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936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27100.9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注浆充实率的采动裂隙岩体流态转捩表征方法,包括:定义非线性渗流因数;计算注浆过程中裂隙岩体孔隙率随充实率的定量变化规律;对非线性渗流因数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后的非线性渗流因数;对修正后的非线性渗流因数进行求导积分,构建基于注浆充实率的采动裂隙岩体流态转捩的判别指标模型,获得流体的非线性渗流特征;通过流体的非线性渗流特征,构建基于注浆充实率的采动裂隙岩体流态转捩判别指标;基于采动裂隙岩体流态转捩判别指标根据工程实际中所测得数据,判定注浆过程中采动裂隙岩体的流态转捩。本发明可以做到注浆过程中流态转捩的精准识别,以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指导注浆工程设计,确保注浆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2964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90686.X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温动水粗糙裂隙注浆可视化试验系统,包括可视化模拟平台,人工原岩设置在可视化模拟平台内用于模拟粗糙裂隙;注浆系统,与可视化模拟平台连通,注浆系统用于向可视化模拟平台内注入浆液,以使浆液进入粗糙裂隙内;加压系统,与可视化模拟平台连通,加压系统用于向可视化模拟平台内注入变温流动水,通过变温流动水对进入到粗糙裂隙内的浆液提供压力;获取系统,设置在可视化模拟平台内。本发明一方面用来研究浆液在静水或动水条件下的流动规律,通过比较得出浆液在不同水环境下的扩散规律,另一方面研究浆液在动水条件和不同粗糙度下的扩散规律,真实模拟现场注浆条件,获得更准确的浆液扩散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127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218391.8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硬岩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压裂硬岩可截割性的综合表征方法,包括:构建硬岩水力压裂裂隙演化模型,并基于硬岩水力压裂裂隙演化模型进行模拟演化,确定主控物理量;计算主控物理量对裂隙密度的平均影响度,并基于主控物理量对裂隙密度的平均影响度构建裂隙密度综合表征模型;监测模拟演化过程中硬岩峰值截割力演化特征,结合裂隙密度综合表征模型拟合峰值截割力‑裂隙密度函数关系;基于裂隙密度综合表征模型和峰值截割力‑裂隙密度函数关系构建峰值截割力综合表征模型,通过峰值截割力综合表征模型获取硬岩的可截割性。本发明构建峰值截割力‑裂隙密度‑主控物理量的函数关系,能够有效针对硬岩水力压裂工程应用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1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18391.8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硬岩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力压裂硬岩可截割性的综合表征方法,包括:构建硬岩水力压裂裂隙演化模型,并基于硬岩水力压裂裂隙演化模型进行模拟演化,确定主控物理量;计算主控物理量对裂隙密度的平均影响度,并基于主控物理量对裂隙密度的平均影响度构建裂隙密度综合表征模型;监测模拟演化过程中硬岩峰值截割力演化特征,结合裂隙密度综合表征模型拟合峰值截割力‑裂隙密度函数关系;基于裂隙密度综合表征模型和峰值截割力‑裂隙密度函数关系构建峰值截割力综合表征模型,通过峰值截割力综合表征模型获取硬岩的可截割性。本发明构建峰值截割力‑裂隙密度‑主控物理量的函数关系,能够有效针对硬岩水力压裂工程应用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17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86278.1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软弱夹层双层矿体的分采方法,S1、回采单元划分,S2、采切工程布置,S3、一步骤上向分段钻爆开采上矿层,S4、二步骤上向分层进路机械开采下矿层;上矿层矿体回采超前于下矿层一个分段高度,采用分段中深孔爆破开采、无轨运输与嗣后胶结充填,放矿结束后对下矿层进行上向水平分层进路机械化开采和嗣后充填,借助掘锚机进行连续落矿和协同支护;该方法仅需一套采准系统通过两步骤有序开采实现了含软弱夹层双层矿体的分采分运,不仅大大减少了采准工程量,而且采场作业安全高效,矿块生产能力大,矿石损失贫化低,对于缓倾斜以上的中厚以上矿体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01294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210742325.1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C41/22 , E21B7/04 , E21C37/12 , E21D9/00 , E21D9/14 , E21D9/087 , E21D11/38 , E21F3/00 , F24T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硬岩地层的矿产资源与地热连续协同开采方法,涉及一种铝土矿岩层高效开采方法及地热开采技术领域。可用综合机械化设备进行高效开采的目的,并通过水力压裂岩体过程中注入的冷水在岩石裂隙间充分压裂流动这一过程与深埋热岩进行热量交换。掘进探矿巷道;布置贯通巷道,布置长壁工作面;设置压裂与掘进一体化设备;设置液压支架;钻中心钻孔并在中心钻孔的孔底进行初步压裂卸压;钻出周边钻孔或者是加深周边钻孔;注入高压冷水,并向外抽水;安装隔热支护装置;停止钻孔注水和抽水;进行落矿;重复,直至开采结束。克服了常规铝土矿物开采所使用的爆破工艺不安全和低效率问题以及地热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提高了资源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9837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04162.2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结构胶结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胶结充填材料的结构改性方法及超高吸能特性土木材料研发领域,该仿生结构胶结充填材料包括仿生蜂窝骨架和胶结充填浆料,所述胶结充填浆料浇筑在仿生蜂窝骨架内。本发明解决了当前普遍应用胶结充填材料易受脆性破坏、难以适应深地工程高应力条件的瓶颈难题,从结构改性的新视角,提供了一种仿生结构胶结充填材料,具有应变硬化与超高吸能特性,可以有效抵抗深部高应力围岩的长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29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602878.1
申请日:2023-05-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浓度粉尘的大量程自标定式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防爆外壳、控制处理系统、粉尘传感器和气体采集系统;粉尘传感器包括光散射监测系统和电荷感应监测系统;防爆外壳的内部设置控制处理系统、光散射监测系统、电荷感应监测系统和气体采集系统;控制处理系统分别与光散射监测系统、电荷感应监测系统连接,用于信号处理;气体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和排出含尘气流;光散射监测系统经气体采集系统与电荷感应监测系统连接,用于对含尘气流初步检测;电荷感应监测系统用于对含尘气流二次检测。本发明根据两个系统所测得结果进行粉尘浓度标定,以实现传感器的实时自标定,当传感器精度发生较大变化时,能及时的发出校准警告。
-
公开(公告)号:CN103886221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141488.X
申请日:2014-04-09
Applicant: 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律提供条件。本发明涉及一种变质量破碎岩石渗透性参量计算方法,该方法设计一种遗传算法,对渗透率、非Darcy流β因子、加速度系数三者之间幂指数函数关系 和中渗透率的参考值kr、非Darcy流β因子的参考值βr、加速度系数的参考值car、幂指数nβ和nc进行优化,可以克服试验者经验不足的困境,也不需要参考先前的试验结果,即可获取合理的决策变量;可以输出初始种群及各代新种群的位串、kr、βr、carnβ和nc、渗流速度时间曲线、最佳个体的渗透率、非Darcy流β、加速度系数和适应度;根据压力梯度和渗流速度时间序列计算各采样时刻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68673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03335.4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压含水层钻孔引流降压增强注浆方法,包括确定注浆改造范围;施工一个注浆钻孔和一个降压孔,通过降压孔确定注浆钻孔的浆液扩散半径;根据浆液扩散半径确定其他降压孔的位置;开始向注浆钻孔内注浆;注浆完成,对降压孔进行处理;重复以上过程至改造完毕。在注浆改造区域的中心设置注浆孔,并在其周围布置多个降压孔,有效降低含水层的水压,显著扩大浆液的扩散范围,促使浆液更加均匀地渗透和填充含水层裂隙。不仅提高注浆效率,还显著降低材料消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矿井防治水工程。本发明大幅提高注浆效果,是高效且经济的注浆技术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