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018087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354729.1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压裂液二维滤失的装置。所述装置中,储液罐与岩心加持器上端的压裂液入口相连通,且相连通的管线上设有液压泵;储油罐与岩心加持器的围压腔相连通,且相连通的管线上设有围压泵;称重器位于岩心加持器下端的滤液流出装置的下部。本发明在钻孔岩心内设有滤液流入与流出通道,不但可以实现压裂液静滤失,还可用于模拟动滤失,动滤失模拟过程能够更加真实的体现出压裂液轴向流动对岩心内壁表面滤饼的剪切作用。本发明中液压泵、围压泵及称重传感器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连,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便捷的控制液压与围压,同时自动读取称重传感器的数据,可减少人工读数的重复性劳动及人为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9459302B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11255862.3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腐蚀和高温联合作用下套管强度校核与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现场作业条件,确定进行套管腐蚀速率和屈服强度测试时的实验参数:2)选择一种稠油热采井常用的套管材料,确定其钢级和壁厚;3)对套管材料进行腐蚀速率测试实验,获得套管管壁的腐蚀速率;4)对套管材料进行屈服强度测试实验,获得n次注热后屈服强度;5)综合考虑腐蚀和高温影响进行套管强度校核计算:6)将步骤5)中计算得到的套管强度和步骤1)中获得的现场套管工作压力进行比较,当套管强度小于现场套管工作压力,更换不同材料、更高钢级或壁厚的套管,从步骤2)重新进行校核计算,直至选出满足现场安全作业的条件的套管。
-
公开(公告)号:CN110018087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354729.1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IPC: G01N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压裂液二维滤失的装置。所述装置中,储液罐与岩心加持器上端的压裂液入口相连通,且相连通的管线上设有液压泵;储油罐与岩心加持器的围压腔相连通,且相连通的管线上设有围压泵;称重器位于岩心加持器下端的滤液流出装置的下部。本发明在钻孔岩心内设有滤液流入与流出通道,不但可以实现压裂液静滤失,还可用于模拟动滤失,动滤失模拟过程能够更加真实的体现出压裂液轴向流动对岩心内壁表面滤饼的剪切作用。本发明中液压泵、围压泵及称重传感器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相连,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便捷的控制液压与围压,同时自动读取称重传感器的数据,可减少人工读数的重复性劳动及人为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07449879A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710610315.1
申请日:2017-07-2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1N3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12 , G01N2203/0048 , G01N2203/0064 , G01N2203/00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石三轴压裂装置,它包括:支架、主腔体、推送机构、水平施力机构、旋转压杆和顶部施力机构;主腔体紧固连接在支架上,主腔体上具有用于容置待测岩石的贯通腔;推送机构设置在支架的底部,推送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和托板;两水平施力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主腔体相互垂直的两侧面上,水平施力机构包括固定块和第二液压缸,在每一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压块,在压块上设置电磁感应器;两旋转压杆分别设置在主腔体上与水平施力机构相对的侧面上,旋转压杆包括螺旋杆和手柄;顶部施力机构包括顶板、第三液压缸和压板,顶板设置在主腔体的顶部,压板固定连接在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顶端。
-
公开(公告)号:CN118604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16543.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黏土模型建立方法及防砂筛管模型性能在线测试方法,黏土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建立由至少两个黏土基础模型联结形成的团聚包基础颗粒;在团聚包基础颗粒的表面添加预设大小的吸附粘性力;将若干个团聚包基础颗粒堆积,以形成纯黏土模型;其中,团聚包基础颗粒内的黏土基础模型之间的联结力大于团聚包基础颗粒表面的吸附粘性力。本发明通过将团聚包基础颗粒作为黏土模型中最基本的颗粒,能够形成体型更大、且形态更加丰富的大团聚包,从而在黏土模型运移时更好地对黏土颗粒团聚和分散时的力学形态进行模拟还原,使黏土模型的运动更符合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00748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07840.8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防砂筛管性能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防砂实验管段,获取实验样本参数,根据实验样本参数配制实验流体样本,获取实验装置参数,根据实验装置参数对防砂实验管段进行调整,往注入通道内注入实验流体样本,收集从内管段组件的内腔中流出的实验流体样本,根据动态参数、实验样本参数和实验装置参数计算防砂筛管产生的表征总压力,根据计算出的表征总压力对防砂筛管的性能进行评价。通过该方法能够更加准确且全面的对防砂筛管的性能进行评价和对比,选出兼顾产液性能、防堵性能和挡砂性能的防砂筛管。
-
公开(公告)号:CN112324400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011398787.3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充填防砂筛管短节及其加工方法,装置包括:外保护套;其管壁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内保护套;其穿设于外保护套内;内保护套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基管的贯通通道;外保护套与内保护套之间形成用于填充陶粒的环形空间;内保护套的管壁设置有多个与贯通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孔;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均小于陶粒的最小颗粒粒径;密封环,其设置于内保护套与外保护套之间,密封环包括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分别用于在陶粒充填于环形空间内后密封环形空间的上端和下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降低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的预充填防砂筛管短节及其加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32440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98787.3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预充填防砂筛管短节及其加工方法,装置包括:外保护套;其管壁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内保护套;其穿设于外保护套内;内保护套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基管的贯通通道;外保护套与内保护套之间形成用于填充陶粒的环形空间;内保护套的管壁设置有多个与贯通通道相连通的第二过滤孔;第一过滤孔和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均小于陶粒的最小颗粒粒径;密封环,其设置于内保护套与外保护套之间,密封环包括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上密封件和下密封件分别用于在陶粒充填于环形空间内后密封环形空间的上端和下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降低加工时间和加工成本的预充填防砂筛管短节及其加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945930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811255862.3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腐蚀和高温联合作用下套管强度校核与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现场作业条件,确定进行套管腐蚀速率和屈服强度测试时的实验参数:2)选择一种稠油热采井常用的套管材料,确定其钢级和壁厚;3)对套管材料进行腐蚀速率测试实验,获得套管管壁的腐蚀速率;4)对套管材料进行屈服强度测试实验,获得n次注热后屈服强度;5)综合考虑腐蚀和高温影响进行套管强度校核计算:6)将步骤5)中计算得到的套管强度和步骤1)中获得的现场套管工作压力进行比较,当套管强度小于现场套管工作压力,更换不同材料、更高钢级或壁厚的套管,从步骤2)重新进行校核计算,直至选出满足现场安全作业的条件的套管。
-
公开(公告)号:CN11860430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716543.7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开采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黏土模型建立方法及防砂筛管模型性能在线测试方法,黏土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建立由至少两个黏土基础模型联结形成的团聚包基础颗粒;在团聚包基础颗粒的表面添加预设大小的吸附粘性力;将若干个团聚包基础颗粒堆积,以形成纯黏土模型;其中,团聚包基础颗粒内的黏土基础模型之间的联结力大于团聚包基础颗粒表面的吸附粘性力。本发明通过将团聚包基础颗粒作为黏土模型中最基本的颗粒,能够形成体型更大、且形态更加丰富的大团聚包,从而在黏土模型运移时更好地对黏土颗粒团聚和分散时的力学形态进行模拟还原,使黏土模型的运动更符合实际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