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62014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010619743.9
申请日:2010-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凝原油采油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石油开采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抽油泵,所述抽油泵上端连接采油油管,所述采油油管由单根油管连接而成,结蜡点下方的任意两根单根油管之间设有双管掺水装置,所述双管掺水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采油油管偏心孔和掺水油管偏心孔,所述采油油管偏心孔和所述掺水油管偏心孔连通,所述采油油管偏心孔的上下孔口分别与所述两根单根油管连接,所述掺水油管偏心孔上孔口与所述掺水油管连接,所述掺水油管偏心孔下孔口封闭。本发明利用联合站输送原油所用的热水拌热采油,大幅度降低了能耗,从而降低了采油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9005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399546.4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7/117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井注气管柱漏点获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其包括:响应于泄漏信号,测量环空管柱井口的实测压力;根据事先构建的漏点深度计算模型,计算漏点深度;漏点深度计算模型包含:环空管柱井口压力、漏点深度、以及注气管柱相关参数的第一关系;注气管柱的深度随步长变化的第二关系;将初始已知参数带入第一关系和第二关系,基于步长逐步累加漏点深度,根据累加后的漏点深度计算环空管柱井口压力,直至环空管柱井口压力和实测压力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输出对应的漏点深度。实现对漏点位置的定位,在对管柱检修的过程中,可以快速找到漏点,提高检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458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22845.0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7/008 , E21B4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捞油井工作状态评价方法及相关设备,方法包括:在捞油抽子下放或上提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捞油抽子的上部压力和下部压力,以获取压力数据;基于压力数据,生成捞油井的示功图;基于示功图,确定捞油井的捞油状态及捞油效果。通过在捞油抽子下放或上提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捞油抽子的上部压力和下部压力;以获取压力数据,基于压力数据,生成捞油井的示功图;基于示功图,确定捞油井的捞油状态及捞油效果,实现了通过直观观测捞油抽子在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的上部压力和下部压力随捞油抽子的位移的变化趋势及图像点位值精准判断捞油井工作状态,确切计算捞液量等捞油状态参数,进而实现了对捞油井工作状态的定量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4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0696440.4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12 , E21B43/00 , E21B47/09 , E21B47/095 , E21B47/047 , E21B47/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捞油井抽子运行速度及深度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捞油抽子运行速度限定及沉没深度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捞油操作的自动控制。利用该系统,按照《油井机动采油技术规范》要求,在不同井筒管柱及油品条件下,根据捞油井液面深度及抽子与液面之间不同的动态距离区间,自动设计、调整并控制抽子运行速度及沉没度,提高捞油操作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及操作误差,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62014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619743.9
申请日:2010-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凝原油采油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石油开采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抽油泵,所述抽油泵上端连接采油油管,所述采油油管由单根油管连接而成,结蜡点下方的任意两根单根油管之间设有双管掺水装置,所述双管掺水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采油油管偏心孔和掺水油管偏心孔,所述采油油管偏心孔和所述掺水油管偏心孔连通,所述采油油管偏心孔的上下孔口分别与所述两根单根油管连接,所述掺水油管偏心孔上孔口与所述掺水油管连接,所述掺水油管偏心孔下孔口封闭。本发明利用联合站输送原油所用的热水拌热采油,大幅度降低了能耗,从而降低了采油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887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421446.7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兆强 , 刘秀兰 , 黄小钊 , 李鸿程 , 马占军 , 徐岩松 , 陈玉亮 , 靳建光 , 王文钢 , 邢心 , 仇志宁 , 张野 , 孟月月 , 陈捷 , 邵占辉 , 王力 , 周翔 , 胡胜勇 , 唐玉琳 , 彭继明
Abstract: 一种防砂防气一体化采油装置,包括抽油泵和气锚。抽油泵具有外管和柱塞,柱塞穿设在外管内,外管下端连接双通接箍;柱塞外部套设泵筒,其上端连接有上游动阀,其下端连接有下游动阀,泵筒下端连接有多个固定阀,多个固定阀与双通接箍的中心孔相对连通;气锚具有外筒、内筒和中心管,外筒上端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外设有筛网,外筒上端连接扶正环,其下端连接变径接箍;内筒位于外筒内,其上端与双通接箍相连,其下端连接双通接头;中心管位于内筒内,其上端与双通接箍的中心孔相对连通,其下端与双通接头的进油通道相对连通。本发明的防砂防气一体化采油装置,在采油过程中,可以实现防砂防气一体化,提高油田开采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504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0696442.3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7/06 , E21B47/047 , G06F17/11 ,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测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由于积液造成压力异常的气井压恢校正方法。关井前利用钢丝下入压力计测试流压梯度及积水高度,利用脱卡悬挂装置测试关井压力恢复数据,关井末期利用钢丝下入压力计测试静压梯度及积水高度。对于压力恢复测试期间,压力计不能放置于地层中部,且由于井筒内气液分离造成积水高度上升,压力恢复曲线出现下降趋势问题,进行校正,得到能够反映地层真实压力变化的压力恢复曲线。
-
公开(公告)号:CN1143812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011129442.8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凝油油水井的酸化解堵剂组合物及解堵方法。该酸化解堵剂组合物为:有机溶剂组合物和无机酸;有机溶剂组合物的组成为:15%‑20%的碳九芳烃、1.5%的防膨剂、1%的乳化剂、1%的表面活性剂和余量的水;无机酸根据油水井的岩性确定原料。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上述解堵剂完成的解堵方法。本发明的解堵剂组合物和解堵方法可以解除高凝油油水井的近井带的有机、无机伤害,恢复并增加油井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88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421446.7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兆强 , 刘秀兰 , 黄小钊 , 李鸿程 , 马占军 , 徐岩松 , 陈玉亮 , 靳建光 , 王文钢 , 邢心 , 仇志宁 , 张野 , 孟月月 , 陈捷 , 邵占辉 , 王力 , 周翔 , 胡胜勇 , 唐玉琳 , 彭继明
Abstract: 一种防砂防气一体化采油装置,包括抽油泵和气锚。抽油泵具有外管和柱塞,柱塞穿设在外管内,外管下端连接双通接箍;柱塞外部套设泵筒,其上端连接有上游动阀,其下端连接有下游动阀,泵筒下端连接有多个固定阀,多个固定阀与双通接箍的中心孔相对连通;气锚具有外筒、内筒和中心管,外筒上端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孔外设有筛网,外筒上端连接扶正环,其下端连接变径接箍;内筒位于外筒内,其上端与双通接箍相连,其下端连接双通接头;中心管位于内筒内,其上端与双通接箍的中心孔相对连通,其下端与双通接头的进油通道相对连通。本发明的防砂防气一体化采油装置,在采油过程中,可以实现防砂防气一体化,提高油田开采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01934295U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20031022.6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旋转防砂抽油泵,该抽油泵包括有泵筒和滑设于泵筒内的柱塞组件;在柱塞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一能驱动柱塞组件间歇转动的旋转装置;旋转装置由上向下依序设有相互固定连接的上接头、联接管、定位管和定位端管,上接头与抽油杆连接;在联接管内壁呈上下间隔地固定设置有上齿圈和下齿圈;一旋转杆滑设在定位管内,旋转杆上端横向设有一圆柱销,该圆柱销位于上齿圈和下齿圈之间,旋转杆下端固定连接一拉杆,该拉杆底端滑设出定位端管并与柱塞组件的顶部固定连接。旋转装置能够带动柱塞组件作上下往复直线移动和间歇转动,使泵筒与柱塞组件实现均匀摩擦,可预防柱塞偏磨,防止卡泵、高温热胶合,提高泵效,延长抽油泵寿命和检泵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