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1732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110227836.5
申请日:2021-03-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页岩气水平井段簇剩余潜力方法,实现对页岩气水平井段簇剩余可采储量的充分利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法是提供一种提高页岩气水平井段簇剩余潜力方法,包括:初次压裂:对页岩气水平井进行压裂,并记录过程中数据;重建井筒步骤:对已经经历初次压裂的页岩气水平井进行井筒重建,使重建后的页岩气水平井能重新适应压裂;二次压裂:结合初次压裂的数据分析出剩余可采储量高的位置,再进行压裂。
-
公开(公告)号:CN10886874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810403784.0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7/06 , E21B43/26 ,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裂缝开启压力的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测井数据计算原始地层最小水平主应力;S2、建立垂直裂缝井的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模型,计算初次压裂裂缝诱导应力;S3、利用井底测压、产气剖面测试,计算各射孔簇产量贡献,根据Geertsma储层压力衰竭‑最小水平主应力计算公式,计算各射孔簇对应井段压力衰竭导致的应力;S4、利用排量、套管直径、措施液密度这些参数计算沿程摩阻;S5、综合上述四种力叠加,计算沿水平井筒应力重新分布情况。本发明对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工艺优选、参数优化、现场施工具有基础性指导意义,在施工液量优化、加砂规模优化、地面车组动力优化等方面都具降本增效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322051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10975059.5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67 , E21B4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剂段塞冲蚀实验装置及支撑剂段塞冲蚀方法,包括水箱、柱塞泵、摩阻仪、流量表、混砂室、砂比调节阀、砂罐、喷枪结构以及冲蚀靶件;水箱、柱塞泵、摩阻仪、流量表、混砂室以及喷枪结构通过连接管道依次连接,混砂室、砂比调节阀以及砂罐通过连接管道依次连接;喷枪结构用于向冲蚀靶件上喷射流体。采用本实验装置及方法,可开展不同条件下(即包括支撑剂类型、粒径、砂浓度、段塞组数等)支撑剂对孔眼和近井岩石裂缝的冲蚀影响机理实验,优选支撑剂类型、粒径等,从而有效地提升支撑剂段塞降阻效率,有利于页岩气压裂工艺参数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27258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1034978.9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用暂堵球撞击打磨测试装置,包括循环泵、液罐、传感器、撞击打磨测试部分,所述撞击打磨测试部分包括投球立管、堵球回流立管、加速碰撞短节、螺旋打磨油管、固体捕捉阻拦短接,所述堵球回流立管安设在投球立管的下游,其两端分别与加速碰撞短节的入口相连和固体捕捉阻拦短节相连通,所述固体捕捉阻拦短节的出口与液罐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设计撞击和打磨测试装置,模拟设备与管汇对暂堵球的影响,同时设计了循环实验结构,满足长时间测试需要,能够有效测试暂堵球在管汇中的形变,对于获取材料性能,优化投球暂堵转向设备和工艺,提高压裂效率提供室内实验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3220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1910975059.5
申请日:2019-10-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67 , E21B47/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剂段塞冲蚀实验装置及支撑剂段塞冲蚀方法,包括水箱、柱塞泵、摩阻仪、流量表、混砂室、砂比调节阀、砂罐、喷枪结构以及冲蚀靶件;水箱、柱塞泵、摩阻仪、流量表、混砂室以及喷枪结构通过连接管道依次连接,混砂室、砂比调节阀以及砂罐通过连接管道依次连接;喷枪结构用于向冲蚀靶件上喷射流体。采用本实验装置及方法,可开展不同条件下(即包括支撑剂类型、粒径、砂浓度、段塞组数等)支撑剂对孔眼和近井岩石裂缝的冲蚀影响机理实验,优选支撑剂类型、粒径等,从而有效地提升支撑剂段塞降阻效率,有利于页岩气压裂工艺参数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72740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447479.5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合于挥发性油藏的储层改造增产方法,包括水力加砂压裂与酸压施工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注入酸液预处理近井地带,降低施工压力;注入滑溜水,降低储层温度,沟通天然裂缝;注入滑溜水压裂液携带小粒径支撑剂,促进缝长延伸,沟通微裂缝,提高远井供给半径;注入降阻酸酸液,利用降阻酸酸液的刻蚀作用,形成不规则蚓孔,提高中场裂缝导流能力;注入线性胶压裂液携带大粒径支撑剂,以提高近井地带导流能力,利于油的流动能力;顶替滑溜水后,停止泵注。本发明可以形成稳定的高导流通道,改善压降剖面,能大幅提升单位压降产油气量,适用于类似挥发性油藏储层的高效改造。
-
公开(公告)号:CN106248494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754170.8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页岩气井储层脆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待测的页岩岩样进行三轴压缩测试实验,获取全应力‑应变曲线;计算脆性跌落系数R、应力降落系数P、软化模量M,并分别将三者对应的脆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综合脆性指数Bd;再根据Bd计算模型进行修正,以修正后的脆性指数Bd3为目标函数,以测井数据中页岩动态弹性模量E等参数为自变量,进行函数回归,得出Bd3的多元回归函数Y,并代入不同层段储层测井参数,得到不同井段储层的综合脆性指数。本方法考虑了页岩破坏的整体情况,可以综合反映页岩的脆性特征,同时可以结合页岩气井测井资料对不同深度、不同围压、不同井段储层的脆性进行分析,适应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0676164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26432.X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压裂过程中控制压力异常上升的处理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压裂中后期:当压裂出现异常上升,采用临界砂比法进行施工,具体为:①确定临界砂比:加砂过程中压力出现斜率大于1/2的爬升,确定临界砂比范围为此时砂比减去2%~5%,并立即停止加砂,继续注入压裂液,注入量为1‑1.5倍的井筒容积的压裂液,停砂不停液;②压力异常上升处理:完成1‑1.5倍的井筒容积压裂液注入后,以不超过临界砂比为起点重新加压裂砂,逐步提高压裂砂中的砂比值,直至完成设计加砂量。本发明的临界砂比法可降低砂堤形成速度,有效控制施工压力快速上升的状况,具有操作简便、不改变现有压裂工艺,能提高压裂施工质量、确保改造效果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64875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010431608.5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6 , E21B33/13 , E21B43/27 , E21B43/2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投球暂堵促进多簇裂缝均衡扩展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一个压裂段的整个压裂施工过程分为N级,实施第一级压裂:向井筒内注入能促进裂缝起裂、扩展的不同类型组合的压裂液;实施第二级压裂:继续注入压裂液,并向井筒内投入可降解型暂堵球,用于临时封堵射孔簇孔眼,限制优势水力裂缝的扩展,继续注入压裂液促进非优势裂缝的扩展;后续几级压裂施工过程和第二级类似,直至完成该压裂段的施工;按照上述过程完成后续其它压裂段的施工,最终实现对整个水平段储层的均衡压裂改造。本发明可有效改善多簇裂缝的不均衡扩展现象,增大储层改造体积,提高油气采收率,广泛适用于多种储层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4756801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97655.1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10 , G06F17/13 , G06F17/18 , G01N15/08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介质储层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岩心扫描和灰度处理获取岩石的裂缝及孔隙特征参数,根据岩石的裂缝及孔隙特征参数计算得到分形理论的分形维数;根据分形理论的分形维数,通过裂缝网络渗透率表达式,计算得到裂缝网络渗透率。本发明提出的双重介质储层渗透率的确定方法,其重介质储层渗透率计算过程简单,数据需求量小,且推广性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