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304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010925489.9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B01J29/80 , B01J32/00 , B01J35/61 , B01J35/63 , B01J35/64 , B01J37/00 , B01J37/03 , B01J37/02 , B01J37/08 , C10G4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Y/SSZ‑13/稀土/AS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加氢裂化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Y/SSZ‑13/稀土/ASA复合材料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Y分子筛、SSZ‑13分子筛、铝源、碱性化合物和水混合,加热搅拌;步骤2,将硅源和稀土前驱体加入步骤1混合物中,加热搅拌,得到Y/SSZ‑13/稀土/ASA复合材料。由本发明复合材料制备的催化剂适合于直馏柴油加氢裂化多产航煤的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317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620792.4
申请日:2010-1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裂化生产化工原料的方法;催化剂以催化剂重量100%计,介孔无定型硅铝为30~70%;改性Y型分子筛为10~30%,β分子筛为5~15%%;NiO为1~10wt%,WO3为10~29wt%;采用分次浸渍法在载体上担载金属组分Ni和W,以醋酸镍或硝酸镍溶液作为镍源,以偏钨酸铵或者钨酸铵作为钨源;在无定型硅铝制备过程中加入计量的镍盐溶液,镍的加入量以NiO计占催化剂中NiO用量的20~80%,制成混合载体后再采用共浸渍等体积法担载剩余的镍盐溶液和全部的钨盐溶液;本方法有较高的轻油收率,同时获得芳烃潜含量高的重石脑油及BMCI值低的尾油,分别是良好的催化重整原料与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316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010620773.1
申请日:2010-1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油选择性加氢裂化的方法,该方法的催化剂由双微孔β/Y复合分子筛和介孔无定型硅铝组成的酸性载体、负载在酸性载体上的金属氧化物NiO和WO3组成;双微孔β/Y复合分子筛经过铵交换和有机酸预处理,两种处理方法在一个过程中进行;铵交换所用铵盐为NH4NO3或NH4HCO3,β/Y复合分子筛与铵盐溶液的质量为1~10∶1;采用柠檬酸、酒石酸、乙酸、苹果酸、草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溶液处理β/Y复合分子筛,处理体系有机酸的浓度为0.5mol·L-1~2.0mol·L-1;裂化产品中重石脑油有较高的芳烃潜含量,尾油具有较低的BMCI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130427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0925489.9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Y/SSZ‑13/稀土/AS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加氢裂化催化剂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加氢裂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Y/SSZ‑13/稀土/ASA复合材料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Y分子筛、SSZ‑13分子筛、铝源、碱性化合物和水混合,加热搅拌;步骤2,将硅源和稀土前驱体加入步骤1混合物中,加热搅拌,得到Y/SSZ‑13/稀土/ASA复合材料。由本发明复合材料制备的催化剂适合于直馏柴油加氢裂化多产航煤的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317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010620792.4
申请日:2010-1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裂化生产化工原料的方法;催化剂以催化剂重量100%计,介孔无定型硅铝为30~70%;改性Y型分子筛为10~30%,β分子筛为5~15%%;NiO为1~10wt%,WO3为10~29wt%;采用分次浸渍法在载体上担载金属组分Ni和W,以醋酸镍或硝酸镍溶液作为镍源,以偏钨酸铵或者钨酸铵作为钨源;在无定型硅铝制备过程中加入计量的镍盐溶液,镍的加入量以NiO计占催化剂中NiO用量的20~80%,制成混合载体后再采用共浸渍等体积法担载剩余的镍盐溶液和全部的钨盐溶液;本方法有较高的轻油收率,同时获得芳烃潜含量高的重石脑油及BMCI值低的尾油,分别是良好的催化重整原料与蒸汽裂解制乙烯原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533316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620773.1
申请日:2010-12-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油选择性加氢裂化的方法,该方法的催化剂由双微孔β/Y复合分子筛和介孔无定型硅铝组成的酸性载体、负载在酸性载体上的金属氧化物NiO和WO3组成;双微孔β/Y复合分子筛经过铵交换和有机酸预处理,两种处理方法在一个过程中进行;铵交换所用铵盐为NH4NO3或NH4HCO3,β/Y复合分子筛与铵盐溶液的质量为1~10∶1;采用柠檬酸、酒石酸、乙酸、苹果酸、草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溶液处理β/Y复合分子筛,处理体系有机酸的浓度为0.5mol·L-1~2.0mol·L-1;裂化产品中重石脑油有较高的芳烃潜含量,尾油具有较低的BMCI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9949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82189.9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蜡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以该石蜡乳液的总质量为100%为基准,其包括以下组分:20%~40%的石蜡、0.5%~2%的酯化改性纳米粒子、2%~4%的复合乳化剂、1%~3%的小分子醇以及水余量;其中,复合乳化剂包括司盘80、硬脂酸和三乙醇胺的混合物。该石蜡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石蜡、酯化改性纳米粒子、复合乳化剂混合,加热熔化,并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分散混合物;将热水和小分子醇加入到油相分散混合物中,并在搅拌条件下进行乳化,冷却后,得到石蜡乳液。本发明能够大幅减少乳化剂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保证石蜡乳液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46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82180.8
申请日:2023-05-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J3/03 , C08L91/06 , C08L1/28 , C08L29/04 , C08L39/06 , C08K9/04 , C08K3/22 , C08K3/36 , B27N3/14 , B27N3/10 , B27N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造板乳化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该人造板乳化蜡的总质量100%为基准,其包括以下组分:20~40%石蜡、0.5~2%酯化改性纳米粒子、2~4%复合乳化剂、0.2~1%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水余量。该人造板乳化蜡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石蜡加热熔化,加入酯化改性纳米粒子、复合乳化剂、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加入一部分热水,搅拌一段时间;再加入一部分热水,搅拌一段时间;再加入剩余热水,搅拌一段时间,冷却后,得到人造板乳化蜡。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人造板乳化蜡作为人造板中的防水剂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人造板乳化蜡具有乳化效果好、抗酸、抗碱、防水性能好、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222321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646690.9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品加氢装置及油品加氢精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加氢反应器,加氢反应器设置有反应腔和气腔;反应腔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气腔设置有进气口;反应腔穿过气腔,且反应腔位于气腔内部分的壁面采用透氢气不透油品材质;气腔部分或全部位于反应腔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油品加氢精制方法使用上项油品加氢装置进行,包括:将氢气通入加氢反应器的气腔,将预热后的原料油通入加氢反应器的反应腔,气腔中的氢气通过氢油混合段中采用透氢气不透油品材质的壁面进入反应腔与反应腔中的原料油混合,混合后的氢气与原料油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将加氢反应得到的产物进行气液分离得到精制油品。
-
公开(公告)号:CN118059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56834.4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化态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拟薄水铝石中加入助挤剂,混捏,得到体系1;(2)将向Co和/或Ni的前驱体中加入助剂和水,得到溶液A,然后向溶液A中加入络合剂,混合,得到溶液C;向Mo的前驱体中加入有机溶剂,得到溶液B;(3)将溶液C加入体系1中,混捏、成型、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载体D;(4)将溶液B浸渍到载体D上,经干燥、热处理得到硫化态加氢催化剂。本方法易于操作,所提供的催化剂在使用前,无需预硫化处理,开工时先进行简单的通氢热处理即可得到硫化态的活性金属,通过“预占位”的设计,可形成具有较高活性的Ⅱ类Co(Ni)‑Mo‑S活性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