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73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274237.8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层正演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人工智能和油气勘探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原始地质沉积数据和地质特征数据;通过预先训练的地质定量模型和地质特征数据对原始地质沉积数据进行调整得到目标地质沉积数据;基于目标地质沉积数据为目标区域构建目标地层正演模型。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到能反映地质真实情况的精确的地层模型,可以克服人为因素影响、可以提高构建地层正演模型的工作效率和降低地层正演模型的模拟结果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8115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27966.1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20/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层孔喉结构识别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包含不同孔喉结构的储层图像训练集;其中,储层图像训练集中包含至少一张基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的储层岩石图像,储层岩石图像中标注有孔喉结构;基于图像识别数据集对初始迁移网络模型进行预训练,确定目标迁移网络模型;其中,初始迁移网络模型为残差网络模型,初始迁移网络模型中全连接层的损失函数为基于中心损失函数及softmax损失函数构建的目标损失函数;基于储层图像训练集对目标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生成储层孔喉结构识别模型。通过使用深度迁移学习方法构建储层孔喉结构识别模型,能够基于储层孔喉结构识别模型对储层喉结结构进行智能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767131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088861.0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25 , G06T3/02 , G06N3/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改进深度残差网络的致密储层润湿性识别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岩石样品的图像样本集,构建迁移学习模型;采用ImageNet数据集对所述迁移学习模型进行预训练,得到迁移网络模型;采用训练数据集对所述迁移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得到储层润湿性识别模型;将测试数据集输入到所述储层润湿性识别模型中预测润湿性;对所述储层润湿性识别模型的决策区域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比决策区域、预测润湿性类别结果和实际润湿性类别,评价储层润湿性识别模型的准确性。本发明操作简单易行,可消除传统润湿性测定方法的人为因素影响,降低测定结果的误差,提高工作效率,能够真正实现致密储层润湿性自动判别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4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339028.9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1/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恢复隐性成岩作用对油气储层改造影响的方法和系统,包括:确定岩石样品的矿物颗粒的接触关系和成岩次序;标记贯穿矿物颗粒的裂缝中的盐水包裹体;确定包裹体内古流体水型;基于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确定包裹体内古流体捕获时期的古温度和古压力;建立古温度和古压力条件下不同古流体水型的溶解‑沉淀判识模式;将包裹体内古流体水型带入溶解‑沉淀判识模式,通过判识沉淀‑溶蚀的状态,恢复隐性成岩作用,完善成岩演化次序。本发明利用成岩矿物中包裹体内古流体的识别,结合溶解‑沉淀判识模式,开展古流体沉淀‑溶蚀状态判识,结合现今储层的成岩次序,恢复常规手段和方法无法识别的隐性成岩作用,明确油气储层的形成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202531145U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20023048.0
申请日:2012-01-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泡沫排水采气的泡排剂远程自动加注装置,是为实现单井数据远程传输和由集气站控制系统实现远程自动加注泡排剂的目的而设计的,其包括连接过滤器、液压油缸和储能罐的微型隔膜泵、连接柱塞缸、先导阀和换向阀的油管线、设有阀芯的换向阀、设有柱塞和压缩缸的柱塞缸、与压缩缸连通的进、出口单流阀和储药罐等。本实用新型与单井远传系统联接,在集气站内的计算机平台上实现远程启停操作,利用太阳能做动力,按生产需要,定时定量加注泡排剂,可提高气井携液能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现场工作环境,减少压力容器相关使用程序,降低井场安全风险,同时实现不同类型气井特定加注制度,有利于低产低效气田的经济规模化开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