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90038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481713.9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CO2混配及粘度检测一体化装置及方法,结构紧凑,功能齐全,检测精度高,包括外筒,外筒上下两端均通过连接件分别连接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密封腔,外筒轴心有中芯筒,中芯筒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分别位于上端盖和下端盖内侧,中芯筒外壁和外筒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过流腔,中芯筒的筒壁临近上端口和下端口处分别开有过流通道,上端盖外侧分别连接有延伸至内腔的气相管汇、氮气增压管汇和增粘剂管汇,下端盖外侧分别连接有延伸至内腔的液相管汇、排污管汇,下端盖上对应中芯筒轴心处位置设置有延伸至下端盖内腔侧的搅拌装置。本发明采用氮气注入的设计,改变液态CO2的临界状态,使液态CO2与增粘剂在搅拌过程中处于过临界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943685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71814.5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B65G67/06 , B65G53/12 , E21B43/267 , B01F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闭混砂罐的清砂装置及方法,该装置至少包括空压机、密闭混砂罐、补压管线和清砂管线,空压机的出气口与补压管线、清砂管线并联的进气口连接,清砂管线、补压管线并联的出砂口与用于运输的砂罐车的进砂口可拆卸连接,密闭混砂罐固定连接在补压管线上且其底部设置有输砂机构。通过空压机提供清砂动力,可对密闭混砂罐内的陶粒砂进行自动化清扫,密闭混砂罐既是清砂对象也是清砂工具,人不进罐情况下,采用气驱式清砂方法,通过输砂机构实现可调速自动化清砂,流程连接简单,清砂速度快,清砂效果好,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陶粒砂直接进砂罐车,提高了陶粒砂回收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80205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790100.7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密闭混砂装置性能检测装置和方法,包括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形成回路的分离罐、二氧化碳循环泵组和摩阻测试单元和连通装置,所述摩阻测试单元的进口端与二氧化碳循环泵组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摩阻测试单元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一和压力传感器二;所述分离罐通过管线连通有转存接口,该管线上设有充装回收单元。本发明提供的这种二氧化碳密闭混砂装置性能检测装置,可以对二氧化碳密闭混砂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并使用透明测试管测定流体摩阻,便于模拟现场不同管径下携砂液流动,同时得到最大输砂速度、定排量下的输砂螺旋转速,以及砂比的标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302324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81552.2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F17C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及工艺流程,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储罐、氮气增压装置、液氮泵车、液氮槽车、循环冷却装置及压裂车,所述的液氮槽车、液氮泵车、氮气增压装置依次通过管线相连,氮气增压装置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气相管线与二氧化碳储罐连接,二氧化碳储罐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液相管线与循环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循环冷却装置通过压裂车上水管线与压裂车连接。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增能压裂工艺流程可实现大排量施工,并实现气态二氧化碳的集中排放及压裂车冷泵过程中能液态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达到良好的压裂改造效果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64002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710021365.6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E21B43/267 , B01F15/02 , B01F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7 , B01F5/00 , B01F15/0203 , B01F15/0266 , B01F15/0288 , B01F2005/004 , B01F2005/0051 , B01F2215/00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闭混砂装置,包括框架、设于框架内的罐体和设于罐体下方的主管汇,所述罐体为卧式压力罐,所述罐体顶部设有气相通道,顶部上设有多个装砂口,底部设有液相通道,底部上设有多个出砂口,所述罐体内底面上设有多个输砂装置,所述出砂口和输砂装置一一对应,所述出砂口一端与输砂装置的出口相连通,另一端与主管汇相连通,所述输砂装置连接有电控柜,所述罐体上部设有气相排放管汇,该气相排放管汇上设有气相排放阀。能够在密闭带压的条件下将液态二氧化碳或其他液化气体与支撑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输出,为压裂车提供一定砂比的混砂液。
-
公开(公告)号:CN103737098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00659.7
申请日:2014-01-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B23D2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管切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具本体,所述刀具本体由刀根(3)通过刀面(2)延伸至刀刃(1),刀具本体中心设置有安装孔(4);所述刀面(2)为整圆且刀面(2)厚度由刀刃(1)至刀根(3)逐渐增加。本发明具有抗卡、防断、耐震、油管切口整齐、切割过程无切屑,满足现场切割油管的使用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374655A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10281566.4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系统及工艺流程,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系统,至少包括二氧化碳储罐、氮气增压装置、液氮泵车、液氮槽车、循环冷却装置、压裂车及密闭混砂装置,所述液氮槽车、液氮泵车、氮气增压装置依次通过管线连接,氮气增压装置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气相管线与二氧化碳储罐连接,二氧化碳储罐通过二氧化碳储罐液相管线与循环冷却装置连接,循环冷却装置通过密闭混砂装置进液管线与密闭混砂装置连接,密闭混砂装置通过压裂车上水管线与压裂车连接。该地面工艺流程可实现大排量施工,压裂车冷泵过程中气态二氧化碳的集中排放及液态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并可实现二氧化碳重复利用、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53783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710889562.X
申请日:2017-09-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B08B9/0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油钻屑萃取釜料筒清理工具和使用方法,包括钻杆、防尘盖和钻头,所述防尘盖中心设有通孔,该通孔内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部设有直线轴承,所述钻头连接于钻杆下端,钻头下部连接有刮刀,所述钻杆和钻头穿过直线轴承内部,钻杆和钻头能上下移动和旋转该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通过简单的升降旋转操作,即可完成料筒的清理工作,便于自动化控制,解决了靠人工手动清理,费时费力,不利于规模化,快速化作业的问题,使用方法操作简单,清理彻底,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人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709826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790914.0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摩阻测量装置和方法,一种二氧化碳摩阻测量装置,包括通过管线依次连接形成循环回路的动力单元、流量计、摩阻测试单元,所述摩阻测试单元和动力单元之间的管线上并列连通有液相管线和气相管线。通过模拟液态二氧化碳在不同管径下的流动,测量其流动摩阻,为研究现场二氧化碳干法加砂压裂施工时管道内液态二氧化碳的摩阻特性提供了一种方法,从而定量分析研究液态二氧化碳的气化问题,解决现场遇到的压裂车走空泵、排量波动大且难以提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9181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281522.1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置有氮气增压管路、气相管路、气相排放管路、液位计上管路,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出液管路、充液管路、排污管路、液位计下管路;所述气相管路与出液管路之间通过气液连通阀连通;该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可用于液态二氧化碳压裂中液态二氧化碳的储存,属于可移动式撬装化设备,较传统的二氧化碳槽车具有占地空间小,利于施工设备在现场的规范布局,配合氮气增压使用时,出液排量大,可进行远程集中控制,能同时控制数台二氧化碳储罐的出液速度,使每台储罐的液位均衡下降,液态二氧化碳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