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7409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566710.6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性能调节型矿物掺和料及其制备方法,此性能调节型矿物掺和料的组成包括和易性调节型、强度调节型、体积收缩调节型的一种或多种矿物掺和料;和易性调节型矿物掺和料的组分包括有粘聚性调节超细粉、流动性调节超细粉和化学外加剂;强度调节型矿物掺和料的组分包括有流动性调节超细粉、高活性超细粉和化学外加剂;体积收缩调节型矿物掺和料的组分包括有流动性调节超细粉、高硫高钙相超细粉和化学外加剂;各超细粉的颗粒粒径<8μm,中值粒径D50=3±1μm;化学外加剂为具有辅助调节功能固含量为25~45%的液体添加剂;此方案能够改善水泥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和体积收缩性能,满足混凝土不同性能要求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548034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010566730.3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辅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此辅助胶凝材料的组成包括,60~80%的超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超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颗粒粒径<17μm,中值粒径D50=5±1μm;5~20%的需水量优化组分,需水量优化组分的颗粒粒径<10μm,中值粒径D50=4±1μm;10~25%的体积稳定性优化组分,体积稳定性优化组分的中值粒径D50=15~20μm;以及0~0.5%的化学调控组分,化学调控组分为30~50%固含量的液体添加剂;具体的,本发明可促进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建材资源化利用率,提升其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切实解决了现技术难以有效利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00743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35253.3
申请日:2016-05-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4B22/14 , C04B22/00 , C04B10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40/0042 , C04B2103/12 , C04B2111/00155 , C04B22/0093 , C04B22/10 , C04B22/143 , C04B22/064 , C04B14/28 , C04B18/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定型铝酸钙基喷射混凝土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速凝剂包括按重量份数的以下原料:七铝酸十二钙矿物50~80份,偏铝酸钠0.1~15份,碳酸钠4~18份,二水石膏0.1~20份,氢氧化钙8~17份,重钙粉0.1~10份,硅灰6~25份;其中,所述的七铝酸十二钙矿物为非晶态的无定型化合物。本发明的速凝剂促凝效果显著,后期强度及耐久性提升,易于制备和储存,稳定性好,且绿色环保,应用于喷射混凝土施工时用量小,性能佳,能够在较低掺量下实现快速促凝,同时保障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54803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566730.3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中山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辅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此辅助胶凝材料的组成包括,60~80%的超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超细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颗粒粒径<17μm,中值粒径D50=5±1μm;5~20%的需水量优化组分,需水量优化组分的颗粒粒径<10μm,中值粒径D50=4±1μm;10~25%的体积稳定性优化组分,体积稳定性优化组分的中值粒径D50=15~20μm;以及0~0.5%的化学调控组分,化学调控组分为30~50%固含量的液体添加剂;具体的,本发明可促进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建材资源化利用率,提升其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切实解决了现技术难以有效利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748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910231323.4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IPC: C04B28/04 , C04B11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基复合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水泥、粉煤灰、矿渣微粉、石灰石粉的复合胶凝材料,该材料用于护岸结构混凝土的制备,可明显提高护岸结构混凝土的抗硫酸盐和氯盐复合侵蚀的能力,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和密实性,同时减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和土地资源的浪费,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