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168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311102533.6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20/30 , G16C20/70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油气来源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与至少一个油气样品相对应的状态参数;其中,油气样品中包含至少三种组成,组成包括油藏、凝析气和注入气;基于状态参数进行相态分析,建立包含预设数量的特征参数的流体状态模型;确定每个组成下的各特征参数的参数标识,并基于每个组成下的各特征参数以及参数标识,对流体状态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调整,生成目标状态模型;基于目标状态模型对与待测油气相对应的油气数据进行处理,确定待测油气的油气来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流体成分含量的分析油气来源,存在分析精度低、效果差的问题,实现提高对油气各组成的分析精度,达到确定油气的来源准确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72677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0996903.X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标准井,对标准井目标层段分层;以目标层段的层顶和底界面作为约束面,构建各层的展布趋势面,将展布趋势面投影到目标水平井上作为虚拟的分层界面;根据标准井目标层段分层结果,构建用颜色表示标准井各层的测井属性;根据目标水平井上虚拟的分层结果,构建用颜色表示目标水平井各层的测井属性;对比目标水平井的各层测井属性对应的颜色和标准井的各层测井属性对应的颜色,根据对比结果检验或校正目标水平井分层结果。形成了“边对比、边验证”的工作流程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水平井地层对比工作效率和精度,为开发地质研究奠定扎实的基础,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5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310198605.5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藏生产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油水两相流动时的产能方程和油水相物质平衡方程,导出饱和度控制方程和流量控制方程,以构建时变电容电阻模型;基于所述时变电容电阻模型和分流量模型,构建以油藏的净现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的注采参数优化模型;将约束条件范围内的注采参数作为所述注采参数优化模型的输入进行迭代,将满足目标函数时对应的注采参数确定为油藏的最优注采参数。本发明的油藏生产优化方法可应用于水驱开发全过程,具有能够实时指导注采参数的调整,减弱历史流量分配的不合理性,稳油控水效果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2575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1707866.7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含贼层油藏的水平井多段试井分析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含贼层油藏的水平井的试井压力导数曲线;根据水平井轨迹是否穿过贼层,对试井压力导数曲线进行分类解释,获取水平井周边地层的物性参数;将水平井完井段离散为多个独立的产液单元;在所述物性参数限制下,对离散的产液单元进行产液量反演,并将各个产液单元的组合形成的试井压力导数曲线与实测的试井压力导数曲线进行多次拟合,直至拟合度达到预设拟合值;根据试井压力导数曲线对应的产液单元的组合,确定水平井的产注剖面;对水平井所在井组内的注水井分别依次进行干扰试井解释,确定生产井的来水方向。本发明可以实现含贼层油藏的多段水平井多段试井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930500.X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2 , G06Q50/06 , G06Q10/063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连续注水效果定量评价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注水评价指标;注水评价指标包括注水增液采出程度和注水增液累积含水率;设定注水评价指标的第一界限值和第二界限值;判断单井或连通井组的注水增液采出程度是否大于第一界限值;若为是,则为能量补充效果好且产液量高的单井或连通井组;判断能量补充效果好且产液量高的单井或连通井组的注水增液累积含水率是否小于第二界限值;若为是,则为I类高效替油型的单井或连通井组;若为否,则为III类压力恢复型的单井或连通井组;若注水增液累积含水率达到100%,则为IV类注水无效型的单井或连通井组。本发明采用基础生产数据构建注水评价指标,物理意义涵盖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214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10742657.0
申请日:2020-07-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沉积和成岩描述的浮游有孔虫灰岩岩石分类方法,其包括:(1)基于镜下薄片对浮游有孔虫灰岩岩石进行岩性分类和成岩分类;(2)将岩性分类和成岩分类结果叠合形成复合分类,再对复合分类中具有相同孔渗关系的数据进行合并以简化分类;(3)对简化后的分类进行压汞曲线分析及验证,若孔喉结构能按照简化后的分类明显区分,则进行步骤(4);若孔喉结构按照简化后的分类无区分性,则重新进行简化分类;(4)对简化后的分类进行岩心含油级别分析及验证,若含油级别能按照简化后的分类明显区分,完成浮游有孔虫灰岩岩石分类;若含油级别按照简化后的分类无区分性,则重新进行简化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186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11380756.5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哑铃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产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哑铃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初始物性参数;根据目标哑铃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油井和两个溶洞位置关系,确定哑铃状缝洞型储层的数学模型;将所述初始物性参数输入至哑铃状缝洞型储层的数学模型中,解析获得无因次产量拉氏解;对所述无因次产量拉氏解进行数值反演,获得无因次产量、无因次产量积分、无因次产量积分导数、无因次时间;构建目标哑铃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所述油井产量分析模型采用油井产量不稳定分析曲线图版表示。本发明可以构建准确的哑铃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油井产量分析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786184.3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洞型介质油藏产量分析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已获取的缝洞型储层的储集体特征参数建立不同储层特征的离散缝洞网络模型;基于离散缝洞网络模型,建立相应的缝洞流动场数学模型;根据缝洞流动场数学模型,确定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生产井产油量曲线,根据生产井产油量曲线生成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双对数产量图版;根据油田现场生产井的实际产油量数据,得到油田现场生产井的实际生产曲线;将实际生产曲线与不同储层特征的离散缝洞网络模型的双对数产量图版进行拟合,确定油田现场生产井所在区域的储层储集体特征参数。能够清楚的认识缝洞型储层和生产井生产动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反演准确确定储层的储集体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72329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0638831.6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缝洞雕刻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确定的缝洞储层识别结果及预先获取的井资料对地震波阻抗反演进行约束,得到波阻抗体,雕刻得到定容型洞穴储集体的静态轮廓体积和平均波阻抗值;根据计算得到的定容型洞穴储集体的动态储量、静态轮廓体积和平均波阻抗值,计算得到平均孔隙度值,建立波阻抗‑孔隙度等效模型,建立多个洞穴模型和多个溶蚀孔洞模型;进行地震裂缝预测,建立多个裂缝模型;基于井间连通性关系,对融合得到的多个等概率缝洞储集体雕刻模型进行筛选,得到至少一个优选缝洞储集体雕刻模型。通过结合利用动态资料和静态数据,减小缝洞雕刻不确定性,提高了缝洞雕刻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83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1811508998.0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测井曲线的优势通道发育层段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油井的测井曲线;根据所述测井曲线计算出所述待识别油井各层段的地层真电阻率变异系数;根据所述地层真电阻率变异系数计算出所述待识别油井各层段的识别参数;根据所述识别参数以及预设的各层段对应的优势通道识别参数取值范围识别出所述待识别油井中的优势通道发育层段。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乏基于测井资料的定量化的对测井的优势通道进行识别的方法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