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7837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57497.2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评价二氧化碳埋存、驱油对地层孔喉结构和渗透率的装置,包括用于调节压力温度模拟地层环境的岩心夹持系统、用于向岩心夹持系统中注入二氧化碳和地层水以及原油的流体注入系统、用于控制阀门开闭和数据采集的信息处理采集系统以及用于回收处理实验后流体的流体回收处理系统。本发明通过本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可以计算研究超临界相态不同注入参数下对地层孔喉结构和渗透率影响,可为实际油田的二氧化碳埋存和驱油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581585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010484346.9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油气田开发研究领域中一种考虑井筒沿程能量损耗的水平井热扩散半径计算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确定蒸汽注入时间、注汽速度、井口压力和水蒸汽干度;沿井筒方向计算下一处压力;计算该压力下对应的水蒸汽饱和温度;根据水蒸汽饱和温度计算该井段的热损失;根据热损失计算该井段蒸汽热焓;之后计算下一井段热焓,直至整个井筒在全部注汽时间中的热焓计算完毕;根据井筒各处在各时刻的热焓计算各处的热扩散面积;根据热扩散面积计算各处的热扩散半径。该方法充分考虑了井筒沿程能量损耗的影响,适用于水平井蒸汽吞吐热扩散半径计算,提高了扩散半径计算的准确度,从而能准确预测水平井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9101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1088499.2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乳状液生成及微观渗流监测一体化实验装置、监测方法,包括:连续相与分散相注入系统,管路乳状液滴生成及分流量系统,微通道内液滴运移系统以及信息采集与传输系统。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并改变连续相与分散相流体的注入速度,可以生成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类型的乳状液滴,可精准生成不同大小的乳状液滴,且液滴均一稳定,进而研究不同类型的乳状液在孔喉中的变形通过机制、捕集滞留机制、破裂分散机制等微观渗流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487161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010484149.7
申请日:2020-06-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通道的微观剩余油生成装置,该装置包括:原油与驱替相注入系统,可生成微观剩余油的微通道系统以及信息采集系统。所述原油与驱替相注入系统用于提供微观剩余油生成所需的流动条件;所述信息采集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与显微镜,用于实现实时观测剩余油生成过程并对剩余油进行图像采集。所述微通道系统主要包括:剩余油类型切换器、盲端剩余油生成系统、孔喉捕集剩余油生成系统及壁面剩余油生成系统,分别用于控制原油的流动方向以及生成三种类型的剩余油。本发明可精准定量地生成孔隙中不同类型的微观剩余油,为剩余油启动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提供有效的实验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4818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98955.4
申请日:2022-03-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两相闪蒸理论的计算CO2与原油体系粘度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确定原油体系相关参数,根据两相闪蒸计算相平衡方法进行matlab软件编程建立两相闪蒸热力学相平衡计算模型;计算初始平衡常数;求解气相摩尔分数,通过牛顿迭代求解气相摩尔分数;计算原油体系中的气相中的摩尔分数和液相中的摩尔分数;计算混合规则系数;求解PR状态方程的气相中的压缩因子和液相中的压缩因子;通过采用气相中的压缩因子和液相中的压缩因子计算混合物中气相逸度和液相逸度;判断原油体系的气液相是否平衡;将液相摩尔分数和原油相关参数输入到基于PR EOS的粘度模型的matlab编程的程序中,计算原油粘度。本发明能够有效的计算注气原油体系的原油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7301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38278.8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岩心内二氧化碳与原油混相粘度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实验装置包括注入系统,测试系统,真空泵,显微镜和废液回收装置。实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装样和取样;实验系统气密性检查;原油与CO2体系组分分析;体相中原油与CO2体系的粘度测试以及岩心内原油与CO2体系的粘度测试。该方法模拟了油藏流体在地下油藏的真实情况,利用恒温箱及PVT腔使岩心夹持装置中的岩心达到油藏情况下的温度和压力,并利用压汞仪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分别测得岩心的孔喉分布及矿物组成,最终通过粘度计测得油藏流体在油藏情况下的真实粘度。为技术人员提供准确的油藏流体粘度从而使得油藏能够高效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055267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57776.8
申请日:2019-09-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二甲基醚辅助CO2驱实现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方法,该方法将CO2驱和化学剂二甲基醚相结合,首先将二甲基醚与CO2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将混合流体从注入井注入稠油油藏进行驱替,与此同时打开生产井生产,并控制生产井的井底流压在二甲基醚/CO2混合物与稠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以上。二甲基醚可大幅降低CO2与稠油体系的泡点压力,提高CO2在稠油中的溶解度。此外,二甲基醚可以有效抑制原油与CO2接触后原油中轻质组分的挥发,显著降低CO2与原油间的混相压力,促进稠油高效可持续开发;由于混相压力降低,可以有效降低CO2驱实施过程中压裂地层带来的潜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76373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269181.6
申请日:2025-03-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稠油乳状液相行为预测方法,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包括通过乳状液三元立方相图实验,建立了不同温度和矿化度下的稠油、降黏剂、水体系的三元立方相图;基于盐度扫描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乳状液相平衡数学模型中的各项系数;将乳状液相平衡数学模型与三元立方相图结合建立了一种有关乳状液类型的定量判断方法;进一步地,通过降黏剂界面张力实验结合三元相图实验数据拟合NAC模型中的系数,提供了一种计算油水分散相浓度的方法。本发明实际操作性强,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温度和矿化度下的稠油/降黏剂/水的乳状液体系,为稠油化学复合冷采油藏数值模拟和矿场开发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4810003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39238.9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己烷辅助蒸汽+CO2+N2驱的数值模拟高效开发稠油油藏方法。该方法在蒸汽驱中注入CO2、N2和正己烷助剂,使用数值模拟手段,为油藏开发提供合理的开发方式。根据油藏地质条件使用数值模拟软件中对前期室内实验得到的高温高压物性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可以得到完整的PVT数据。建立油藏地质模型,将拟合好的PVT数据导入到油藏地质模型。向注入井注入正己烷、蒸汽、CO2、N2,同时打开生产井,根据拟合好的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此外,正己烷有助于二氧化碳在稠油中的溶解度增加,有助于稠油的膨胀降粘,正己烷溶于原油可以使稠油稀释降粘,同时正己烷能够抑制CO2对稠油萃取抽提,抑制轻烃组分的挥发,N2具有保压隔热的效果,从而提高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8336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318238.9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山东科技大学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采优化协同化学驱实现原油均衡驱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油藏平均渗透率确定粘弹性颗粒的粒径中值和弹性模量;优化化学剂总浓度一定条件下的浓度比;统计各层物性参数,根据熵权算法和基于重心法的聚类分析法组合层系;计算得到针对层系渗透率非均质特征下两段塞注入的单井最优分段塞体积比;结合剩余油饱和度变异系数、化学驱增油效果和成本建立目标函数,调用数值模拟器进行优化;基于上述结果得到各注入井分段塞的化学剂浓度和用量、生产井的产液量。本发明将注采优化和化学驱协同,有效地实现了原油均衡驱替开发及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