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99282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594592.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面固土调沙的方法,属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坡面上种植若干灌木,若干灌木组成植物篱网格,植物篱网格的单元格形状为菱形,并且菱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为第一直线,第一直线的长度方向与坡面的纵向方向平行,第一直线对应的顶角为目标角,目标角的大小根据坡面平均坡度来确定;在单元格中种植乔木和草本植物。该方法针对不同坡度下泥沙运动的特性,改变坡面上种植的植物篱网格的菱形单元格的目标角,利用植物篱调节不同坡度上的泥沙输移路径,使泥沙能够汇聚,并被植物有效地拦蓄、固结和改良,从而对坡面进行网格化泥沙调控,治理成本低,综合效益高,并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43820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0052276.9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生态‑岩土协同构筑体,所述构筑体包括若干个植物坝与若干个弧形挡墙;各植物坝与各弧形挡墙一一平行对应地设置在山体沟道不同一侧上;各弧形挡墙的弦长不小于与之对应的植物坝的长度;不同水平面上的植物坝在沟道横断面宽度方向呈错位排列,各植物坝形成的弯曲系数S为1.0‑2.0,且符合式(1)表达式,其中,b为植物坝的宽度,d为任意两个植物坝各自长度和两者之间间距的总长。本发明实现了泥石流的综合防治,实现泥石流防治的既堵亦疏,在发挥泥石流防治及时性的基础上,营造良性的立地环境,减少泥石流形成条件。本发明可以显著拦排泥石流,降低泥石流造成的损害。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36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311525774.1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岩土固坡构筑体,所述构筑体包括若干组岩土部件,每组岩土部件由两个岩土结构组成;所述两个岩土结构互不相连且互为反向倾斜,两个岩土结构之间呈不接口的类V型;其中,岩土结构长度α、岩土结构宽度β、两个岩土结构构成的夹角角度γ、居于水平上方的岩土结构的尾端至另一岩土结构平面的距离δ、居于水平上方的岩土结构的尾端与另一岩土结构顶端的高度差φ与坡面角度Ω的关系,符合公式(1):Ω=9.92‑5.6α+0.872β+0.09γ‑8.74δ+30.04φ;居于水平下方的的岩土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本发明能可实现优异的固坡效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工程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5299282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594592.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坡面固土调沙的方法,属于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坡面上种植若干灌木,若干灌木组成植物篱网格,植物篱网格的单元格形状为菱形,并且菱形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为第一直线,第一直线的长度方向与坡面的纵向方向平行,第一直线对应的顶角为目标角,目标角的大小根据坡面平均坡度来确定;在单元格中种植乔木和草本植物。该方法针对不同坡度下泥沙运动的特性,改变坡面上种植的植物篱网格的菱形单元格的目标角,利用植物篱调节不同坡度上的泥沙输移路径,使泥沙能够汇聚,并被植物有效地拦蓄、固结和改良,从而对坡面进行网格化泥沙调控,治理成本低,综合效益高,并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7513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25774.1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岩土固坡构筑体,所述构筑体包括若干组岩土部件,每组岩土部件由两个岩土结构组成;所述两个岩土结构互不相连且互为反向倾斜,两个岩土结构之间呈不接口的类V型;其中,岩土结构长度α、岩土结构宽度β、两个岩土结构构成的夹角角度γ、居于水平上方的岩土结构的尾端至另一岩土结构平面的距离δ、居于水平上方的岩土结构的尾端与另一岩土结构顶端的高度差φ与坡面角度Ω的关系,符合公式(1):Ω=9.92‑5.6α+0.872β+0.09γ‑8.74δ+30.04φ;居于水平下方的的岩土结构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本发明能可实现优异的固坡效果,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工程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4382046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52276.9
申请日:2022-0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生态‑岩土协同构筑体,所述构筑体包括若干个植物坝与若干个弧形挡墙;各植物坝与各弧形挡墙一一平行对应地设置在山体沟道不同一侧上;各弧形挡墙的弦长不小于与之对应的植物坝的长度;不同水平面上的植物坝在沟道横断面宽度方向呈错位排列,各植物坝形成的弯曲系数S为1.0‑2.0,且符合式(1)表达式,其中,b为植物坝的宽度,d为任意两个植物坝各自长度和两者之间间距的总长。本发明实现了泥石流的综合防治,实现泥石流防治的既堵亦疏,在发挥泥石流防治及时性的基础上,营造良性的立地环境,减少泥石流形成条件。本发明可以显著拦排泥石流,降低泥石流造成的损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