液;2)将正丙醇锆加入到所述第一溶液中,加热并伴随搅拌;得到第二溶液;3)将亚氨基二琥珀酸和烷基糖苷加入到所述第二溶液中,保温并伴随搅拌,得到高粘增稠剂。
-
公开(公告)号:CN109575893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710901127.4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酸压转向用暂堵流体,该暂堵流体包括:水、木质纤维素、抗高温抗饱和盐变性淀粉、高吸水树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水、木质纤维素、抗高温抗饱和盐变性淀粉、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吸水膨胀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00:(0.1‑0.3):(0.1‑0.3):(0.1‑0.3):(1.0‑2.0):(1.0‑2.0)。本发明的暂堵流体封堵承压能力大于39MPa,耐温能力达140℃,易反排,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广泛的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656917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810688161.2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靶向改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油气储集体的数量、油气储集体与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距离以及井壁裂缝起裂点的径向方向与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的夹角,将井周区域内的储集体分为不同的改造区域,并确定需要改造的目标储集体所属的改造区域,其中,改造区域包括易动用区、可动用区和难动用区中的一种;对位于不同改造区域中的目标储集体实施对应的沟通策略,以沟通井周不同距离及不同方位的储集体。本发明能够单次改造沟通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多个储集体,解决非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上油气储集体难以动用的难题,提升油气采出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7589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710901127.4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酸盐岩酸压转向用暂堵流体,该暂堵流体包括:水、木质纤维素、抗高温抗饱和盐变性淀粉、高吸水树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所述水、木质纤维素、抗高温抗饱和盐变性淀粉、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吸水膨胀材料、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比为:100:(0.1-0.3):(0.1-0.3):(0.1-0.3):(1.0-2.0):(1.0-2.0)。本发明的暂堵流体封堵承压能力大于39MPa,耐温能力达140℃,易反排,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和广泛的市场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965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1316026.8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温(≥160℃)冻胶酸用延迟交联方法,属于油田化学技术领域。该交联方法为:在强酸条件下,采用主交联剂、助交联剂组成的复合交联剂与稠化剂交联,通过调节交联剂和稠化剂种类、用量及配比,实现控制交联时间及调整冻胶酸交联强度的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控制交联时间及调高胶体强度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高温、超高温冻胶酸体系深度酸化。通过该交联方法形成的冻胶酸体系,初始粘度低,交联缓慢可控,大大降低了酸液泵注摩阻;且在180℃超高温条件下,该冻胶酸也能保持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为今后超高温井(≥160℃)超深度酸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
公开(公告)号:CN11451075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286825.6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21B43/26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碳酸盐岩储层的循缝找洞酸压改造工艺方法,当储层中远井地带的天然裂缝密度大于1条/m,储层远井地带,即为距井筒中心20m以外的范围,发育有大量溶洞,溶洞与井筒之间并无连接通道时,基于“循缝找洞”的思想,初期通过注入低粘度、渗透能力强的酸液,大量激活储层内的天然裂缝,同时利用酸蚀的化学作用扩大已激活天然裂缝的开度,使酸液按照储层内天然裂缝的展布形态进行渗流,沟通与天然裂缝连接的溶洞,以此建立溶洞与井眼的流动通道;施工后期注入胶凝酸/交联酸,进一步溶蚀扩大已形成的酸压裂缝通道,提升裂缝的导流能力;最终实现井眼与多溶洞储集体的沟通。
-
公开(公告)号:CN1145093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283492.1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IPC: G01N1/28 , G01N3/12 , G01N3/06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内暂堵效果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大尺度岩心压裂步骤,以模拟实际储层压裂情况,大尺度岩心为长方体岩块,棱长至少大于250mm;S2:在大尺度岩心压裂的基础上进行暂堵操作,以形成缝内暂堵,封堵高渗层位,形成二次起裂,并观察缝内暂堵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大尺度岩心中进行两次起裂,模拟实际工况下暂堵转向压裂,基于该大尺度三维裂缝扩展的实验方法,避免毛细现象产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场工况下的裂缝延伸和缝内暂堵效果;通过液压工作站快速起压,以精准对泵内压力进行伺服跟踪,实时监控井筒憋压情况。通过CT扫描和劈开观察剖面两种方式评价实验后缝内暂堵效果,从间接和直接两个角度评价缝内暂堵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