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尺度空化数值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8406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217149.4

    申请日:2023-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尺度空化数值预测方法,包括:构建具有壁面效应的微尺度限流物理模型,并耦合尺度效应及热力学效应,得到微尺度空化模型;对所述微尺度空化模型进行修正,得到双流体模型、k‑ω湍流模型和气相零方程模型;对所述双流体模型、k‑ω湍流模型和气相零方程模型进行耦合求解,得到努塞尔数和范宁摩擦因子;基于强化换热评价标准,利用所述努塞尔数和所述范宁摩擦因子对空化流动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空化数值的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56)对比文件An Yu,et al.Entropy productionanalysis in two-phase cavitation flowswith thermodynamic cavitation model.《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20,全文.丁义锋 等.微尺度高效换热器的热流计算与设计《.真空与低温》.2015,第21卷(第2期),第99-102页.

    一种服务器自适应微通道散热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0624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08296.1

    申请日:2023-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服务器自适应微通道散热结构,包括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叠放的基板、流道隔板和盖板,流道隔板封闭基板顶部,形成位于基板内侧的热交换空腔。热交换空腔内部纵向依次间隔布置有多个肋片阀组,任意相邻两个肋片阀组之间形成主流道。流道隔板上开设有多组出口,每组出口均包括多个出口。任意相邻两组出口之间设有一组旋流口,每组旋流口均包括多个旋流口。旋流口上方设有进液空腔,进液空腔均通过旋流口与热交换空腔相通,出口上方具有出液空腔,出液空腔通过出口与热交换空腔相通。本发明采用温敏水凝胶制成的扰流柱组成微阀,各微阀随局部热点独立控制开度,不受其他微阀开度的干扰,强化整体换热效果,提高热点自适应冷却准确性。

    一种不完全填充错列式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354360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24408.0

    申请日:2021-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不完全填充错列式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基板部分,所述基板部分上固定密封连接有盖板部分,所述盖板部分一端开设有冷却工质进口,另一端开设有冷却工质出口,所述盖板部分和所述基板部分之间的微通道内交错设置有多个肋片,且所述肋片的高度小于所述微通道的高度。本发明提供的不完全填充错列式微通道换热器,具有系统压降小、换热效率高的特点,能够有效的降低设备的温度,确保器件的安全工作。

    一种湍流流动状态下泡状流数值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59692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211398191.2

    申请日:2022-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流动状态下泡状流数值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气液反应器的结构参数构建气液反应器物理模型;基于气液反应器的入口参数构建入口模拟参数;基于所述气液反应器物理模型以及所述入口模拟参数,进行实验得到气泡尺寸场;基于所述气泡尺寸场修正湍流相间传递机制模型;基于修正后的湍流相间传递机制模型,求解气液湍流模型,得到气液湍流参数;对不同工况下的气液相间界面力模型进行优化;基于优化后的气液相间界面力模型,求解双流体模型,得到气液速度场和气液相场。本发明能够提高湍流泡状流中湍流强度、气液流速及含气率等参数的预测精度。

    一种气凝胶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036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74652.3

    申请日:2024-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凝胶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涂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利用二氧化硅气凝胶浆料、成膜乳液、消泡剂、增稠剂、流平剂、成膜助剂、金红石型钛白粉,空心玻璃微珠为原料制成一种气凝胶水性涂料。本发明的气凝胶水性涂料涂覆在基材表面,可以形成力学性能优良的涂层,同时涂层与基材的结合性高,不易脱落,还可以显著提高隔热和保温性能。

    基于中温光伏光热与有机朗肯循环的调控热电联供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346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88541.4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中温光伏光热与有机朗肯循环的季节性调控热电联供系统,属于热电联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供暖回路、有机朗肯循环回路、设备单片机和继电器,所述供暖回路与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相连通;本发明提出的调控热电联供系统,一方面避免了PV/T组件在中温范围内工作时出现光伏层破损现象,提高系统工作稳定性,同时使系统对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和能量品位得到提升,而另一方面则基于中温光伏光热与有机朗肯循环的季节性调控热电联供系统运行策略的构建,有效解决了中温PV/T应用过程中季节性能量供需失配问题,提升了节能减排效益,便于推广应用。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温度自适应集流体

    公开(公告)号:CN11619067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370472.5

    申请日:2023-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温度自适应集流体,包括基体层和变形层,基体层由金属材质制成;变形层由记忆合金制成,变形层表面设置第一凸起,能够缩短电子移动距离,提高整体电荷传输效率;同时,变形层由记忆合金制成,使得集流体能够根据温度变化做出相应地结构变化,电池温度升高,接触面积自动增大,温度降低,接触面积自动缩小,从而保证集流体与活性颗粒有效的固定工作面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温度自适应集流体的锂离子电池,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正电极、隔膜和负电极,温度自适应集流体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负极集流体,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导率。

    一种相变储能式散热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20727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658953.7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开一种相变储能式散热器,包括:顶盖、封装基体、冷板以及相变模块;相变模块包括金属泡沫单元和相变材料;顶盖、封装基体与冷板组装成内部空间,用于填充相变模块;冷板与电子设备散热面接触。本发明利用嵌入在有机相变材料中的金属泡沫单元掉落造成的强烈扰动来促进冷热流体的掺混,从而强化换热过程中的对流作用,同时由于金属泡沫单元的高导热性,其加入散热器中能够显著增大换热过程中的导热作用,最终达到导热作用与对流作用协同增加的目的,从而综合提高相变储能式散热器的换热性能,延长对电子器件的有效保护时间。本发明在优化散热器重量及体积的同时能够提高电子器件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相变储能式散热器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20727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58953.7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开一种相变储能式散热器,包括:顶盖、封装基体、冷板以及相变模块;相变模块包括金属泡沫单元和相变材料;顶盖、封装基体与冷板组装成内部空间,用于填充相变模块;冷板与电子设备散热面接触。本发明利用嵌入在有机相变材料中的金属泡沫单元掉落造成的强烈扰动来促进冷热流体的掺混,从而强化换热过程中的对流作用,同时由于金属泡沫单元的高导热性,其加入散热器中能够显著增大换热过程中的导热作用,最终达到导热作用与对流作用协同增加的目的,从而综合提高相变储能式散热器的换热性能,延长对电子器件的有效保护时间。本发明在优化散热器重量及体积的同时能够提高电子器件运行的可靠性。

    一种基于多重相变工质的储热式散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303879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55766.4

    申请日:2021-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重相变工质的储热式散热器,涉及弹载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包括腔体以及布置在腔体内部的多重相变工质;所述多重相变工质包括有机相变材料和多个合金柱体;其中,相邻所述合金柱体之间、以及所述合金柱体与所述腔体的腔体壁之间沉积有所述有机相变材料以形成有机相变材料体;所述腔体的第一腔体壁为冷板;所述冷板的一面与所述多重相变工质的一面接触,所述冷板的另一面通过热拓展石墨层与电子设备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多重相变工质熔化过程中导热性能和自然对流的协同强化,进而提升弹载电子设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确保导弹系统的工作精度和工作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