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17969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04834.1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仪器仪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气体浓度传感器同步性测量装置及其测试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高压储罐、缓冲罐、气压传感器、开关阀、第一平衡阀、快速切换模块、真空泵、采样管、抽气管以及一个上位机。开关阀连用于切换缓冲罐与高压储罐间的进气通道的通断。第一平衡阀用于调节缓冲罐与大气间的排气通道的开度。快速切换模块用于调整气体浓度传感器处的气体类型。上位机协调各个组件的运行状态,进而通过缓冲罐为各个气体浓度传感器提供同步、稳定、均匀的气体检测环境,并测试出各个气体浓度传感器在响应时间上的差异。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实现自动化测量,并且可以实现更精准的环境控制,测量出的同步性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77043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910061443.4
申请日:2019-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温不燃烧烟草的可伸缩外围接触式加热设备,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包括一个中空装置,中空装置内设置有能够放置加热物的加热腔;加热腔包括外隔热层、带有滑动端的棒、区域加热片、弹簧、带有固定圆筒的底座;外隔热层内壁上刻蚀了用于发热棒进行伸缩操作的凹痕,用于调整顶端棒的位置;棒与区域加热片可通过装配成为一整体,位置在烟草外围呈均匀或交错分布;该设备摒弃了目前市场上的针状或片状加热的燃烧不完全以及全包围式加热的耗电量大的问题,采用外围阵列式加热,可以兼具以上两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棒可进行伸缩,便于用于低温加热不燃烧烟支的取出;加热设备与电路控制与电源部分可进行分离,可方便加热腔的清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705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3044.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G01N15/07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捕获射流颗粒浓度变化的光纤探头、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捕获射流颗粒浓度变化的光纤探头包括探头本体和环状气流挡板;探头本体的中部区域开设有多个测量通孔,多个所述测量通孔以所述探头本体的轴线为圆心环形均匀分布,且所述测量通孔沿着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垂直所述轴线方向的长度;环状气流挡板安装在所述探头本体外侧壁,且覆盖在多个所述测量通孔上。本发明通过环状气流挡板的设置,其外侧壁能够抵挡高速气流的直接冲击,同时环状气流挡板上形成有气流通道,通过气流通道内壁进一步减缓高速气流对光纤探头内部的冲击,从而使得通过测量通孔的气溶胶粉体气流能够以较小的速度和平稳的层流状态流动,减小对光纤探头内部的沾染。
-
公开(公告)号:CN108168896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1711473022.X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IPC: G01M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发动机舱火灾实验设备,可以开展发动机舱火灾动力学研究的实验,以及开展飞机防火系统的试验验证。该设备包括进气口、舱体、排气口、观察窗、发动机假件、加热组件、发动机舱拥塞件模拟装置、灭火剂浓度测试接口、油池火模块、喷雾火模拟器接口,温度测量模块、气流速度测量模块、压力测量模块、激光流场测量模块和舱体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开展飞机发动机舱火灾动力学研究的实验,能够模拟发动机表面温度对舱体内实验边界条件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2330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03431.5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溶胶及粉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正光纤探头沾染干扰的方法、修正系统及传感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光纤探头在实际测量中的气溶胶/粉尘环境的最高浓度和测量沾染率。S2:设计和实施光纤探头的响应和恢复实验,以模拟测试过程光纤探头的沾染状态。结合模拟实验中的标定沾染率和测量过程的测量沾染率判断模拟是否合格。S3:在重新标定阶段,基于模拟实验获取的浓度变化函数、光强变化函数和初始光强重新建立透射率与气溶胶/粉尘浓度间的映射关系。S4:利用新的映射关系对光纤探头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进而输出修正后的检测结果。本发明解决缺乏气流保护的小型化光纤探头易受沾染进而导致精度降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4430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73762.X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G01N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沸点或粉体灭火剂管内流动特性的测量装置,其包括:灭火瓶、输入组件、输送管道、数据采集模组以及控制器。输入组件设置在灭火瓶的入口处。输入组件包括灭火剂填充段以及压力填充段。输送管道用于模拟两相流体系在灭火剂管网内的流动。输送管道的一端与灭火瓶的出口固定连接。输送管道上设置有与灭火器出口距离不同的多个节点。数据采集模组用于实时采集:用于反映输送管道内多个节点处两相流体系的流动特性的测试数据。控制器用于将测试数据转化成可视化图表。该测量装置能够对高沸点或粉体灭火剂所形成的两相流灭火剂在管道内的流动特性进行测试模拟探测,进而可以方便对流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灭火管网的灭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11477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29134.1
申请日:2022-06-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G06F30/20 , A62D1/0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 G06F113/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灭火剂喷射流动特性的分析方法及其终端、存储介质,该分析方法首先初始化各项参数,然后通过灭火剂瓶充填定量的气体灭火剂,再向灭火瓶内充填惰性气体,由此在灭火瓶内形成特定的两相流体系。再然后连通灭火瓶与输送管路,使两相流体系由灭火瓶向输送管路喷射,并开始实时采集状态数据:灭火瓶内的压力及温度数据,以及输送管路上各个节点处的图像、温度数据及压力数据。最后获取采集到的状态数据,并根据节点信息和样本属性对采集到的所有状态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该分析方法可分析灭火瓶内特定的两相流体系在输送管路内的喷射流动特性,从而可对优化灭火系统管路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以及理论基础,进而可提高发动机舱的灭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53341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780106.8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气固复合灭火剂的制备及充填施放一体化装置,包括相连的灭火剂制备单元、灭火剂装填单元,灭火剂施放单元;所述的灭火剂制备单元包括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的上端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驱动气体口、灭火剂施放口、进料口、灭火剂装填口,所述的反应器的上端设有温度、压力采集接口,所述反应器的外部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的灭火剂装填单元包括灭火剂装填管路;所述的灭火剂施放单元包括驱动气体管路,灭火剂施放管路。通过此装置,可以实现不同种类的气固复合灭火剂的制备及灭火剂充填与施放过程的一体化,操作简便,并可实现气固复合灭火剂制备、充填和施放的条件优选。
-
公开(公告)号:CN11003824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910383044.X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A62D1/06 , C08F220/14 , C08F220/20 , C08F220/24 , C08F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聚合物溶胶制备抗复燃超细干粉灭火剂的方法,其中,溶胶体由至少两种单体构成,即单体单元A、单体单元B,同时可添加适量单体单元C提高溶胶体的溶解特性。所述单体单元A为全氟烷基丙烯酸酯;所述单体单元B为含活性羟基化合物;所述单体单元C由丙烯酸酯类化合物构成。将超细化的粉体与形成的溶胶互混后,在较低的温度、较短的反应时间下即可完成改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疏水疏油效果好、制备过程环保、适合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557269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19949.7
申请日:2020-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IPC: G01N1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探入式收发一体光纤粉尘浓度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收发一体光纤测量探头和信号发生与处理控制模块,收发一体光纤测量探头部分通过光纤线缆与信号发生与处理控制部分连接。收发一体光纤测量探头包括Y型结构的探头光纤束和测量探头尖端,信号发生与处理控制模块包括激光器,激光驱动器,温度控制器,主控制器,显示器,雪崩式探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数据采集装置。通过探入式收发一体的光纤测量探头设计,能够使测量端探入到复杂受限空间内的特定测量区域,进行粉尘浓度的测量。这种全光纤光路的测量方式不仅满足了在狭窄空间内的工作条件,而且有效避免了激光器光源,探测器以及信号处理电路等在复杂特殊环境下的不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