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3771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156311.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提高γ‑α双相不锈钢阻氢性能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具体步骤为(1)对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和超声清洗;(2)对步骤(1)的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气体氮碳共渗处理;(3)对步骤(2)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离心抛光;采用上述处理方法过氮碳共渗,γ相和α相表面可形成一层几微米厚的S相,S相致密连续,没有鼓包和空洞,无破坏材料耐蚀性的CrN相析出,氢扩散系数可降低2个数量级,从而有效阻止环境氢向内部的渗入,大大扩展了双相不锈钢在高压临氢结构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3153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1560059.7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量酸性环境中氢对金属应力腐蚀开裂影响程度的方法,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在酸性环境和空气环境中进行慢应变速率拉伸实验,确定酸性环境对金属试样机械性能的损伤程度;测量酸性环境中金属试样的氢渗透曲线,得到稳态氢渗透电流密度;对金属试样进行电化学阴极充氢,获得步骤S2稳态氢渗透电流密度对应的阴极充氢电位,并在该阴极充氢电位下对金属试样进行充氢‑拉伸测试,确定酸性环境中阴极反应析出氢对金属试样机械性能的损伤程度;确定酸性环境中阴极反应析出氢对金属试样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程度。通过该方法可以定量表征出酸性环境中阴极反应析出氢对金属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占比。
-
公开(公告)号:CN115468904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140970.2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17/02
Abstract: 高压密相CO2湿气环境中原位电化学及腐蚀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反应釜,釜体设有加温系统、反应釜进气口、排气口、压力表;釜体内设有托盘支架,托盘支架顶端与釜盖相连,托盘支架下端固定夹具托盘;托盘支架外设有套筒,套筒的上端与釜盖相连;还包括试样夹具、夹具托盘,试样夹具中心凸起部分则插入夹具托盘的中心大圆孔,将试样夹具水平固定在反应釜内;试样夹具用于固定电化学测试电极及腐蚀暴露实验试样。本发明可以实现高压湿气环境中金属材料的原位电化学信息测量,测量结果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解析金属材料的腐蚀电化学机理。可同时进行原位电化学测试和腐蚀暴露实验,两种技术手段同步结合,更好的解析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06807338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11230559.9
申请日:2016-12-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B01J20/26 , B01J20/30 , C02F1/40 , B01D17/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用改性石墨烯增强聚氨酯海绵的制备方法,具体采用聚多巴胺修饰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1H,1H,2H,2H‑全氟癸基硫醇等低表面能物质与聚多巴胺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得超疏水改性石墨烯粉末,最后将该超疏水粉末负载到市售聚氨酯海绵上,从而获得具有超疏水/亲油性质的油水分离海绵。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制得的改性石墨烯增强聚氨酯海绵能够在水上甚至水下快速吸附油类和各种有机溶剂,实现高效的水油分离。且该海绵可通过挤压脱油的方式实现循环利用。由于该吸油海绵制备方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重复使用性好等特点,可进行规模化生产,并有望广泛用于水体油类污染物清除,缓解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817844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44532.6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华油钢管有限公司 , 山东胜利钢管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螺旋埋弧焊管的制造方法。X80管线钢螺旋焊管的制造方法,工艺步骤如下:X80管线钢板卷的开卷与矫平,铣边,预弯,成型,预焊,内焊,外焊,管端扩径,产品检验。本发明对焊接坡口形式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从而对内、外焊道的焊接线能量进行了重新分配,增大外焊道焊接线能量,减小内焊道线能量。内焊道线能量的减小能够显著降低热影响区临界粗晶区的晶粒尺寸,有助于链状M?A组元分布的离散化,同时还能减小M?A组元的尺寸,从而使得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有明显的提升。另外,虽然外焊道的填充量有所增加,但由双丝串列改为三丝串列进行焊接,能够保证焊接速度,并不会降低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1474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21244.0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1N17/02 , G01N17/04 , G01N17/00 , G01N27/00 , G01N27/4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超高温高压环境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属于腐蚀电化学技术领域。该适用于超高温高压环境的电化学测试装置包括反应系统和试样固定系统;反应系统包括釜体,釜体一侧具有互相连通的通孔和通道;试样固定系统设置在通道内,试样固定系统包括夹持机构和密封机构,夹持机构设置在通道靠近通孔的一侧,密封机构设置在夹持机构远离通孔的一侧;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组件、分隔组件和试样,试样通过分隔组件安装在夹持组件内,且至少部分暴露在通孔处,试样远离通孔的一侧设置有导线,导线依次穿过分隔组件、夹持组件和密封机构后连接至电化学工作站。解决了试样封装难、电极导线易失效以及无法长周期测试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2743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33035.8
申请日:2022-1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表面处理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在小直径管道内表面制备金属涂层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管和固定在支撑管前端的工作台,工作台底部通过喷嘴支架连接有倾斜的焊枪喷嘴,工作台上固定有微型马达,微型马达的转轴上连接有齿轮,焊枪喷嘴外侧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外套;还包括设置在支撑管外的焊机和支架。采用这种结构的装置,可利用电弧熔化丝材产生液态金属,在焊枪喷嘴内利用外套旋转的离心作用,结合自身重力以及保护气吹力将液态金属甩至待涂覆管道内壁形成涂层,涂层与管道内壁为机械结合和微冶金结合共同作用,从而解决小直径管道内壁无法进行常规电弧喷涂,而电弧堆焊无法制备与管材缺乏冶金相容性的金属功能层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37712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6311.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提高γ‑α双相不锈钢阻氢性能的化学热处理方法,具体步骤为(1)对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和超声清洗;(2)对步骤(1)的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气体氮碳共渗处理;(3)对步骤(2)双相不锈钢材料进行离心抛光;采用上述处理方法过氮碳共渗,γ相和α相表面可形成一层几微米厚的S相,S相致密连续,没有鼓包和空洞,无破坏材料耐蚀性的CrN相析出,氢扩散系数可降低2个数量级,从而有效阻止环境氢向内部的渗入,大大扩展了双相不锈钢在高压临氢结构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363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51099.6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咪唑啉类缓蚀剂残余浓度的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技术领域。一种咪唑啉类缓蚀剂残余浓度的检测装置包括:箱体顶部具有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吸光度检测模块安装在第一安装口;铁离子检测模块安装在第二安装口;过滤模块连接在箱体的外侧,其包括取样口、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出液口与铁离子检测模块相连接,从取样口提取的液体用于注入吸光度检测模块;数控模块分别与吸光度检测模块和铁离子检测模块相连接,用于控制二者的工作状态。该检测装置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至检测现场使用,操作简便,对操作人员无特殊技能要求,同时其还具有检测精度高和检测速度快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672910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45047.9
申请日:2016-01-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油管牵引举升辅助机械。油管牵引举升辅助机械,包括:机体、传送系统、牵引系统;机体置于水平地面,用于支撑传送系统和牵引系统;传送系统托举油管在牵引系统的作用下沿机体上的导轨完成举升动作,顺利将油管传送至工作台面。本发明通过机械牵引代替人工搬运,能够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了安全生产要求;在垂直举升的基础上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横向移动,拓展了施工操作空间,应用范围更广;通过电力驱动完成牵引举升过程,能够迅速的完成油管的升降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克服了现有举升装置中操作进程繁琐,升降过程缓慢的缺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