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1661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111423991.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 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体连续在线监测的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回采工作面支架后方采空区铺设若干组气体采样束管;利用束管自动采样装置及监测系统采集采空区气体,并进行氧气浓度分析;以采空区长度为横坐标,以氧气浓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面不同支架后方气体的核密度分布云图;在核密度分布云图上添加剖面线,得到核密度分布的峰值及峰值对应的采空区位置;根据峰值对应的采空区位置对采空区进行区域划分,即得到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最终分布。本发明不仅能够探测采空区气体浓度及其变化情况,还可以根据气体浓度对煤自燃危险区域进行精确划分,确定采空区不同区域的危险程度,从而有利于预防煤自燃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916615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423991.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徐州工程学院 , 徐州吉安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气体连续在线监测的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回采工作面支架后方采空区铺设若干组气体采样束管;利用束管自动采样装置及监测系统采集采空区气体,并进行氧气浓度分析;以采空区长度为横坐标,以氧气浓度为纵坐标,绘制工作面不同支架后方气体的核密度分布云图;在核密度分布云图上添加剖面线,得到核密度分布的峰值及峰值对应的采空区位置;根据峰值对应的采空区位置对采空区进行区域划分,即得到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最终分布。本发明不仅能够探测采空区气体浓度及其变化情况,还可以根据气体浓度对煤自燃危险区域进行精确划分,确定采空区不同区域的危险程度,从而有利于预防煤自燃灾害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15691.X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顾客需求演化风险分析的复杂产品弹性优化方法,可以全面、精确地对顾客需求演化方向和程度进行分析,产品弹性的评估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掌握产品响应顾客需求演化的能力,结合顾客需求的演化情况与演化影响,通过多层映射确定设计参数的变更情况,能够为后续设计提供支持;此外,将顾客需求演化风险转化为设计参数的变更概率和变更影响,并划分设计参数种类,为变更概率小但变更影响大的设计参数增加合适的设计余量以适应顾客需求演化,针对变更概率大但变更影响小的设计参数构建模块型谱,并根据顾客需求演化方向进行配置,由此获得的产品对于顾客需求演化具有更强的弹性,生命周期得到显著延长,企业的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310815691.X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顾客需求演化风险分析的复杂产品弹性优化方法,可以全面、精确地对顾客需求演化方向和程度进行分析,产品弹性的评估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掌握产品响应顾客需求演化的能力,结合顾客需求的演化情况与演化影响,通过多层映射确定设计参数的变更情况,能够为后续设计提供支持;此外,将顾客需求演化风险转化为设计参数的变更概率和变更影响,并划分设计参数种类,为变更概率小但变更影响大的设计参数增加合适的设计余量以适应顾客需求演化,针对变更概率大但变更影响小的设计参数构建模块型谱,并根据顾客需求演化方向进行配置,由此获得的产品对于顾客需求演化具有更强的弹性,生命周期得到显著延长,企业的竞争力也将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206465056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20127629.1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修理用汽车支撑架装置,包括一组装置底座,所述装置底座底部设置有一组橡胶垫,所述装置底座顶部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立板,所述安装台上螺接有万向轮螺栓,所述万向轮螺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立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台阶,所述连接台阶与顶板架连接,所述顶板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挡边,所述顶板架底部设置有顶板台阶,所述顶板台阶上螺接有一组限位座螺栓,所述限位座螺栓顶部设置有限位座,所述装置底座一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连接销与伸缩尺可拆卸连接。该汽车修理用汽车支撑架装置可用于支撑汽车,使得汽车距离地面的高度得到提升,维修人员进入车底后可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方便进行维修工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