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957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0764316.7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入不同介质影响原油采出效果的评价方法、装置及介质,属于非常规油藏开采领域。应用于压裂模拟系统,评价方法包括:基于压裂液控制系统,对预先构建的地层模型进行压裂使得地层模型出现裂缝,通过驱替系统,向地层模型中的天然岩心柱分时段注入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并分别获取注入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后采出的原油体积;并根据这两种原油体积,对注入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采出原油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在压裂完成后,向预先构建的地层模型中注入不同介质,获得注入各介质后分别采出的各原油体积,评价不同介质对采出原油的效果,进而在后期的开采中,也可以根据该效果进一步优选注入介质,提高原油产量及开采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66816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664830.9
申请日:2022-06-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油井压裂后补能装置及方法,属于石油设备的技术领域,以解决目前的油气井补能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其中,油井压裂后补能装置设置于油气井,油气井具有水平井层,水平井层邻近油气井的井口的一侧具有上侧层,水平井层背向油气井的井口的一侧具有下侧层,上侧层通过上侧裂隙与水平井层连通,下侧层通过下侧裂隙与水平井层连通。通过补能液输入机构和补能气输入机构配合,可使得水平井层上下两侧的油气均可集中于水平井层,使得上侧层和下侧层内油气易于采集。
-
公开(公告)号:CN105089573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431175.2
申请日:2015-07-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重介质储层注气提高基质、微裂缝驱油效率的开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注气井与生产井设计在同一目的储层内,所述注气井与生产井呈一一对应或一多对应关系;然后向注气井中注入气体进行开采。该方法实现了油藏水驱过后,基质、微裂缝中剩余油的有效动用,满足了提高基质、微裂缝驱油效率的需求,单井可采储量规模增大,节约了打新井投资成本,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地下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914465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93984.1
申请日:2015-06-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V1/28
Abstract: 一种火山岩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及装置,该火山岩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钻井岩心数据、成像测井数据及测井曲线,根据钻井岩心数据、成像测井数据及测井曲线生成单井裂缝密度指示曲线;建立油藏三维地质模型,从所述油藏三维地质模型中提取反映裂缝的地质属性,并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反映裂缝的地球物理属性;根据单井裂缝密度指示曲线、地质属性及地球物理属性进行相关性判别,并生成预判结果,其中预判结果中包括与裂缝相关性大于预设值的几种裂缝属性;在三维空间根据预判结果进行裂缝分布模拟,计算出三维空间裂缝的连续分布模型,进行井间裂缝的定量预测。本发明可以实现井间裂缝的定量预测,在火山岩油藏勘探和开发中快速准确地确定有利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28715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210722642.7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高丽 , 梁飞 , 户昶昊 , 孙洪军 , 韩竹 , 吕宏伟 , 方红 , 李朗 , 刘成君 , 李春艳 , 高彬 , 姜李佳一 , 任凤伟 , 胥玉静 , 陈忠 , 孟丹 , 李群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油藏气体埋存率的注采方法及装置,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所述油藏上设置有用于从油藏内采油的采油井和用于向油藏内注入气体的注气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油藏中油层分布结构;在所述油藏中油层分布结构中确定多个连续的目标区域以及确定每一目标区域的气体理论埋存量;基于所述油藏中油层分布结构、对应的目标区域的气体理论埋存量和预设时间内的实际注气量,确定油气界面位置;基于所述油气界面位置,确定所述采油井的封堵位置。本发明的提高油藏气体埋存率的注采方法具有有效防止气窜,提高气体埋存率,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71395A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010708681.2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春艳 , 张舒琴 , 王奎斌 , 梁飞 , 高丽 , 董凤龙 , 王京通 , 杨时杰 , 姜李佳一 , 高彬 , 张晓露 , 宋新利 , 吕宏伟 , 范俊 , 李朗 , 张溪 , 李爽 , 方红 , 韩竹 , 刘成君 , 李博凯 , 任凤伟
IPC: G06F40/169 , G06T11/60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生产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油田的注采单元中油井与水井的对应关系;根据油井与水井的对应关系,将油井与水井的生产数据结合,生成注采单元井组生产曲线;在井组生产曲线上,标注井史信息,所述井史信息包括油井和水井投产至目前的生产层位数据和生产措施变化信息;对井组生产曲线上各个数据点添加备注信息。本发明可以解决多组生成数据间频繁切换,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869334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10990394.3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砂岩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层系重组及开采方法。其包括:将处于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多层砂岩油藏重新组合为三套开发层系,其中,将连通系数大于80%,含水率小于20%,采出程度小于10%,压力系数大于0.8的油层组合为第一套开发层系;将连通系数为60%-80%,含水率为20%-60%,采出程度为10%-15%,压力系数为0.6-0.8的油层组合为第二套开发层系;将连通系数小于60%,含水率大于60%,采出程度大于15%,压力系数小于0.6的油层组合为第三套开发层系;对上述各套开发层系进行开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注水开发中后期各层动用程度极不均衡的多层砂岩油藏的有效动用,改善了该类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9285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011416099.5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朗 , 梁飞 , 户昶昊 , 司勇 , 高丽 , 吕宏伟 , 刘成君 , 方红 , 韩竹 , 董凤龙 , 陈忠 , 郭子南 , 曹超 , 李爽 , 宋新利 , 任凤伟 , 邹金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气驱联动建库气液界面运移设计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气驱阶段,将油藏中的全部井按照深度划分为注气井及采油井;向所述注气井中注入气体,直至储层的上部形成气顶;其中,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气油界面的位置,当所述气油界面的上部存在采油井时,将采油井的类别转换为注气井;在过渡阶段,在第一时间段内对注气井进行注气,在第二时间段内将注气井转换为采气井进行采气,并逐步增加注气井的注气量,使调峰气量同步增加,其中,第一时间段的时间大于第二时间段;在调峰增注阶段,当存气量到达一定程度,增大注气井的调峰气量,逐渐过渡至最大工作气量;将油藏转换为储气库并以最大运行压力及最大工作气量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150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1569600.0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董凤龙 , 梁飞 , 户昶昊 , 孙洪军 , 高丽 , 范俊 , 韩竹 , 吕宏伟 , 刘成君 , 张雪涛 , 王莹 , 高彬 , 李春艳 , 李仪 , 李朗 , 方红 , 陈子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低渗透油藏碳驱油孔喉下限的确定方法,通过取洗油后的天然岩心进行高压压汞测试,获得实验岩心孔喉分布特征,然后将实验岩心饱和锰水之后按油藏地层温度,进行实验岩心饱和地层油操作并进行核磁共振T2谱测试,根据实验岩心孔喉分布特征,完成核磁共振T2谱孔径转换,然后将实验岩心在不同注气压力下进行注CO2驱替实验,并针对不同气驱油PV数时的实验岩心进行核磁共振T2谱测试,最后对比不同状态下T2谱图,获取不同驱替状态下碳驱油孔喉下限,进而可以通过稳定、准确、可重复的确定碳驱油微观孔喉下限,明确不同驱替过程中的流体分布状态,可有效指导碳驱油碳埋存方案设计,提高作业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488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653470.2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董凤龙 , 梁飞 , 温静 , 马宏斌 , 司勇 , 高丽 , 吕宏伟 , 雷凤亮 , 李朗 , 范俊 , 任凤伟 , 方红 , 韩竹 , 张雪涛 , 刘成君 , 田梅 , 施玉华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井网结构、井网构建方法和油藏开采方法,其中井网结构包括:多个注气井和多个采油井;其中,多个注气井和多个采油井呈矩形布置,以矩形的长边方向为第一方向,矩形的对角线方向为第二方向,矩形的第一方向沿油藏构造的倾向方向布置,第二方向沿油藏构造的压裂缝方向布置;其中,矩形中靠近于油藏构造顶部和底部的井为采油井,位于油藏构造中部的多个井呈注气井与采油井交替间隔布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井网结构,注气井处于油藏构造中部,在向油藏构造中注入气体之后,形成的混合项可以向油藏构造的两端进行驱替,能够增加驱替面积,提高采油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