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10970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430840.8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62B7/10 , A62B9/00 , A62B18/02 , A62B18/04 , A62B18/08 , A62B23/02 , F26B23/06 , F24F8/192 , F24F8/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型过滤送风半面式呼吸器,属于个体防护技术领域。它包括安全头盔;半面罩,其上设有呼吸阀;还包括:滤网部,其设于安全头盔后部,所述过滤部外侧面与外界连通;送风管路,其一端与滤网部内侧面连通,另一端与半面罩佩戴面连通;风机,其设于送风管路靠近滤网部处,将外界空气通过滤网部抽入送风管路;压缩空气瓶,其设于安全头盔后部,所述压缩空气瓶喷气口与滤网部内侧面连通。本发明的自清洁型过滤送风半面式呼吸器,当滤网部外侧面容尘量增大需要清理时,压缩空气瓶向滤网部内侧面喷吹高压洁净空气,从而除去滤网部外侧面的粉尘,完成对滤网部的清洁,恢复呼吸器的过滤效率,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1097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430840.8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A62B7/10 , A62B9/00 , A62B18/02 , A62B18/04 , A62B18/08 , A62B23/02 , F26B23/06 , F24F8/192 , F24F8/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清洁型过滤送风半面式呼吸器,属于个体防护技术领域。它包括安全头盔;半面罩,其上设有呼吸阀;还包括:滤网部,其设于安全头盔后部,所述过滤部外侧面与外界连通;送风管路,其一端与滤网部内侧面连通,另一端与半面罩佩戴面连通;风机,其设于送风管路靠近滤网部处,将外界空气通过滤网部抽入送风管路;压缩空气瓶,其设于安全头盔后部,所述压缩空气瓶喷气口与滤网部内侧面连通。本发明的自清洁型过滤送风半面式呼吸器,当滤网部外侧面容尘量增大需要清理时,压缩空气瓶向滤网部内侧面喷吹高压洁净空气,从而除去滤网部外侧面的粉尘,完成对滤网部的清洁,恢复呼吸器的过滤效率,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40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432795.X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属于呼吸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针对使用者,根据其吸气时口鼻处负压值变化与空间坐标的关系,建立三维负压图谱,并确定使用者的个体有效吸程区;S20、设定送风点,根据三维负压图谱,确定该送风点的最大负压点送风角度αM、最大送风距离送风角度αF、最高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H和最低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L四种送风角度;S30、建立送风量计算模型,计算各送风角度下的送风量。本发明能基于人体有效吸程区时变三维负压图谱精准量化多孔风束的最佳送风角度及最低送风量,并最终实现基于翼点动脉压监测的多孔风束送风角度及风量实时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73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30092.3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有效吸程区的开放式送风防尘呼吸器,属于呼吸防护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弧形腔,其内侧弧度与人体前额弧度相匹配;第二弧形腔,其内侧弧度与人体下颌弧度相匹配;开放式送风单元,其置于第一弧形腔与第二弧形腔内,并于第一弧形腔底部和第二弧形腔顶部均形成有送风口;空气净化单元,其与开放式送风单元通过连接管路连通,将洁净空气送至开放式送风单元;第一弧形腔佩戴于使用者前额处,第二弧形腔佩戴于使用者下颌处,空气净化单元佩戴于使用者头部后方。本发明的呼吸器有效避免了现行面罩式防尘呼吸器妨碍工作视野、损害面部皮肤、易积聚湿热高浓度CO2呼出气体等一系列问题,在兼顾防护可靠性同时极大提高了佩戴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52018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268491.3
申请日:2020-04-0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17/103 , C04B2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改性EPS模块复合高水密闭墙及其构筑方法,涉及煤矿井下密闭墙技术领域。所述密闭墙包括密闭墙主体以及分别设置于密闭墙主体靠近采空区一侧和远离采空区一侧的两侧支模;所述密闭墙主体由两侧支模与巷道两帮和顶底板所形成的密闭空腔内充填高水密闭材料所形成,所述支模由若干改性EPS模块搭建而成。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改性EPS模块复合高水密闭墙及其构筑方法,使用改性EPS模块构筑支模,结构强度高且施工方便;同时使用高水密闭材料充填承载空间构筑密闭墙主体,相较于普通混凝土材料用量少,施工效率高、抗压性能强、密闭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71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231598.0
申请日:2013-06-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7/00
Abstract: 一种近距离煤层群底抽巷钻孔一孔三用的瓦斯治理方法,属于煤矿瓦斯治理方法。在矿井底抽巷中利用同一个钻场中的钻孔按以下阶段进行瓦斯抽采:首先,在煤层开采之前,通过矿井底抽巷钻场中的钻孔,预抽煤层中的瓦斯,消除上部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其次,开采上部煤层,上部煤层开采时对下部煤层和中部煤层造成采动卸压及应力释放,利用原来钻场的钻孔,以负压的方式抽采处于采动卸压带内中部煤层和下部煤层中的瓦斯;最后,开采中部煤层和下部煤层,同时,再次利用原来的钻孔以负压的方式抽采开采层的采空区瓦斯。能提高工作效率,瓦斯抽采率高,节约成本,抽采瓦斯浓度高,方便瓦斯的利用。包含两个或者更多煤层的近距离煤层群的瓦斯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0316144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310079345.6
申请日:2013-03-1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B47/06
Abstract: 一种利用定向钻孔进行顺层测压的方法,通过在煤巷中使用定向钻机在煤层顶底板岩层中施工钻孔,达到一定深度后改变定向钻机钻进方向,使钻头向煤层方向钻进,并使钻孔穿过煤层,待钻孔施工结束后,注浆封孔并在孔口安装压力表进行测压。克服了穿层钻孔测压方法中测压地点靠近岩巷的局限性和顺层钻孔测压方法中易卡钻、塌孔、成孔率低、工作量大、易喷孔以及封孔效果差等缺点,适用于在煤巷中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具有成孔率高、密封性好、不破坏煤层结构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306714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31598.0
申请日:2013-06-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F7/00
Abstract: 一种近距离煤层群底抽巷钻孔一孔三用的瓦斯治理方法,属于煤矿瓦斯治理方法。在矿井底抽巷中利用同一个钻场中的钻孔按以下阶段进行瓦斯抽采:首先,在煤层开采之前,通过矿井底抽巷钻场中的钻孔,预抽煤层中的瓦斯,消除上部煤层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其次,开采上部煤层,上部煤层开采时对下部煤层和中部煤层造成采动卸压及应力释放,利用原来钻场的钻孔,以负压的方式抽采处于采动卸压带内中部煤层和下部煤层中的瓦斯;最后,开采中部煤层和下部煤层,同时,再次利用原来的钻孔以负压的方式抽采开采层的采空区瓦斯。能提高工作效率,瓦斯抽采率高,节约成本,抽采瓦斯浓度高,方便瓦斯的利用。包含两个或者更多煤层的近距离煤层群的瓦斯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19173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1430092.3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有效吸程区的开放式送风防尘呼吸器,属于呼吸防护技术领域。它包括第一弧形腔,其内侧弧度与人体前额弧度相匹配;第二弧形腔,其内侧弧度与人体下颌弧度相匹配;开放式送风单元,其置于第一弧形腔与第二弧形腔内,并于第一弧形腔底部和第二弧形腔顶部均形成有送风口;空气净化单元,其与开放式送风单元通过连接管路连通,将洁净空气送至开放式送风单元;第一弧形腔佩戴于使用者前额处,第二弧形腔佩戴于使用者下颌处,空气净化单元佩戴于使用者头部后方。本发明的呼吸器有效避免了现行面罩式防尘呼吸器妨碍工作视野、损害面部皮肤、易积聚湿热高浓度CO2呼出气体等一系列问题,在兼顾防护可靠性同时极大提高了佩戴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8640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111432795.X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体有效吸程区开放式多孔风束送风角度与风量确定方法,属于呼吸防护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0、针对使用者,根据其吸气时口鼻处负压值变化与空间坐标的关系,建立三维负压图谱,并确定使用者的个体有效吸程区;S20、设定送风点,根据三维负压图谱,确定该送风点的最大负压点送风角度αM、最大送风距离送风角度αF、最高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H和最低送风位置送风角度αL四种送风角度;S30、建立送风量计算模型,计算各送风角度下的送风量。本发明能基于人体有效吸程区时变三维负压图谱精准量化多孔风束的最佳送风角度及最低送风量,并最终实现基于翼点动脉压监测的多孔风束送风角度及风量实时调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