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267848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1151982.6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33/13 , E21B17/042 , E21B37/00
Abstract: 一种自动封孔及预防注浆泵管路堵塞的注浆方法和装置,利用多个花管和设在花管上的橡胶软管注浆封孔,当注浆量的增加注浆压力不断升高到设定值时,浆液通过花管不断流入橡胶软管中,橡胶软管体积不断膨胀,当橡胶软管膨胀到与孔口管紧密贴合后,在橡胶软管与孔口管之间形成了坚固的浆液凝固体,完成自动封孔;通过注浆管路进行优化设计,注浆与封孔一体化,有效地避免了与注浆泵相连的注浆管堵塞。在确保了注浆灭火工序正常进行的基础上,解决了封孔问题并确保了注浆系统可以连续顺畅运行,提高了注浆灭火作业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91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542801.7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尘系统及其除尘方法,应用于井下分选系统,包括:集尘罩,配置在井下分选系统上;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引风机和过滤组件,其中,箱体具有入风口、出风口和排水口,所述入风口与集尘罩相连通,出风口与引风机相连通,所述引风机转动使得所述箱体内产生由入风口流向出风口的负压流向,所述过滤组件配置在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过滤粉尘颗粒;喷淋装置,包括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所述第一雾化组件配置在所述井下分选系统上,所述第二雾化组件配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以及储水罐,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箱体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端口适于与所述喷淋装置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441252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111543382.9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位放顶煤充填液压支架,支架的总体结构主要包括顶梁、掩护梁、尾梁、立柱、前后连杆、底座、夯实机构、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动力系统和传动装置;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通过钢缆悬挂于尾梁上,钢缆以相反的方向缠绕在从动轮上,源自动力系统的力经由传动装置控制升降机构升降;升降机构经钢缆与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连接在一起,控制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的升起与降落,协调放煤工艺和充填工艺,实现放顶煤工作面的煤炭输送与矸石充填工作。用一部液压支架实现放煤和充填作业的及时接续,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一机两用可在运煤之后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09270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0566955.2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云南滇东雨汪能源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井下地震井下微小构造超前预报系统及方法;包括矿井雷达数据采集系统,雷达数据处理解释程序、井下二维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地震数据处理解释程序及矿井雷达与井下二维地震综合预报构造分析程序;所述矿井雷达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矿井雷达发射天线、矿井雷达接收天线、矿井雷达主机、雷达数据采集模块及雷达数据无线传输模块;结合矿井雷达数据、井下二维地震数据,矿区构造发育特征、钻探数据,相互对比验证分析,识别并排除井下干扰数据异常,修正解释结果,最终建立高精度构造模型。利用雷达与井下地震相结合对比验证分析方法,有效的排除了井下环境对探测数据产生的干扰,提高了预报结果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41252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543382.9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位放顶煤充填液压支架,支架的总体结构主要包括顶梁、掩护梁、尾梁、立柱、前后连杆、底座、夯实机构、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和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动力系统和传动装置;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通过钢缆悬挂于尾梁上,钢缆以相反的方向缠绕在从动轮上,源自动力系统的力经由传动装置控制升降机构升降;升降机构经钢缆与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连接在一起,控制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的升起与降落,协调放煤工艺和充填工艺,实现放顶煤工作面的煤炭输送与矸石充填工作。用一部液压支架实现放煤和充填作业的及时接续,升降两用式刮板输送机一机两用可在运煤之后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9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05375.7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华能庆阳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煤矿案例文本信息的事理图谱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模版抽取算法,对预先获取的事故报告样本进行情景事件抽取,构建矿井突出事故的初始事理图谱K1;基于强化学习算法,对初始事理图谱K1中的事故逻辑关系进行优化,得到矿井突出事故的应用事理图谱;基于预设布局算法,对应用事理图谱的图谱数据进行布局展示,生成矿井突出事故的事故主图解。籍此,通过事故报告样本自动生成事故图解,利用自动生成的事故图解,能够帮助专业人员快速理解事故发生原因,提高事故报告的阅读速度,降低非专业人员的分析门槛,提升事故指引分析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19286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35513.9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煤矿井下分选技术的实用性分析评价方法,涉及煤矿井下分选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井下分选技术实用性的一级评价指标集和二级评价指标集;接着,采用标准取值法、开关函数法、专家定参法对影响井下分选技术实用性的各二级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取值;然后,采用专家赋值法获得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和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建立井下分选技术实用性评价模型分析井下分选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本发明综合考虑井下分选作业环境所具有的特征,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能更加科学地反应井下各分选系统的实用性,便于煤矿企业结合自身情况选取合适的分选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42801.7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华能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华能煤炭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除尘系统及其除尘方法,应用于井下分选系统,包括:集尘罩,配置在井下分选系统上;除尘装置,包括箱体、引风机和过滤组件,其中,箱体具有入风口、出风口和排水口,所述入风口与集尘罩相连通,出风口与引风机相连通,所述引风机转动使得所述箱体内产生由入风口流向出风口的负压流向,所述过滤组件配置在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用于过滤粉尘颗粒;喷淋装置,包括第一雾化组件和第二雾化组件,所述第一雾化组件配置在所述井下分选系统上,所述第二雾化组件配置在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入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以及储水罐,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箱体的排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端口适于与所述喷淋装置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241505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13506.2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煤的高温氧化特性及引燃/爆瓦斯的实验模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定量配比供气装置、燃烧反应炉、卸压保护装置、计算机自动监测监控装置;将煤样放入燃烧反应炉内打开各开关,观察各参数运行情况,并观察压力、流量数值的变化;实时采集实验数据;若发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显示燃烧反应炉内的温度和压力骤然上升,并伴有剧烈声响,则说明燃烧炉内发生爆炸反应,记录此时温度和压力作为发生煤自燃能够引燃/爆瓦斯的条件,为井下现场调整风量和温度提供参考,反应产生的强烈气压通过加长钢制管和泄压阀排出;实现煤自燃引燃/爆瓦斯,真实模拟灾害发生情况,为矿井防治煤自燃与瓦斯的耦合灾害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降低发生瓦斯爆炸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6784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2011151982.6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33/13 , E21B17/042 , E21B37/00
Abstract: 一种自动封孔及预防注浆泵管路堵塞的注浆方法和装置,利用多个花管和设在花管上的橡胶软管注浆封孔,当注浆量的增加注浆压力不断升高到设定值时,浆液通过花管不断流入橡胶软管中,橡胶软管体积不断膨胀,当橡胶软管膨胀到与孔口管紧密贴合后,在橡胶软管与孔口管之间形成了坚固的浆液凝固体,完成自动封孔;通过注浆管路进行优化设计,注浆与封孔一体化,有效地避免了与注浆泵相连的注浆管堵塞。在确保了注浆灭火工序正常进行的基础上,解决了封孔问题并确保了注浆系统可以连续顺畅运行,提高了注浆灭火作业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