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9221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0810118165.3
申请日:2008-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不存在氢的情况下,用选择性的溶剂萃取精馏精制催化裂化汽油的以汽油轻中馏分为原料生产催化重整原料的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催化裂化汽油轻中馏分原料的分馏预制;第二步,催化裂化汽油的轻馏分和中馏分的萃取精馏脱硫脱芳处理,将第一步得到的催化裂化汽油的轻馏分和中馏分送入萃取精馏塔的中下部,新鲜萃取剂或循环使用的萃取剂由萃取精馏塔的上部加入,催化裂化汽油的轻馏分和中馏分与萃取剂在塔内接触,进行萃取精馏脱硫脱芳处理后,在塔顶得到脱硫脱芳的富含烯烃的轻组分萃余相,即为催化重整原料产品;该工艺同时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脱硫脱芳烃、并回收溶剂,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节约氢源、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649221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10118165.3
申请日:2008-08-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不存在氢的情况下,用选择性的溶剂萃取精馏精制催化裂化汽油的以汽油轻中馏分为原料生产催化重整原料的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催化裂化汽油轻中馏分原料的分馏预制;第二步,催化裂化汽油的轻馏分和中馏分的萃取精馏脱硫脱芳处理,将第一步得到的催化裂化汽油的轻馏分和中馏分送入萃取精馏塔的中下部,新鲜萃取剂或循环使用的萃取剂由萃取精馏塔的上部加入,催化裂化汽油的轻馏分和中馏分与萃取剂在塔内接触,进行萃取精馏脱硫脱芳处理后,在塔顶得到脱硫脱芳的富含烯烃的轻组分萃余相,即为催化重整原料产品;该工艺同时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脱硫脱芳烃、并回收溶剂,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节约氢源、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596370B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0810114388.2
申请日:2008-06-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催化精馏塔的催化剂装填构件及其装填方法,由催化剂篮和托架构成;催化剂篮由篮体、上盖和底托组成,上盖安装在篮体上端、底托安装在篮体下部,催化剂篮的底托至上盖之间篮体的高度为催化精馏塔内帽罩开孔部分高度的1.1-2倍,底托以下篮体的高度为催化精馏塔内降液管在塔板以上部分高度的1.1-2倍;托架为能与帽罩配装的框架式结构,催化剂篮底托置于托架上;用于催化精馏塔,实现了塔内流体的强制再分布,延长气液两相在催化剂床层的流动路径,增大反应区液体的持液量,保证了传质交换与催化效果,装填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提高,成本低廉,容易实施,也有助于催化剂作用的有效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01596370A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810114388.2
申请日:2008-06-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催化精馏塔的催化剂装填构件及其装填方法,由催化剂篮和托架构成;催化剂篮由篮体、上盖和底托组成,上盖安装在篮体上端、底托安装在篮体下部,催化剂篮的底托至上盖之间篮体的高度为催化精馏塔内帽罩开孔部分高度的1.1-2倍,底托与下篮体的高度为催化精馏塔内降液管在塔板以上部分高度的1.1-2倍;托架为能与帽罩配装的框架式结构,催化剂篮底托置于托架上;用于催化精馏塔,实现了塔内流体的强制再分布,延长气液两相在催化剂床层的流动路径,增大反应区液体的持液量,保证了传质交换与催化效果,装填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率提高,成本低廉,容易实施,也有助于催化剂作用的有效发挥。
-
公开(公告)号:CN104843731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25162.X
申请日:2015-05-06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IPC: C01B39/04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纳米梯级孔丝光沸石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后再加入硅源在室温下搅拌0.5~1.5h,得到碱性的硅源溶液;将用水溶解后的铝源加入到碱性的硅源溶液中,室温搅拌1h形成均匀的硅铝混合溶液,加入介孔软模板剂(R)搅拌1h,再加入晶种(M)搅拌1h,形成凝胶混合物,然后在100~180℃下动态晶化12~96h;晶化结束后产物经冷却、抽滤、洗涤至pH约为7,100℃下干燥12h,在110℃下恒温焙烧3h后再升温至500℃焙烧3h,得纳米梯级孔丝光沸石产物;本发明制备的丝光沸石分子筛具有典型的纳米梯级孔特征,以其为载体的负载Pt/MOR催化剂的加氢脱烷基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199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68350.0
申请日:2009-04-03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IPC: C01G9/08
Abstract: 本发明以乙烯废碱液为原料制备纳米硫化锌的方法涉及硫化物技术领域,其步骤是:将乙烯废碱液经物理和化学方法除油和苛化预处理制得含Na2S的原料甲;将ZnO固体粉末与蒸馏水混合,通过超声波振荡分散,形成ZnO固体粉末的悬浊液制得原料乙;按重量比为ZnO∶Na2S=0.7~0.9∶1,将原料乙滴加到原料甲中进行反应,化学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的固相产物经水洗和干燥,即制得平均粒径为104nm的纳米硫化锌粉末。该方法以处理后的乙烯废碱液为廉价原料,直接与经超声波预分散的氧化锌反应合成制得纳米硫化锌,同时被重复利用作为乙烯裂解气碱洗液,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制备周期短,整个工艺无二次污染、投资小和易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565199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910068350.0
申请日:2009-04-03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IPC: C01G9/08
Abstract: 本发明以乙烯废碱液为原料制备纳米硫化锌的方法涉及硫化物技术领域,其步骤是:将乙烯废碱液经物理和化学方法除油和苛化预处理制得含Na2S的原料甲;将ZnO固体粉末与蒸馏水混合,通过超声波振荡分散,形成ZnO固体粉末的悬浊液制得原料乙;按重量比为ZnO∶Na2S=0.7~0.9∶1,将原料乙滴加到原料甲中进行反应,化学反应完成后,分离得到的固相产物经水洗和干燥,即制得平均粒径为104nm的纳米硫化锌粉末。该方法以处理后的乙烯废碱液为廉价原料,直接与经超声波预分散的氧化锌反应合成制得纳米硫化锌,同时被重复利用作为乙烯裂解气碱洗液,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低,制备周期短,整个工艺无二次污染、投资小和易工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215012A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710060488.7
申请日:2007-12-28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回收含钯废液中钯的方法属于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处理液体的分离方法的技术领域,该方法的步骤是:将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设置成为吸附床层;用其吸附含钯废液,吸附时间为40~60分钟,操作温度为25~85℃;再用盐酸对其进行解吸,解吸时间为60~80分钟,操作温度同上;将解吸操作后得到的含钯解吸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最终得到回收的钯化合物PdCl2。该方法也可采用重复循环进行吸附解吸的操作2~8次。采用本发明方法,钯的回收率可达72%以上;回收费用很低;所需设备和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树脂易再生、解吸后的树脂即可重复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82019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710060488.7
申请日:2007-12-28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回收含钯废液中钯的方法属于以离子交换树脂为吸附剂处理液体的分离方法的技术领域,该方法的步骤是:将大孔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脂设置成为吸附床层;用其吸附含钯废液,吸附时间为40~60分钟,操作温度为25~85℃;再用盐酸对其进行解吸,解吸时间为60~80分钟,操作温度同上;将解吸操作后得到的含钯解吸液进行蒸发浓缩结晶,最终得到回收的钯化合物PdCl2。该方法也可采用重复循环进行吸附-解吸的操作2~8次。采用本发明方法,钯的回收率可达72%以上;回收费用很低;所需设备和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树脂易再生、解吸后的树脂即可重复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785274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173213.9
申请日:2015-04-13
Applicant: 河北工业大学
IPC: B01J23/883 , C10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30/2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大孔径本体型Ni-Mo加氢脱氧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可溶性镍盐、可溶性钼盐、有机酸分别溶解于乙醇水溶液中,另取扩孔剂溶液,将以上溶液混合均匀并用氨水调节pH值,将混合液磁力搅拌直至形成溶胶,超声振荡,室温下老化1~4h后于干燥得干凝胶(;2),将干凝胶先在氮气氛围下180~300℃焙烧1~4h,再在400~700℃焙烧2~5h得Ni-Mo复合氧化物粉体,将Ni-Mo复合氧化物粉体、黏合剂和田菁粉混合均匀,滴加3%的稀硝酸挤条成型,焙烧即得大孔径本体型Ni-M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本发明得到的本体型催化剂的活性优于未加扩孔剂制备的本体型催化剂的活性,且显著高于传统的负载型加氢脱氧催化剂的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