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保径作用的钻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0923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18207.0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径作用的钻井装置。包括耐磨弧片、保径环、保径齿、螺旋基体、基体支座、钻头、左圆柱、中圆柱、右圆柱、保径基体、耐磨球、弹簧等,在钻井过程中,当钻头上的外切削齿逐渐磨损使得所钻井眼缩小不能达标时,安装在螺旋基体和基体支座之间的耐磨球磨削缩小的井壁开始其保径工作;随着耐磨球不断磨损导致井眼直径不达标时,保径齿开始对缩小的井壁进行切削;当保径齿逐渐被磨损导致井眼直径不达标时,耐磨弧片磨削缩小的井壁开始保径工作,多重保径有利于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增加钻井效率。

    一种可调节钻头本体尺寸的钻头

    公开(公告)号:CN10608909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57225.3

    申请日:2016-08-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10/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钻头本体尺寸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在其纵轴线周围延伸出的钻头柄体,所述钻头柄体一端为钻头本体,另一端为冲击面;所述钻头本体上设置有三个活动的钻头叶片及固定圆台,三个所述钻头叶片围绕所述固定圆台设置;所述钻头叶片通过伸缩组件连接所述固定圆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钻头叶片内部的转动凹腔、设置在固定圆台内部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一端置于转动凹腔内部,另一端通过圆台轴承固定在固定圆台内部,并该端与液压电机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在钻头本体上将钻头叶片进行伸缩,从而扩大钻头的旋转钻孔直径,并且本发明提供的伸缩结构稳定,并能够保证稳定的冲击力。

    一种石油钻井提速设备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219147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0020391.9

    申请日:2020-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钻井提速设备,属于石油钻井技术领域。包括上接头、外壳、下接头、中心管柱、中心流道以及引射流道,所述上接头上端与钻柱螺纹连接,下接头下端与钻头螺纹连接,所述外壳包括螺纹连接的上外壳与下外壳,所述中心管柱位于外壳内部,包括上中心管、引射管以及下中心管,所述上中心管上端与上接头下端螺纹连接,下端与引射管上端螺纹连接,所述引射管下端固定连接有下中心管。本发明的中心管柱相对外壳上下往复运动不但能有效防止钻压过高或过低保护钻头,还能持续改变脉冲射流频率,提高破岩效率。本发明在钻压足够时,通过脉冲射流冲击进行破岩,在钻压不足时通过粒子射流冲击与过脉冲射流冲击协同破岩,保证破岩持续高效进行。

    一种具有保径作用的钻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09236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811218207.0

    申请日:2018-10-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保径作用的钻井装置。包括耐磨弧片、保径环、保径齿、螺旋基体、基体支座、钻头、左圆柱、中圆柱、右圆柱、保径基体、耐磨球、弹簧等,在钻井过程中,当钻头上的外切削齿逐渐磨损使得所钻井眼缩小不能达标时,安装在螺旋基体和基体支座之间的耐磨球磨削缩小的井壁开始其保径工作;随着耐磨球不断磨损导致井眼直径不达标时,保径齿开始对缩小的井壁进行切削;当保径齿逐渐被磨损导致井眼直径不达标时,耐磨弧片磨削缩小的井壁开始保径工作,多重保径有利于延长钻头的使用寿命,增加钻井效率。

    一种可调节钻头本体尺寸的钻头

    公开(公告)号:CN106089092B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610657225.3

    申请日:2016-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钻头本体尺寸的钻头。所述钻头包括在其纵轴线周围延伸出的钻头柄体,所述钻头柄体一端为钻头本体,另一端为冲击面;所述钻头本体上设置有三个活动的钻头叶片及固定圆台,三个所述钻头叶片围绕所述固定圆台设置;所述钻头叶片通过伸缩组件连接所述固定圆台;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钻头叶片内部的转动凹腔、设置在固定圆台内部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一端置于转动凹腔内部,另一端通过圆台轴承固定在固定圆台内部,并该端与液压电机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在钻头本体上将钻头叶片进行伸缩,从而扩大钻头的旋转钻孔直径,并且本发明提供的伸缩结构稳定,并能够保证稳定的冲击力。

    一种基于地震勘探试验装置的地球物理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3823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10658227.4

    申请日:2016-08-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勘探试验装置的地球物理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地球物理模型进行定位,获得定位结果后,在地球物理模型底侧设置相互正交的两个底侧测线;在地球物理模型的任意边侧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设定相互平行的两个竖直测线;所述竖直测线构成的平面与其中一个底侧测线平行同时与另一个底侧测线垂直;将竖直测线及底侧测线连接一总控制电路上,随后选用底侧测线或竖直测线上的金属电极中的任意两个作为供电电极,其它电极任选两个电极进行测量,经过多次测量及采集,对采集的数据应用三维全空间电阻率反演方法进行建模解译处理,完成成像。

    一种钻头的制备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41167B

    公开(公告)日:2017-11-10

    申请号:CN201610657120.8

    申请日:2016-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头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钻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原料选取:所述原料包括金刚石粉、钛粉、石墨烯、镍、二氧化钛、及催化剂;b、原料混配:按照步骤a所述的原料组成称取原料,通过三维高速搅拌及电磁搅拌相互结合的方法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先进行电磁搅拌,再进行三维高速搅拌;c、然后将装有原料和混合助剂的碳合成模放入真空炉内抽真空加热成模;d、将步骤c抽真空加热后得到的半成品放入金刚石六面顶压力机中进行高温高压合成;e、高温高压合成后进行卸压,卸压得到金刚石复合片,加工成型获得钻头雏形;f、对钻头雏形进行加工镀膜,完成制备。

    一种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诊断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58440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248783.9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诊断方法,属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根据高压注水压力和低压注水压力可以得到螺杆泵的实际增压值、螺杆马达的实际降压值和螺杆泵的实际工作效率,然后根据螺杆泵的特性曲线和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确定螺杆泵最大理论效率;最后根据螺杆泵的最大理论效率和螺杆泵的实际工作效率确定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解决了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诊断问题,为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与高压注水层和低压注水层的匹配适应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在油田分层注水方面的应用,实现了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井下的高效运行。

    一种基于地震勘探试验装置的地球物理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53823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658227.4

    申请日:2016-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震勘探试验装置的地球物理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地球物理模型进行定位,获得定位结果后,在地球物理模型底侧设置相互正交的两个底侧测线;在地球物理模型的任意边侧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设定相互平行的两个竖直测线;所述竖直测线构成的平面与任意一个所述底侧测线平行或垂直;将竖直测线及底侧测线连接一总控制电路上,随后选用底侧测线或竖直测线上的金属电极中的任意两个作为供电电极,其它电极任选两个电极进行测量,经过多次测量及采集,对采集的数据应用三维全空间电阻率反演方法进行建模解译处理,完成成像。

    一种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诊断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58440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710248783.9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诊断方法,属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根据高压注水压力和低压注水压力可以得到螺杆泵的实际增压值、螺杆马达的实际降压值和螺杆泵的实际工作效率,然后根据螺杆泵的特性曲线和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确定螺杆泵最大理论效率;最后根据螺杆泵的最大理论效率和螺杆泵的实际工作效率确定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解决了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的井下工况诊断问题,为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与高压注水层和低压注水层的匹配适应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在油田分层注水方面的应用,实现了液力驱动螺杆泵系统井下的高效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