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柱煤自燃风险位置的精准判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27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068247.8

    申请日:20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煤柱煤自燃位置的精准判定方法,涉及煤矿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煤柱表面形变、破碎状态监测,确定可能存在漏风裂隙或煤体自燃的风险区段;然后采用区段漏风检测方式,判定煤柱风险区段是否已形成漏风裂隙以及确定对应漏风裂隙位置和漏风速度;最后在所判断存在漏风裂隙的区段通过布置测温点测温和气体浓度监测的方式测得煤柱存在的煤自燃高温风险位置以及其随巷道掘进或回采的迁移趋势。本发明结合多种检测技术从多个不同维度对煤柱在掘进期间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的漏风裂隙和煤柱煤自燃高温风险位置进行预判和确定,可进一步提高煤柱沿空掘巷布置模式下的掘进和生产安全性,对于采用煤柱沿空掘巷布置模式的矿井具有重要作用。

    一种间隔式可燃物水平最佳防火间距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92314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1811375044.7

    申请日:2018-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隔式可燃物水平最佳防火间距的确定方法,(1)建立非连续水平火蔓延发展模型:在火蔓延过程中,可燃物包括三个部分:已燃区、热解区和预热区;设火焰已蔓延至前一可燃物体的边缘部分,此时选取预热区作为间隔可燃物的对象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得出间隔可燃物接收到的总热流公式;(2)确定不同水平间距的点燃时间;将步骤(1)确定的总热流公式代入点燃时间tig的计算公式;(3)设定点燃时间等于有效加热时间,通过步骤(2)的点燃公式利用反推法或迭代法确定不同可燃物的水平最佳防火间距。本发明能确定各种可燃物之间的最佳防火间隔,从而在火灾发生时降低火蔓延的范围及速度。

    一种井下采空区快速漏风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094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40746.5

    申请日:2021-01-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井下采空区快速漏风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待检测采空区内部结构及压差测试,确定待检测采空区漏风检测的释放点和各采样点;在释放点向待检测采空区的内部注入氮气,并监测到注氮管的流量和压力稳定后,从释放点向待检测采空区的内部释放SF6气体,并记录释放时间;当各采样点处在监测到SF6气体时,采集气样;通过气相色谱仪对各气样的SF6浓度进行检测,确定各采样点各采样时间采集的气样中的SF6浓度;根据释放点与各采样点之间的最短漏风距离、释放时间、各采样点各采样时间的SF6浓度、各采样点第一次检测到SF6的采样时间和各采样点检测到SF6最大浓度的采样时间,获得待检测采空区的漏风情况,可以快速检测出待检测采空区的漏风情况。

    一种矿井采空区热动力灾害综合实验台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04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94857.X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采空区热动力灾害综合实验台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模拟采煤工作面、模拟采空区箱体、模拟通风系统、气体释放系统、气体浓度自动采集系统、测温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模拟通风系统和气体释放系统以及不同种类遗煤放入模拟火区进行煤自燃实验,并且采用现场采集的煤块对模拟遗煤区域进行填充,且可根据不同煤矿的特点和煤质更换遗煤充填,使模拟更接近实际情况,因此实现模拟采空区内不同风速、不同瓦斯浓度、不同遗煤种类及不同遗煤燃烧的情况,通过气体浓度自动采集系统和测温系统实时采集数据,从而能对瓦斯气体在火区环境内动态扩散和积聚规律以及对煤自燃火灾环境内热动力学灾害演化过程及特性进行研究。

    一种井下采空区快速漏风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0941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040746.5

    申请日:2021-01-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井下采空区快速漏风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待检测采空区内部结构及压差测试,确定待检测采空区漏风检测的释放点和各采样点;在释放点向待检测采空区的内部注入氮气,并监测到注氮管的流量和压力稳定后,从释放点向待检测采空区的内部释放SF6气体,并记录释放时间;当各采样点处在监测到SF6气体时,采集气样;通过气相色谱仪对各气样的SF6浓度进行检测,确定各采样点各采样时间采集的气样中的SF6浓度;根据释放点与各采样点之间的最短漏风距离、释放时间、各采样点各采样时间的SF6浓度、各采样点第一次检测到SF6的采样时间和各采样点检测到SF6最大浓度的采样时间,获得待检测采空区的漏风情况,可以快速检测出待检测采空区的漏风情况。

    一种矿井煤与瓦斯共采复合灾害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080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594854.6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煤与瓦斯共采复合灾害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通过改变模拟采空区箱体各个填充区域、抽采巷道和钻孔的布设方式,从而使得模拟采空区箱体内部的地质分布更贴近实际矿井采空区;采用设有多个子气室的瓦斯释放气室模拟不同区域的瓦斯涌出量,从而使得后续通风情况、瓦斯释放状态和瓦斯抽采情况更贴近实际矿井采空区;试验时通过气体浓度及温度自动采集系统实时获取各个综合测点的监测数据,计算机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能获取不同煤与瓦斯共采工作面在不同煤质、不同抽采工况、不同通风工况及是否发生煤自燃情况下的温度分布变化及气体浓度分布变化规律,为后续研究灾害发展演化规律和提高防治手段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一种煤水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528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723086.5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水分离设备,包括分离装置容纳箱体和动力装置箱体,在筛网的旋转段中段通过设置差速传动装置,使筛网与螺杆传动轴之间产生差速旋转角速度,带动混合物旋转离心,大大提高了脱水率;筛网的旋转段后段,通过将筛网设置为锥状,在螺旋式推进扇叶的推动作用下,同时在端盖的挤压作用下,对混合物产生较大的缩聚挤压作用,实现了更高的脱水率和脱水效率;分离步骤:筛网固定段重力沉降脱水;旋转段筛网大径段离心分离和重力沉降的双重作用脱水;旋转段筛网小径段缩聚挤压脱水;盖板挤压脱水后,进入收集仓。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能够对煤水进行连续高效的分离,脱水效果好、效率高,提高井下冲孔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矿井煤与瓦斯共采复合灾害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08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94854.6

    申请日:2023-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煤与瓦斯共采复合灾害模拟试验系统及方法,通过改变模拟采空区箱体各个填充区域、抽采巷道和钻孔的布设方式,从而使得模拟采空区箱体内部的地质分布更贴近实际矿井采空区;采用设有多个子气室的瓦斯释放气室模拟不同区域的瓦斯涌出量,从而使得后续通风情况、瓦斯释放状态和瓦斯抽采情况更贴近实际矿井采空区;试验时通过气体浓度及温度自动采集系统实时获取各个综合测点的监测数据,计算机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能获取不同煤与瓦斯共采工作面在不同煤质、不同抽采工况、不同通风工况及是否发生煤自燃情况下的温度分布变化及气体浓度分布变化规律,为后续研究灾害发展演化规律和提高防治手段效率提供数据支撑。

    一种煤水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9528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23086.5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水分离设备,包括分离装置容纳箱体和动力装置箱体,在筛网的旋转段中段通过设置差速传动装置,使筛网与螺杆传动轴之间产生差速旋转角速度,带动混合物旋转离心,大大提高了脱水率;筛网的旋转段后段,通过将筛网设置为锥状,在螺旋式推进扇叶的推动作用下,同时在端盖的挤压作用下,对混合物产生较大的缩聚挤压作用,实现了更高的脱水率和脱水效率;分离步骤:筛网固定段重力沉降脱水;旋转段筛网大径段离心分离和重力沉降的双重作用脱水;旋转段筛网小径段缩聚挤压脱水;盖板挤压脱水后,进入收集仓。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能够对煤水进行连续高效的分离,脱水效果好、效率高,提高井下冲孔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间隔式可燃物水平最佳防火间距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9231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375044.7

    申请日:2018-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隔式可燃物水平最佳防火间距的确定方法,(1)建立非连续水平火蔓延发展模型:在火蔓延过程中,可燃物包括三个部分:已燃区、热解区和预热区;设火焰已蔓延至前一可燃物体的边缘部分,此时选取预热区作为间隔可燃物的对象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得出间隔可燃物接收到的总热流公式;(2)确定不同水平间距的点燃时间;将步骤(1)确定的总热流公式代入点燃时间tig的计算公式;(3)设定点燃时间等于有效加热时间,通过步骤(2)的点燃公式利用反推法或迭代法确定不同可燃物的水平最佳防火间距。本发明能确定各种可燃物之间的最佳防火间隔,从而在火灾发生时降低火蔓延的范围及速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