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6968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0467423.X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B01F23/232 , B01F25/312 , C02F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微气泡制造方法,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进液管、进气管、壳体、喉管、扩散管、混合管、回流件、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渐缩管、喉管、扩散管依次连接,形成类文丘里管状的过水通道结构,所述三者连接处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的二级进气口。所述壳体两端分别与渐缩管和扩散管的外壁连接形成储气室,所述储气室通过二级进气口连通喉部流道。所述混合管底部设有回流件,回流件外弧面与混合腔内壁面组成气液回流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管外侧连接四个内设引流件的旋流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能够快速的破碎吸入的空气和大气泡,所形成的气泡具有尺寸小、分散均匀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6968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67423.X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微气泡制造方法,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进液管、进气管、壳体、喉管、扩散管、混合管、回流件、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渐缩管、喉管、扩散管依次连接,形成类文丘里管状的过水通道结构,所述三者连接处之间的间隙为所述的二级进气口。所述壳体两端分别与渐缩管和扩散管的外壁连接形成储气室,所述储气室通过二级进气口连通喉部流道。所述混合管底部设有回流件,回流件外弧面与混合腔内壁面组成气液回流混合结构,所述混合管外侧连接四个内设引流件的旋流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能够快速的破碎吸入的空气和大气泡,所形成的气泡具有尺寸小、分散均匀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296645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811356712.1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F16C33/24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承载全域循环型水润滑艉轴承系统及设计方法,属于轴承润滑领域。其特征在于:艉轴承分为前段轴承、中间轴承、后段轴承,润滑介质海水在后段轴承螺旋槽的泵吸作用下自行进入轴承间隙,并在艉轴管导水槽和中间轴承自吸孔作用下,形成润滑介质的全域循环。根据使用工况不同,该轴承可以自行选择承载区,使得该轴承同时具有刚性艉轴承的高承载力和柔性轴承耐磨损的特性,同时改善了传统艉轴承润滑介质存在滞流区的问题,总体润滑效果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9296645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356712.1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F16C33/24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承载全域循环型水润滑艉轴承系统及设计方法,属于轴承润滑领域。其特征在于:自适应承载水润滑艉轴承分为前段轴承、中间轴承、后段轴承,润滑介质海水在后段轴承螺旋槽的“泵吸”下自行进入轴承间隙,并在艉轴管导水槽和中间轴承自吸孔作用下,形成润滑介质的全域循环。根据使用工况不同,该轴承可以自行选择承载区,使得该轴承同时具有刚性艉轴承的高承载力和柔性轴承耐磨损的特性,同时改善了传统艉轴承润滑介质存在滞流区的问题,总体润滑效果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209340343U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21877749.4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F16C33/24
Abstract: 一种自适应承载全域循环型水润滑艉轴承系统及设计方法,属于轴承润滑领域。其特征在于:自适应承载水润滑艉轴承分为前段轴承、中间轴承、后段轴承,润滑介质海水在后段轴承螺旋槽的“泵吸”下自行进入轴承间隙,并在艉轴管导水槽和中间轴承自吸孔作用下,形成润滑介质的全域循环。根据使用工况不同,该轴承可以自行选择承载区,使得该轴承同时具有刚性艉轴承的高承载力和柔性轴承耐磨损的特性,同时改善了传统艉轴承润滑介质存在滞流区的问题,总体润滑效果明显改善。(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654193U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20394480.3
申请日:2017-04-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无人飞行器驱动装置,包括外壳、线圈、磁铁槽、永磁铁、限位轴、垂直限位销、桨叶支架和滚珠轴承,所述线圈安装在外壳凹槽内,线圈为两相四线制线圈,所述磁铁槽安装在桨叶支架两端,所述永磁铁安装在磁铁槽内,所述永磁铁与线圈有间隙,所述限位轴与线圈同轴心,所述桨叶支架通过滚珠轴承安装在限位轴上,桨叶支架圆心与限位轴轴心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所述垂直限位销安装在限位轴末端以及滚珠轴承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利用线圈产生的磁场变化直接驱动桨叶旋转,省去电机转子以及传动轴等结构,为飞行器提供升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