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洞油藏稠油降黏泡沫体系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554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91800.1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缝洞油藏稠油降黏泡沫体系和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该降黏泡沫体系由高盐环境下的发泡基液和气相构成,发泡基液的质量浓度为0.5%,发泡基液由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按(1‑4):(4‑1)的质量比组成,其中具体的组分比例需根据油田现场原油黏度确定,余量为(18×104‑22×104)mg/L的矿化水。本发明的降黏泡沫体系具有较强的发泡性能和降黏性能,在150℃下老化7天后,发泡倍数为5.3‑5.8,析液半衰期为11min‑13min,对稠油的降黏率为97.5%‑99%,能够实现高温、高盐条件下稳定发泡和高效降黏,确保缝洞油藏稠油/超稠油的高效开采。

    一种混合工质沸腾气泡行为特性研究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91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06870.4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混合液体沸腾气泡行为特性研究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可视化腔体、加热装置、恒温水浴、气体采集腔、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模块;可视化腔体用于盛装混合液体;加热装置用于对可视化腔体内的混合液体加热,并使混合液体产生沸腾气泡;气体采集腔用于对可视化腔体内混合液体产生的沸腾气泡进行收集;恒温水浴用于对气体采集腔收集的气泡进行冷却;第三压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气体采集腔内气体压力,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恒温水浴的温度;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气体采集腔内气体压力和恒温水浴的温度,确定混合液体沸腾气泡的组分浓度。实现了对混合液体沸腾气泡组分浓度的准确分析,及对沸腾气泡行为特性的研究。

    一种海上氢能储运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09579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87613.1

    申请日:2022-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氢能储运系统,包括:生产装备,具有换热器,氢气经换热器转换为液氢;运输设备,接收生产装备通过换热器产出的液氢,并运输至指定地点后与接收设备对接;接收设备,具有气化器,接收运输设备中的液氢,经气化器转换为氢气;气化器包括由上至下布置且被隔热层分开的原料层、第一热介质层和第二热介质层,多组沿竖直方向并列布置且穿过隔热层的热管均位于气化器内部,将第一热介质层和第二热介质层中的热量通过热管内的介质传递给原料层;原料层依据液氢的流动方向将设定数量的热管依次划分为气化区、低温区和过热区。将氢气液化后经运输设备运至指定地点后经气化完成储运。

    一种利用气溶性发泡剂提高二氧化碳埋存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180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15404.6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碳埋存及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气溶性发泡剂提高二氧化碳埋存量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气溶性发泡剂,不仅能利用地层水原位发泡,提高碳储空间,还能在泡沫破裂后达到动态稳定的效果;通过前置气溶性发泡剂段塞和后置CO2段塞分段交替注入,在井筒周围实现原位发泡;通过设置实时注入压力反馈机制,动态调节注入方式,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早期突破及流失,显著提高了封存效率,有效提升了二氧化碳的埋存效果。

    一种碳氢类二氧化碳气溶性发泡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649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815405.0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埋存及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碳氢类二氧化碳气溶性发泡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碳氢类二氧化碳气溶性发泡剂组合物包括:气溶性主剂0.2~0.5%、气溶性促进剂0.1~0.3%、气溶性稳定剂0.3~1.0%。所述碳氢类二氧化碳气溶性发泡剂组合物成本低廉,无生物毒性,气溶性佳,泡沫稳定性好;且组成简单,制备过程容易,可根据油藏温度、压力、矿化度条件,及时调整组成,节约成本,实现最优效果。

    陆基与海上天然气液化用主低温换热器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885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289943.5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陆基与海上天然气液化用主低温换热器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测试管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二测试管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二测试管路提供的测试用物料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测试管路提供的测试用物料的温度;所述第二测试管路与所述第一测试管路两端分别并联后得到整体测试管路;所述测试回路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采集测试用数据的传感器;本发明通过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测试管路和第二测试管路,通过控制两个回路上的阀门,实现了第一测试管路和第二测试管路之间的切换,可以得到真对不同类型主低温换热器应在不同温区时的测试子系统。

    陆基与海上天然气液化用主低温换热器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0885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289943.5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陆基与海上天然气液化用主低温换热器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测试管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第二测试管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二测试管路提供的测试用物料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测试管路提供的测试用物料的温度;所述第二测试管路与所述第一测试管路两端分别并联后得到整体测试管路;所述测试回路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采集测试用数据的传感器;本发明通过相互并联设置的第一测试管路和第二测试管路,通过控制两个回路上的阀门,实现了第一测试管路和第二测试管路之间的切换,可以得到真对不同类型主低温换热器应在不同温区时的测试子系统。

    一种适用于FLNG的正弦波纹管型绕管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159518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61777.3

    申请日:2020-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FLNG的正弦波纹管型绕管式换热器,外筒的顶部为壳侧冷剂进口,底部为壳侧冷剂出口,壳侧冷剂进口的下方设置正弦波纹管式布液器,外筒的内部设置第一正弦波纹缠绕管束、第二正弦波纹管束,正弦波纹管束为正弦波形状的换热管,第一正弦波纹缠绕管束和第二正弦波纹管束自上而下波峰和波谷一一交错对应。正弦波纹管式布液器从上到下依次为一分二型管、二分四型管、两个正弦波纹管式布液管。提高了恶劣海况下FLNG绕管式换热器布液器布液能力、管侧天然气及冷剂的换热性能和壳侧冷剂降膜流动流型稳定性。

    一种FLNG绕管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0124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759781.0

    申请日:2018-0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5/12 G01N21/84 G01N2021/8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LNG绕管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包括半圆管体,半圆管体的上、下两端对应分别设置有上端盖和下端盖;半圆管体的轴向两壁侧固定有栅板;半圆管体的外侧罩有可视化外壳;半圆管体、上端盖、下端盖和栅板以及可视化外壳共同围成一个可视化密闭空间;在可视化密闭空间内,栅板上靠近中上部依次设置有包围半圆管体的测试盘管、导流装置和液相均布器以及气相均布器;液相均布器和气相均布器位于可视化密闭空间外对应分别连接有液相进口和气相进口。本发明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等优点,贴近真实绕管式换热器内部结构构造,可观测海况下FLNG绕管式换热器内部流动状态,测试内部温度与压力变化情况。

    一种气液接触式换热装置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311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78995.1

    申请日:2025-0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液接触式换热装置及方法,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外侧套设有套筒,套筒与筒体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筒体内部并排设置有多组静态混合元件,所述静态混合元件包括中空静态混合元件,所述中空静态混合元件由多个结构片合围而成,所述结构片内部中空,且表面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气孔与气体通道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实现气液两相充分接触,提高换热效率,同时避免气液分布不均,液体夹带问题,保证设备稳定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