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变岩含水层水害防治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335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61560.6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变岩含水层水害防治设计方法,包括:探查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烧变岩分布特征、含水层范围和富水异常区,构建烧变岩含水层导水特性评判体系;基于烧变岩残余碎胀系数,修正烧变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公式,通过该公式实现对工作面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精准判定;根据烧变岩含水层层位和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关系构建烧变岩含水层危险评判体系;根据危险评判体系提出“截‑疏‑筑”烧变岩含水层分层治理方法。本发明较传统含水层水害治理,不仅能够更加精准的实现烧变岩含水层损伤的判定,并分层治理更加经济高效,对预防井下突水事故和地下水流失,实现煤炭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多场耦合作用下煤矸石淋溶浸泡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18660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810109946.X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场耦合作用下煤矸石淋溶浸泡试验装置,包括内桶、外桶、淋溶液桶和淋溶液收集器。内桶由过滤和渗透板分隔为淋溶液收集区和充填试验材料的淋溶区。在所述淋溶区上方配置能承载设定压力的进液板,进液板设有进液孔。淋溶液收集区连接淋溶液收集器。所述淋溶液桶用管路连接进液板的进液孔。所述外桶内装有定量的盐水,内桶置于外桶中,外桶内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本发明试验装置,结构简单,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模拟采空区固体填充物在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以及酸碱场等多场耦合作用下进行淋溶浸泡试验,收集的淋溶液用于重金属元素溶出测试试验,为解决煤矿采空区固体填充的环境保护问题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一种煤矿采空区聚合物与矸石混合充填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82238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04581.6

    申请日:2019-02-01

    Abstract: 一种煤矿采空区聚合物与矸石混合充填系统,包括矸石运输系统、聚合物混合系统和喷洒系统,搅拌系统包括动力系统和搅拌部,喷洒系统包括喷头和喷头调节系统,喷头固定在底卸式刮板运输机卸料口的上方。一种煤矿采空区聚合物与矸石混合充填系统方法,包括步骤:布置充填采煤液压支架,安装聚合物与矸石混合充填系统,开启矸石运输系统、聚合物混合系统和喷洒系统实现矸石与聚合物的混合与即混即填。本发明的一种煤矿采空区聚合物与矸石混合充填系统及方法,充填速度快,不影响回采速度,克服了矸石与聚合物混合充填运输难的难题,充填效果好,在煤炭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利用电泳原理控制采空区充填体重金属元素迁移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128856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810114022.9

    申请日:2018-0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泳原理控制采空区充填体重金属元素迁移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直流电源、导电板、筛管、集中管道、抽水泵、蓄水池(6)和排水泵。采空区内平行采煤工作面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与采煤工作面等长的一列导电板,相邻的两列导电板连接直流电源的不同极,其中连接电源负极的导电板下方铺设筛管。重金属离子由于电场作用会在连接电源负极的导电板周围富集,然后抽水泵启动使污水经过筛管、集中管道汇集于蓄水池,最后由排水泵排到地面进行处理。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重金属离子在采空区围岩的迁移,减少采空区煤矸石充填体重金属离子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一种煤基固废自识别智能配料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665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61981.3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基固废自识别智能配料装置,采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前期试件养护龄期选定为为7d,通过7d强度响应面回归方程、抗压强度公式、泰伯公式及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以各组试件在养护龄期为7d时的抗压强度(称之为7‑d强度),根据已提供的煤矸石、粉煤灰、水泥、砂的强度配比公式,结合拟合回归模型,通过煤基固废自识别智能配料系统,自动计算单位骨料所需砂、水泥、水的用量,经过破碎机多级破碎、筛分机粒径筛分、搅拌机融合制备,连续运作,自动实现煤基固废的破碎和配料,实现混凝土骨料的制备,并随着配比装置的不断操作成正比式提高数据库数据。

    一种煤基固废自识别利用匹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2763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461980.9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基固废自识别利用匹配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模糊可拓理方法,构建煤基固废潜在利用路径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综合分析煤基固废物理力学特性、微观结构、重金属含量、矿物组分,将其作为一级指标,选取影响一级指标的18个主要因素作为二级指标,用1~9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通过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检验,将数据库导入到系统中,并且输入煤基固废的物理化学性质、微观结构、重金属含量、矿物成分后,系统自动匹配利用路径。本发明为煤基固废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可有效减少煤矸石、粉煤灰、煤气化渣、炉渣利用的工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