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62466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111253521.4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的冲击地压矿井褶曲区域冲击危险动态预测方法,先确定为矿震统计区间;接着工作面回采线首次进入矿震统计区间的位置为起始位置;通过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从起始位置起工作面每日回采时矿震统计区间内的矿震信号,并分别绘制出统计区间内日矿震总频次及日矿震总能量随工作面回采距离的曲线;然后确定前兆响应指标分别为矿震能量动态变化率、矿震频次动态变化率、矿震能量偏差值、矿震频次偏差值;若当日四个指标均未超过各自的预测指标值时,危险状态为无;任何一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弱;任何两个或三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中等;四个指标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强,从而完成对褶皱区冲击危险性的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98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820077.3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头掘进巷道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探测方法,现有技术缺乏独头掘进巷道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探测方法,为此,本发明通过在独头掘进巷道迎头处超前打一系列深孔,在孔底安装炸药并顺序爆破激发后,可向外传播震动波,而掘进迎头后方两帮布设的监测网可陆续接收爆破激发的震动信号波形,从而形成充分覆盖掘进巷道迎头区域的震动波射线群覆盖网,进而可利用震动波波速反演技术准确评估独头巷道迎头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性。本发明独头掘进巷道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探测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施工简单,探测准确的优点,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适合各大煤矿矿井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447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820077.3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独头掘进巷道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探测方法,现有技术缺乏独头掘进巷道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探测方法,为此,本发明通过在独头掘进巷道迎头处超前打一系列深孔,在孔底安装炸药并顺序爆破激发后,可向外传播震动波,而掘进迎头后方两帮布设的监测网可陆续接收爆破激发的震动信号波形,从而形成充分覆盖掘进巷道迎头区域的震动波射线群覆盖网,进而可利用震动波波速反演技术准确评估独头巷道迎头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性。本发明独头掘进巷道超前区域的冲击危险探测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施工简单,探测准确的优点,填补了现有技术空白,适合各大煤矿矿井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30826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99556.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采动倾向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的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工作面连续回采范围内工作面及周围的自然矿震信号,确定震源位置及能量;进而确定采动诱发矿震分布范围;以间距a将范围内分成多个倾向分区;然后分别统计运输巷道侧和回风巷道侧各个倾向分区内矿震总能量及矿震总频次;并绘制各个倾向分区的矿震总能量分布曲线和矿震总频次分布曲线;对两条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在归一化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上分别标记出工作面的倾向范围,并分别计算确定采动诱发矿震分布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倾向分区中距运输巷道的最远倾向距离dym和dxn,最终得出工作面运输巷道侧和回风巷道侧的采动侧向影响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248317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12563.6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掘进工作面冲击危险震动波CT反演系统的布置方法,先确定待掘区域中冲击危险区域的等级及其范围;然后在沿开拓大巷的开拓方向在冲击危险区域前方确定新掘煤巷的位置;然后在新掘巷道、开拓大巷和已掘巷道内分别布设多个拾震传感器,形成对待掘冲击危险区域的有效包围;采集掘进工作面及邻近回采工作面的矿震波形;建立监测范围内震动波CT反演模型并采用已知的反演算法进行冲击危险区域的震动波波速CT反演,然后基于冲击危险预警模型,划分出冲击危险区域中不同位置的等级,从而实现预警工作。本发明提高了对冲击危险区域掘进工作面的冲击危险监测预警效能,有效指导掘进工作面的冲击地压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258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1215703.8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利用井下已有的矿井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回采过程中的多个矿震信号,并采用已知方法计算各个矿震震源的位置及能量,进而确定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然后对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进行等分,得出多个倾向分区,统计各个倾向分区内矿震总能量及矿震总频次;并绘制出倾向分区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接着对两条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在归一化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上分别标记出煤柱区域,并在煤柱区域内分别确定矿震总能量相对值和总频次相对值,最后根据标准对两个数值进行判断,得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无需额外增加监测设备,保证评价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25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15703.8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利用井下已有的矿井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两个工作面同时进行回采过程中的多个矿震信号,并采用已知方法计算各个矿震震源的位置及能量,进而确定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然后对矿震数据超前统计区域进行等分,得出多个倾向分区,统计各个倾向分区内矿震总能量及矿震总频次;并绘制出倾向分区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接着对两条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在归一化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上分别标记出煤柱区域,并在煤柱区域内分别确定矿震总能量相对值和总频次相对值,最后根据标准对两个数值进行判断,得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无需额外增加监测设备,保证评价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466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53521.4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陕西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的冲击地压矿井褶曲区域冲击危险动态预测方法,先确定为矿震统计区间;接着工作面回采线首次进入矿震统计区间的位置为起始位置;通过微震监测系统采集从起始位置起工作面每日回采时矿震统计区间内的矿震信号,并分别绘制出统计区间内日矿震总频次及日矿震总能量随工作面回采距离的曲线;然后确定前兆响应指标分别为矿震能量动态变化率、矿震频次动态变化率、矿震能量偏差值、矿震频次偏差值;若当日四个指标均未超过各自的预测指标值时,危险状态为无;任何一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弱;任何两个或三个指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中等;四个指标均超过时,危险状态为强,从而完成对褶皱区冲击危险性的动态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630826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011399556.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采动倾向影响范围的确定方法,利用已有的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工作面连续回采范围内工作面及周围的自然矿震信号,确定震源位置及能量;进而确定采动诱发矿震分布范围;以间距a将范围内分成多个倾向分区;然后分别统计运输巷道侧和回风巷道侧各个倾向分区内矿震总能量及矿震总频次;并绘制各个倾向分区的矿震总能量分布曲线和矿震总频次分布曲线;对两条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在归一化的矿震总能量和总频次变化曲线上分别标记出工作面的倾向范围,并分别计算确定采动诱发矿震分布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倾向分区中距运输巷道的最远倾向距离dxm和dyn,最终得出工作面运输巷道侧和回风巷道侧的采动侧向影响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99888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861932.0
申请日:2020-08-25
Applicant: 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徐州弘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D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圆柱式传感器的固定装置,包括锚杆或锚索固定装置和传感器固定装置;在与锚杆或锚索连接时,将锚杆或锚索放置在弧形凹槽Ⅰ和弧形固定片Ⅰ之间,通过手柄Ⅰ旋转带动螺杆Ⅰ移动,能使弧形凹槽Ⅰ和弧形固定片Ⅰ对锚杆或锚索夹紧固定;在对圆柱式传感器固定时,将圆柱式传感器放置在弧形凹槽Ⅱ和弧形固定片Ⅱ之间,通过手柄Ⅱ旋转带动螺杆Ⅱ移动,能使弧形凹槽Ⅱ和弧形固定片Ⅱ对圆柱式传感器夹紧固定;通过改变各个螺孔Ⅰ与各个螺孔Ⅱ的对应关系后固定,能调节圆柱式传感器与锚杆之间的夹角。这样不仅使圆柱式传感器具有较好的固定牢靠性,而且能保证圆柱式传感器接收信号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