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质软岩巷道分区多粒度的注浆加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8397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2

    申请号:CN201710484682.1

    申请日:2017-06-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10 E21D9/002 E21D11/38

    Abstract: 一种泥质软岩巷道分区多粒度的注浆加固方法,属于泥质软岩巷道分区多粒度的注浆加固方法。根据具体巷道的地质信息资料评估出相应的地质状态,根据评估出的地质状态在巷道中设计浅注浆孔和深注浆孔的钻孔点,随着巷道掘进,对巷道四周进行锚固并设置混凝土和硅溶胶喷层;在巷道的帮部和顶底板上施工浅注浆孔并封孔注浆,在预先设计的深注浆孔钻孔点施工深注浆孔并封孔注浆,从而有效封闭加固至深部原岩区以内。不仅加固了浅部破碎区围岩,而且封堵了水分子、空气分子、裂隙水进入固结体的通道,从而增加了其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能,解决了泥质软岩巷道遇水后突出表现的非线性大变形、显著的流变和受扰动影响等的问题。

    厚煤层大采高沿空留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32219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510018346.9

    申请日:2015-01-14

    Inventor: 韩昌良 张农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41/18 E21F15/04

    Abstract: 一种厚煤层大采高沿空留巷方法,适用于井巷支护工程。开采上区段采煤工作面时,沿着采空区的边缘砌筑内置有通气管路的巷旁支撑墙体和压力缓冲墙体,两道墙体之间保持一定的水平距离L,形成沿空留巷;开采下区段采煤工作面时在下区段采煤工作面的轨道巷中实施沿空留巷,同时将位于工作面后方的上区段沿空留巷的巷旁支撑墙体表面的柔性膜袋去除,下区段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向上区段采煤工作面的巷旁支撑墙体和压力缓冲墙体内的通气管路中注入二氧化碳,促使墙体发生碳化反应并破碎分解,实现完全无煤柱开采。本方法有利于沿空留巷的全程维护,实现了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的沿空留巷,显著提高了煤炭采出率,同时消除了墙体上下的应力集中。

    一种全巷全过程全断面表面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1651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76614.2

    申请日:2016-1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20/003 E21D20/02 E21F17/00 E21F17/02 E21F17/185

    Abstract: 一种全巷全过程全断面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适用于巷道表面变形监测领域。利用锚索布置测站,通过锚索尾部的螺纹套管连接支撑架和旋转激光测量装置,旋转激光测量装置可以旋转并且可以带动激光测距仪转动,可以实现一个测站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断面的数据,又通过电脑编程处理,使测量的数据转换成空间坐标系的坐标,实现全巷全过程全断面的数字成像。该监测方法测量精确度高、人工误差小,并且可以直观的观察巷道的变形动态及准确的预警顶板压力情况,为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充填墙体自消除的无煤柱沿空留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27847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510018347.3

    申请日:2015-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C41/16 E21F15/00

    Abstract: 一种充填墙体自消除的无煤柱沿空留巷方法,适用于井巷支护工程。在开采上区段采煤工作面时,沿着采空区的边缘向柔性模袋内泵送高水材料,构筑形成巷旁充填墙体,并在充填墙体内预置通气管,开采下区段采煤工作面时,将该采煤工作面后方的柔性模袋割破,开采完毕后,向通气管内注入二氧化碳,促使充填墙体发生碳化反应并破碎分解,实现巷旁墙体自消除。该方法在沿空留巷服务期间,能够充分发挥高水材料巷旁墙体的高支撑性能,在沿空留巷报废后,可实现充填墙体自消除,避免了因充填墙体遗留而产生的应力集中,达到对上下邻近煤层充分卸压的效果,对于采掘空间维护、瓦斯抽采以及动力灾害防治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顶板岩性及分层厚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66786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42917.9

    申请日:2016-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17/08 G01B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顶板岩性及分层厚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记录多组典型岩石钻进速度;在锚杆钻机安装高频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数据存储器和反光板;在锚杆钻机的钎杆钻进过程中,记录每一次激光束发射与接收的时间差;根据激光测距原理,可分别计算出相邻两次激光测距过程中的平均钻速;通过激光脉冲测量的钎杆钻进的平均速度,分析计算顶板各岩层的岩性及厚度。本发明采用激光测距,精确度高,设备简单,可靠性好,安装便利,成本低,易于推广。

    一种调整煤巷掘进工作面端面形态保持帮顶稳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04554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0976265.X

    申请日:2015-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0 E21D17/00

    Abstract: 一种调整煤巷掘进工作面端面形态保持帮顶稳定的方法,沿平行于煤巷掘进方向超前开挖一定距离的圆弧形形态、或方形槽形态、或圆弧槽形态、或台阶形形态、或梯形形态、或不规则形态等其他空间形态的掘进工作面,消减工作面前方高应力集中区存在的空间基础,迫使该高应力集中区向远离掘进面的深处转移,使得掘进工作面整体处于应力降低区内,达到减少或消除片帮、冒顶等巷道破坏现象的目的。上述工作面空间形态与常规平整形态相比具有更深进尺、更大的自由面,可以更深更广范围消减前方高应力的存在空间基础,高应力集中转移效果非常明显,最终保证掘进工作面及其后一定范围空间都处于低应力区域。该方法可应用于煤矿领域煤巷的高效掘进。

    折叠式单体支柱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64974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010196940.4

    申请日:2010-06-05

    Abstract: 一种折叠式单体支柱,适用于矿井巷道的临时支护。它包括单体支柱、设在单体支柱内的活柱,在所述的单体支柱的顶部设有一可折叠的顶梁架,顶梁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护顶梁、两个支撑梁、两个直拉杆和限位环,两个护顶梁经护顶梁销轴铰接在一起,两个支撑梁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护顶梁底面,另一端一起铰接在单体支柱的顶部,两个直拉杆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支撑梁上,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套装于活柱上的限位环上。该临时支柱安装方便,操作工序简单,支护用时短、速度快,适用于各种巷道,在急需支护的破碎顶板巷道中使用具有明显优势。支柱与顶梁合二为一,卸载更为简易,不需对某个配件进行拆卸,且设备容易堆放,便于搬迁,方便管理。

    采煤工作面反Y型通风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71958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028792.X

    申请日:2011-0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反Y型通风方法,在采煤工作面的一侧设有一条运输巷;采煤工作面的另一侧顺序布置有轨道巷和回风巷;轨道巷与回风巷之间为煤柱,且每隔一段距离开通一条联络巷;联络巷中间建有密封的隔墙;工作面回采前,将工作面附近的联络巷打通,形成回风联络巷;紧跟工作面的后方,沿采空区边缘构筑巷旁墙体;在回风联络巷后方1~2m施工密闭墙将沿空留巷及回风巷密闭;工作面回采时,风流经过轨道巷和运输巷进入采煤工作面,通过沿空留巷、回风联络巷再回到回风巷中,风流的行程形成反Y型,该通风方法结构简单、风流稳定,解决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难题;并解决了沿空留巷维护难的问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