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8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11380342.6
申请日:2023-10-24
Applicant: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常规油藏油井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无杆泵采油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井,使目标井进行自喷,获取目标井的基础数据及井眼轨迹表,计算下泵深度,采油过程中全程采用连续非金属敷缆油管,目标井自喷达到限定范围时,通过电动潜油离心泵进行第一排量返排井液;第一排量达到限定范围时,通过电动潜油混输泵进行第二排量返排井液和采油;第二排量达到限定范围时,通过电动潜油螺杆泵进行第三排量采油;第三排量达到限定范围时,通过电动潜油隔膜泵进行第四排量采油,实现目标井的一体化全生命周期采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将不同排量范围无杆举升工艺与连续管缆两项技术集成,实现全生命周期采油。
-
公开(公告)号:CN11986102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368669.1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7/00 , G06F30/17 , G06F30/28 , G06F119/12 , G06F119/14 , G06F113/08 , G06F113/14
Abstract: 本申请揭示了一种套管短接安全服役时间确定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注采井当前的地质状况,判断与套管短接的地表水的位置,并将所述地表水的位置设定为所述套管短接的腐蚀核心位置;计算在初始时间节点下的所述腐蚀核心位置对应的总径向应力、总周向应力以及总轴向应力,从而计算所述初始时间节点下的所述腐蚀核心位置对应的等效应力;根据所述等效应力和屈服强度,确定所述套管短接的安全服役时间。本申请可以提高计算套管短接安全服役时间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7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57689.5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适应能力的井下气锚包括:外管,用以引入气液混合介质,包括用以为气液混合介质进入外管内部提供通道的气锚进液口;气液分离机构,用以对气液混合介质的气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包括通过改变气液混合介质的流动方向以对气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的螺旋分离组件和设置在螺旋分离组件的下方用以根据外管引入的气液混合介质的重量确定对螺旋分离后的气液混合介质的重力沉降分离程度的自适应沉降分离组件;内管,用以排出气液分离机构分离气液混合介质后的液体。本发明实现了增加气锚的分液能力和提高气锚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2809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210349650.1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卸油装置,包括与油管连接的外壳(5),所述外壳(5)设有与套管连通的泄油孔(7)并连接泄油开关,所述泄油开关连接启动结构,所述启动结构将所述油管的液柱压力传递到所述泄压开关以打开所述泄压孔(7),使所述油管与所述套管连通;所述液柱压力消失,所述泄压开关关闭所述泄压孔(7);解决现有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存在反转扭矩大、高含砂油井再启动扭矩大及无法进行反洗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2809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349650.1
申请日:2022-04-02
Applicant: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的卸油装置,包括与油管连接的外壳(5),所述外壳(5)设有与套管连通的泄油孔(7)并连接泄油开关,所述泄油开关连接启动结构,所述启动结构将所述油管的液柱压力传递到所述泄压开关以打开所述泄压孔(7),使所述油管与所述套管连通;所述液柱压力消失,所述泄压开关关闭所述泄压孔(7);解决现有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系统存在反转扭矩大、高含砂油井再启动扭矩大及无法进行反洗井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92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1219696.3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16 , E21B33/12 , E21B33/1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气分层注采一体化工艺管柱及其注采方法,第一密封封隔器和第二密封封隔器稳固于套管内侧面并将套管进行密封;关闭第一通孔,进行油层的一次开采,油层内的油体利用自身的能量从管柱内喷出,当油体喷出一定量后,将堵塞器下入至坐落短接处将管柱进行密封,同时,打开第一通孔,并向管柱内注入天然气,天然气从第一通孔并通过第一注气口进入气层中,实现气层对天然气的储存,当油层的能量储存至一定程度后,使油体从管柱内喷出,最终实现对油层内油体的开采;再对上层气层和下层油层同时注气。通过该工艺管柱的设置,可利用在储存下层油层能量的时段,对上层气层的注气,有效提升天然气的注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488265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811074907.7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属于一种双层油管控制油层压力的采油装置及方法,它解决了大跨距油层(300~850m)间的压力干扰问题。它由套管(1)、抽油杆(2)、油管一(3)、油管变扣(4)、筛管一(5)、油管二(3′)、卡瓦式封隔器(6)、油管三(3″)、柱塞(7)、泵筒(8)、筛管二(5′)、丝堵(9)组成。本发明通过套管(1)和油管二(3′)形成环形空间,上油层流体经由环形空间、筛管一(5)进入井内,环形空间内流体给上油层施加一定的压力,保证上油层在合理的压力范围内生产。本发明具有调整油层间压力干扰、适用于上层出砂、下层大量产气的油井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19648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915009.0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B31/00 , E21B47/008 , F04B4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属于一种三元复合驱呼吸泵不动管柱检泵工艺。本发明解决了三元复合驱软柱塞泵检泵作业必须起下油管、检泵工作量大、工序复杂、耗时较长的问题。本发明通过缓慢放下抽油杆(3)至碰泵位置,然后顺时针旋转抽油杆(3)使打捞器上部件(61)和打捞器下部件(62)两部分通过插接连接在一起,将固定凡尔(7)从井底打捞出来,实现三元复合驱呼吸泵不动管柱检泵工艺。本发明具有检泵工序简单、工作量小、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9479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0224288.4
申请日:2017-04-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龙浩 , 李博 , 李鑫 , 李昕宇 , 伊宏亮 , 郑健 , 何远哲 , 谢昕 , 孙振宇 , 宋阳 , 王昕 , 仇宇第 , 于宝石 , 李艳艳 , 郑瑞 , 袁晓俊 , 张译丹 , 曹波
IPC: E21B4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油系统以及采油方法,其中采油方法包括:抽油杆能在第一套管内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在抽油杆向下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此时固定阀关闭,游动阀打开,以使地层原油进入抽油装置内,且与此同时第一通道通过第一流道与腔室连通,以使稀油自第一通道进入腔室内;在抽油杆向上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固定阀打开,游动阀关闭,从而将原本位于抽油装置内的原油抽入第二通道内,第二通道通过第二流道与腔室连通,以使原油自第二流道进入第一本体的腔室内并与稀油混合,经第二套管举升到地面。本发明采用以上结构以及方法,可以增大地层原油产量、消除抽油杆与液柱粘滞阻力延长杆柱使用寿命,降低悬点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5443096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511006095.9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芹 , 马振 , 袁爱武 , 曲绍刚 , 孙振宇 , 王强 , 宋阳 , 于晓聪 , 许俊岩 , 屈振哲 , 喜恒坤 , 杨显志 , 徐东 , 汪盈盈 , 陈萍 , 于广刚 , 高峰 , 陈志华 , 戚勇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井下电加热蒸汽发生装置,具体包含:油管、泵筒、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和热力螺旋管;其中电加热蒸汽发生器包含:中空管、罩盖、壳体上盖板、壳体下盖板和壳体;发生装置至上而下依次连接有油管、泵筒和中空管;罩盖上端套设于油管下端,罩盖下端与壳体上端相连;罩盖上端与泵筒之间的油管上设置有注水口;罩盖与壳体罩设于泵筒和热力螺旋管外部;壳体上盖板设置于罩盖下端与壳体上端之间,用于将罩盖内空间和壳体内空间隔离,壳体上盖板设有入水口;壳体下盖板设置于壳体下端且壳体下盖板设有出气口;热力螺旋管绕设于中空管外部,热力螺旋管一端与入水口相接,另一端与出气口相接,用于提供将注入的流水转化为热蒸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