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颗粒与气泡间液膜厚度随作用力变化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12887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224724.X

    申请日:2023-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颗粒与气泡间液膜厚度随作用力变化的装置,涉及领域,具体包括气泡微移装置、气泡产生装置、力传感器装置、图像观察系统、流场环境调节装置、光产生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和处理终端;所述气泡产生装置包括微量注射泵、软管、管夹、微量进样器和针形管;所述气泡微移模块带动气泡产生装置在三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所述光产生装置包括同轴光源,其所产生光竖直向上;本发明通过微量注射泵实现了气泡大小精确可调,通过气泡微移模块实现了气泡与颗粒间相对位置精确可调,通过光产生装置提供了实验所需均匀稳定的光,通过超声波产生装置和循环水泵系统为实验提供不同流场环境,通过图像采集装置直接捕获薄膜干涉现象。

    一种钛铁矿活化浮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33964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04526.0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钛铁矿活化浮选的方法,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其选矿过程的步骤依次包括:将钛铁矿给矿物料磨矿,使钛铁矿矿物与脉石矿物基本解离,调整矿浆pH为5~10为活化剂作用提供最适合酸碱度,添加次氯酸钠,其与钛铁矿表面铁原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促使钛铁矿形成三价铁离子覆盖的表面,将活性弱的表面原子转化为能够与捕收剂基团稳定吸附的大量活性位点,然后添加油酸钠并使其基团与钛铁矿新表面的活性位点发生吸附作用,形成疏水表面,然后进行钛铁矿常规浮选,获得钛铁矿精矿。

    钛铁矿氧化活化方法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33963B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1910703429.X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钛铁矿氧化活化方法。将钛铁矿原矿或次级精矿磨矿至单体基本解离,添加调整剂调整矿浆pH,添加高锰酸钾并使之与钛铁矿充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三价铁离子覆盖的钛铁矿新表面,然后添加油酸钠并使其基团与钛铁矿新表面的三价铁离子活性位点充分附着和稳定吸附,形成疏水表面,然后进行钛铁矿常规浮选,获得钛铁矿精矿。本发明所述方法能使氧化活化后的钛铁矿表面与捕收剂基团发生稳固化学吸附,表面疏水性大幅增加,实现高效捕收。

    煤泥水两段过滤工艺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79445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610373006.2

    申请日:2016-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泥水两段过滤工艺,包括煤泥水分级处理和压滤机两段过滤。煤泥水经0.074mm分级后,含有粒度大于0.074mm煤泥的煤泥水进入煤泥水桶,作为压滤机一段过滤的入料;含有粒度小于0.074mm煤泥的煤泥水进入耙式浓缩机,耙式浓缩机底流作为压滤机二段过滤的入料。压滤机一段过滤所得煤泥滤饼作为二段过滤的过滤介质,一段过滤滤液和二段过滤滤液汇合后进入循环水。煤泥水两段过滤工艺流程简单,易于实现。与煤泥水全粒级过滤相比,煤泥水两段过滤工艺过滤时间短,滤液固含量低,相同时间内压滤机处理量大,为选煤厂煤泥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提供了保障。

    煤泥水混凝过程中絮体动态特征参数提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79265A

    公开(公告)日:2017-09-19

    申请号:CN201710544824.9

    申请日:2017-07-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227 G01N15/00 G01N15/04 G01N2015/0092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能够实现煤泥水混凝过程中絮体特征参数快速、准确提取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通过在煤泥水混凝槽下部设取样管使煤泥絮体靠自重沉降进入装满清水的沉降柱中,进而通过图像传感技术获取煤泥水混凝过程中絮体的图像;而后应用MATLAB基于絮体“清晰度”的模糊絮体自动剔除方法和“多目标追踪”算法编程剔除模糊絮体、统计清晰絮体的特征参数并直接输出任意时间间隔的统计结果。该系统及方法可在不破坏煤泥絮体的前提下实现对混凝过程中絮体特征参数快速、准确自动的提取,为深入研究煤泥水混凝过程中絮体特性的演变规律,调控混凝过程中理想絮体的生成,实现煤泥水快速沉降和高效脱水奠定了基础。

    颗粒与气泡碰撞、吸附行为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54158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44525.3

    申请日:201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与气泡碰撞、吸附行为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漏斗微移模块、气泡产生调节模块、气泡微移装置、入料定位漏斗、观察室、长焦摄像机、摄像机移动工作台、光源、底座、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漏斗微移模块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入料定位漏斗固定在漏斗微移装置上,入料定位漏斗底部位于观察室内,观察室位于气泡微移装置上,气泡微移装置安装在底座上,气泡产生调节模块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第二安装板位于气泡微移装置右侧,光源位于底座左侧,长焦摄像机安装在摄像机移动工作台上。本装置结构合理,气泡大小精确可调,颗粒与气泡相对位置精确可调,记录清晰,为浮选理论中颗粒与气泡碰撞、吸附行为提供了研究基础。

    煤泥滤饼固化装置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40922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72190.X

    申请日:2015-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泥滤饼固化装置及方法,包括铁架台,分液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取样器位于分液漏斗出液口正下方,取样器下部连接过滤器,过滤器与抽滤瓶瓶口连接,抽滤瓶的抽滤嘴通过橡胶软管与真空泵连接。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质量按环氧树脂:固化剂=3:1配好,在真空泵形成的压差作用下灌注到干燥处理后的滤饼内部,再将滤饼放入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到固化滤饼。本装置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固化后滤饼机械强度高,可任意切割、抛光、打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滤饼内部任意平面孔隙结构,为研究煤泥水过滤宏观现象与滤饼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