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0937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157750.4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采选充+X开采模式,包含4种“采选充+X”开采模式:“采选充+留”、“采选充+处”、“采选充+抽”和“采选充+控”开采模式,所述“采选充+X”开采模式的选择由实际工程需求所决定,首先根据矿井地质水文条件、矿井系统布置、矿井“采选充”能力要求和煤炭资源开采地点等因素确定“采选充”三大系统,然后根据矿井实际工程需求和技术难题,确定X生产系统,形成“采选充+X”开采模式,通过设计采空区充实率来满足矿井实际工程需求,解决矿井资源开采中的技术难题,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和谐、安全开采的目的,与原有“采选充”开采模式相比更加系统全面,有利于工程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209379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811157750.4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采选充+X开采方法,包含4种“采选充+X”开采模式:“采选充+留”、“采选充+处”、“采选充+抽”和“采选充+控”开采模式,所述“采选充+X”开采模式的选择由实际工程需求所决定,首先根据矿井地质水文条件、矿井系统布置、矿井“采选充”能力要求和煤炭资源开采地点等因素确定“采选充”三大系统,然后根据矿井实际工程需求和技术难题,确定X生产系统,形成“采选充+X”开采模式,通过设计采空区充实率来满足矿井实际工程需求,解决矿井资源开采中的技术难题,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和谐、安全开采的目的,与原有“采选充”开采模式相比更加系统全面,有利于工程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931061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99607.7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区段煤柱留设方法。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使用。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确定了上煤层区段煤柱的的合理留设宽度Xu、上下煤层区段煤柱的合理空间错距L及下煤层区段煤柱的的合理留设宽度Xs,并应用物理相似模拟方法对取值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该煤柱留设方法能够适应于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矿井,即能保证区段煤柱及回采巷道稳定性,同时能够增加煤炭资源采出率,有利于矿井实现安全、经济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959874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673240.8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库车县榆树岭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位移及应力修正的FLAC3D小变形模式近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领域。基于FLAC3D软件的小变形模式,对目标工况进行初步模拟;提取位移云图,判断网格及节点嵌入对,根据位移不符合实际区域确定位移限定区域;提取区域内部节点及网格的指针,写入列表,处理边界处互相嵌入的网格、节点指针,形成网格、节点嵌入对列表;结合实际对象位移区间,编写位移与应力修正函数;对目标工况进行二次模拟并对小变形模式模拟过程中的位移及应力进行修正;重复上述步骤至网格点坐标叠加位移参量后无互相嵌入。该方法可以降低建模要求,适应较复杂的数值模型,较好的反映实际工程的应力、位移、塑性区等分布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9931061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0299607.7
申请日:2019-04-1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C4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区段煤柱留设方法。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使用。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确定了上煤层区段煤柱的的合理留设宽度Xu、上下煤层区段煤柱的合理空间错距L及下煤层区段煤柱的的合理留设宽度Xs,并应用物理相似模拟方法对取值的合理性进行验证。该煤柱留设方法能够适应于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矿井,即能保证区段煤柱及回采巷道稳定性,同时能够增加煤炭资源采出率,有利于矿井实现安全、经济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0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91782.3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库车县榆树岭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矿烧变岩层掘进巷道探‑疏‑注‑检协同治理方法,属于巷道掘进超前治理领域。首先利用钻孔窥视标定地层及水体的瞬变电磁特征,其次采用边界区域加密的动态多重瞬变电磁法精准确定掘进巷道水平映射至地面10米边界处烧变岩层及其含水体的分布,构建映射区域三维地质图,然后根据巷道掘进规划精准确定超前治理区域,基于定向钻孔技术形成“一主枝多杈枝,杈枝平行巷道”的部分巷道多层包围式注浆孔群与超长长期疏放水孔,最后采用地面瞬变电磁探测于注浆过程中实时检验注浆效果并完成注浆,实现注浆、掘进、注浆检查同步进行,实现不依赖掘进面的烧变岩层系统完整的减水加固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5542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53363.3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库车市榆树岭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隙带、垮落带水沙流的试验系统及使用方法,系统包括裂隙系统、孔隙系统、水沙加载系统和水沙测量系统;定比例的水沙经过水沙加载系统流入裂隙系统和孔隙系统,水沙测量系统用于在水沙流动过程中测量水沙流动规律;本发明提供的裂隙带、垮落带中水沙运移系统,设置有裂隙系统以及孔隙系统,采用透明材料实现裂隙系统和孔隙系统的可视化,实现流动过程的动态捕捉,水沙通过裂隙系统后可以直接进入孔隙系统,实现了裂隙系统和孔隙系统混合液体的直接交换。该水沙运移系统包含多种数据测试工具,实现了多种数据记录功能,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减少了时间的消耗和成本的付出,提高了测试效率以及试验的可靠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