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2578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819354.9
申请日:2024-12-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01J31/02 , B01J27/24 , B01J35/39 , B01J37/08 , C01B15/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噻唑环修饰C3N4/C3N5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一定量C3N4的原材料、C3N5的原材料以及噻唑原料,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充分搅拌溶解,蒸发、干燥、研磨后得到混合物前驱体;将所得混合物前驱体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煅烧,之后冷却至室温,研磨;将所得样品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清洗,直至上清液无色,然后依次进行离心、干燥、研磨,所得样品即为噻唑环修饰C3N4/C3N5异质结光催化剂。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能耗低,易于实现工业化,将所制备的噻唑环修饰C3N4/C3N5异质结光催化剂应用于生产H2O2中,可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727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49599.3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H01M8/1246 , H01M4/86 , H01M4/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稳定性固体氧化物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层状钙钛矿高稳定性电极材料,并制成浆料,(2)将所得浆料刷涂于电解质两侧,在低熔点氧化物气氛下烧结,得到测试极化阻抗的固体氧化物对称电池;或者,(2’)将所得浆料刷涂于包含阳极材料和电解质半电池的一侧,在低熔点氧化物气氛下烧结,得到固体氧化物电池。本发明提出的固体氧化物电池,首先通过对钙钛矿氧化物电极进行优化,得到高稳定性电极;在制备电池过程中,将电极在低熔点氧化物蒸汽气氛中烧结,进一步缓解碱土金属偏析,同时氧化铋起到了粘结的作用,使电极和电解质结合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电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59391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1456238.7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E21B4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层钻孔定位煤岩层裂隙坐标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定位底盘以及定位底盘上固定的钻头定位筒,钻头定位筒包括两端平行安装的定位圆环,定位底盘一侧设置有驱动箱,钻头定位筒下端的定位圆环与驱动箱同侧方向向外延伸出一根动轴,动轴插入驱动箱内,转轴垂直穿过动轴,驱动箱内于转轴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转轴上安装有角度传感器;定位底盘上固定有激光发射器,激光发射器的发射头指向定位底盘中心点位置,激光发射器的发射头上安装有定位扫描头;驱动箱内设置有集成控制板,无线传输模块与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电连接,移动终端内包括数据录入模块。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定位结构,与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结合自主调节钻头进入角度,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894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910405866.3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温度补偿的光子晶体光纤甲烷传感装置,其光纤包层由石英和正六边形规则排列的空气孔组成,最内层为6个涂覆甲烷敏感薄膜的大孔,第二层空气孔中选择上、下两气孔并填充特定负折射率温度系数材料。其测量相关装置包括光源部分、甲烷传感器部分及解调部分。该传感器结合气敏薄膜等效折射率方法与定向耦合技术,显著提高了甲烷传感灵敏度。通过在光纤包层选择填充液体材料引入的缺陷通道导致纤芯模损耗光谱上形成左、右两个损耗峰,有效增加了传感的自由度。利用双参量矩阵方法,可解决甲烷‑温度交叉敏感难题,实现温度补偿的甲烷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Y偏振纤芯模损耗峰发生明显蓝移,左峰的甲烷灵敏度高达‑22.78nm/%,右峰的甲烷灵敏度可达‑20.63nm/%。该传感装置由于其灵敏度高、尺寸小、无交叉敏感、易于实现等优点,适用于多领
-
公开(公告)号:CN11311034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0430280.X
申请日:2021-04-21
IPC: G05B19/418
Abstract: 一种基于潜变量过程迁移模型的批次过程分层优化方法,上层优化部分,利用DoDE方法在生产过程约束条件下产生涵盖全过程信息的样本点,通过在样本点对应条件下执行生产过程,得到相应的产品质量输出信息并依此建立全局RSM;通过求解基于RSM的优化问题,得到操作变量的次优轨迹并将其作为下层优化的初始工况点;下层优化中,基于即时学习和迁移学习思想建立次优解附近的局部JY‑PLS潜变量过程迁移模型;建模完成后,采用批次间自整定方法对操作变量轨迹进行优化;提出关于当前运行的批次个数和产品质量的判别准则,作为判断上层优化结束时传递至下层优化的初始工况点是否具备实现预期生产目标的判据。该方法能够实现少数据情况下的批次过程高效、精细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883983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1329534.9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感器保护装置和传感器,涉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该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多孔材料保护体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上端连接于传感器探头的上端,且所述固定装置套设于传感器探头外部,所述多孔材料保护体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套设于传感器探头的外部,且传感器探头在长度方向上被所述多孔材料保护体与所述固定装置包覆。该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探头和如上所述的传感器保护装置,所述多孔材料保护体套设于所述传感器探头的外部。该传感器保护装置和该传感器能够有效规避粉尘、湿度、高温火焰、高压冲击波对传感器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并且防止以上因素对传感器的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07519777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754879.2
申请日:2017-08-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5/0421 , B01F5/043 , B01F15/04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联射流汽化定量添加装置,涉及煤矿(消防)等领域液体物料的精准添加。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射流部和第二射流部;所述第一射流部的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射流部的第一进液口分别与进液管相连;所述第一射流部的第二进液口与装有添加物的容器相连;所述第一射流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射流部的第二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射流部的出口与混合液出液管相连。装置利用二级射流产生的汽化现象定量吸液,解决了背压浮动造成的系统不稳定缺陷,二级射流为一级射流提供压力补偿,提高了装置驱动性能,通过并联减阻分流,添加比例更低。该添加装置可用于灌溉肥料添加,医疗药液精确配比,核工业有毒液体处理,降尘发泡剂添加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708398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181047.6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防治井下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氮气阻化汽雾制备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供水管路、注氮管路、阻化剂储液罐、吸液软管、阻化剂添加装置、螺旋雾化装置、观测孔及灌注管路;阻化剂添加装置利用高速水射流汽化原理进行阻化剂的精确定量添加,该方法保障了阻化剂的稳定可靠添加,克服了常规添加方式受压力浮动影响大,系统不稳定的缺陷;在井下具有极强的本质安全性,整套阻化汽雾制备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组装、移动及维修非常方便,大幅简化了井下氮气阻化汽雾制备工艺的操作,提高了阻化汽雾灭火技术的现场适用性,产生的大流量阻化汽雾非常适合于治理井下采空区煤炭自燃隐蔽火源。
-
公开(公告)号:CN118204950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28295.0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B25J5/00 , E21F17/18 , B25J9/00 , B25J9/04 , B25J15/08 , B25J9/10 , B25J9/16 , H04W88/02 , H04W8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对抓式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装置及其设备、方法。仿生对抓式矿井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装置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以及仿生对抓式安装座;仿生对抓式安装座包括对抓足支架、对抓足以及对抓足抓附力微调机构;对抓足借鉴毛虫腹足趾钩阵列对抓机理而构建。对抓足抓附力微调机构采用绳索驱动机构;绳索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轴以及双轨卷筒;双轨卷筒中心设置有绳索并通过绳索与对抓足支架相连。由此可见,本发明借鉴毛虫腹足趾钩阵列对抓机理,实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装置在矿井巷道壁面的初步部署,再基于绳索驱动机构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装置的部署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6531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111577586.4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双生自迁移模型的间歇过程分层优化方法,在上层优化中,利用DODE方法生成建模数据集,建立全局RSM;引入MA来补偿模型,通过求解基于RSM的优化问题,得到满足收敛的次优解并作为下层优化的初始优化点;在下层优化中,通过PLS和SVR建立次优解附近的局部模型;考虑两模型相似但不相同的特点,将两模型函数通过权重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动态组合成双生自迁移模型;依据梯度信息采用批次间自调整优化调整操作轨迹;同时判断下层优化进程是否具有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若不具有,则返回上层并重新为下层寻找次优解;若具有,则继续下层优化,直到满足目标。该方法能在无相似过程数据和少数据情况下实现间歇过程稳定、高效的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