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7455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310552308.2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主动冷却实验的辐射加热装置,其采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对冷却面板进行加热,包括:辐射加热元件、电极组件、保温隔热组件和箱体,辐射加热元件为石墨板状结构,位于冷却面板下部,其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冷却面板的长度和宽度,用于对冷却面板单侧均匀加热;电极组件位于所述辐射加热元件两端;保温隔热组件为U形,辐射加热元件位于所述保温隔热组件的凹槽内;辐射加热元件和保温隔热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箱体的两端,箱体上设置有碳氢燃料的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本发明能够对最大尺寸为1000mm x 40mm的冷却面板的下表面提供长大于1000mm,宽大于40mm,且热流密度高于1Mw/m2的均匀辐射加热区,且在此辐射热流条件下可长时间持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512755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310421329.0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主动冷却实验的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辐射加热装置、电源供电模块、燃料预热输运装置和热燃料收集装置,其中,辐射加热装置采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对冷却面板进行加热,其包括:辐射加热元件、电极组件、保温隔热组件和箱体;电源供电模块为辐射加热装置供电;燃料预热输运装置与碳氢燃料的进口管道相连,为冷却面板输送碳氢燃料;热燃料收集装置与碳氢燃料的出口管道相连,对从冷却面板流出的高温碳氢燃料进行冷却。本发明能够对最大尺寸为1000mmx40mm的冷却面板的下表面提供长大于1000mm,宽大于40mm,且热流密度高于1Mw/m2的均匀辐射加热区,且在此辐射热流条件下可长时间持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673692A
公开(公告)日:2005-09-28
申请号:CN200510070870.7
申请日:2005-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态航空煤油流量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析待测煤油的各个组成成分;2)测量待测煤油的露点和泡点;3)根据步骤1)、2)选择替代煤油;4)根据广义对应状态法则对替代煤油进行计算;5)并采用等熵加速方法获取该流量计喉道处替代煤油的物性,6)在音速状态下求得替代煤油的密度ρc、速度uc和单位面积的流量ρcuc;7)通过所述标定曲线得到煤油的通过单位喷管喉道面积的流量。本发明首先选择替代煤油,并获得替代煤油的通过音速喷管的流量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再通过测量待测煤油的实际总温和总压,从替代煤油的流量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中找出对应的单位面积流量,即可测得临界状态航空煤油的流量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74556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52308.2
申请日:2013-11-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主动冷却实验的辐射加热装置,其采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对冷却面板进行加热,包括:辐射加热元件、电极组件、保温隔热组件和箱体,辐射加热元件为石墨板状结构,位于冷却面板下部,其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冷却面板的长度和宽度,用于对冷却面板单侧均匀加热;电极组件位于所述辐射加热元件两端;保温隔热组件为U形,辐射加热元件位于所述保温隔热组件的凹槽内;辐射加热元件和保温隔热组件位于所述箱体内部,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箱体的两端,箱体上设置有碳氢燃料的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本发明能够对最大尺寸为1000mm x40mm的冷却面板的下表面提供长大于1000mm,宽大于40mm,且热流密度高于1Mw/m2的均匀辐射加热区,且在此辐射热流条件下可长时间持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0357660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510068036.4
申请日:2005-05-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速燃烧试验台的煤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级加热器、与燃烧室相连的二级加热器,该一级加热器与二级加热器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该管道上及燃烧室与二级加热器之间均设置有阀门。该系统采用二级加热,缩短了煤油处于高温状态的时间,并且使煤油在流动状态下快速发生裂解,大大减轻结炭的聚集与沉积,而螺旋管管壁中镍元素可作为催化剂加速煤油裂解,进一步减轻了结炭的聚集与沉积。
-
公开(公告)号:CN1333238C
公开(公告)日:2007-08-22
申请号:CN200510070870.7
申请日:2005-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态航空煤油流量测量方法。该方法根据待测煤油的露点和泡点选择替代煤油的成分,通过匹配密度和临界参数确定替代煤油成分的组成比例,然后利用广义对应状态法则与等熵加速方法计算单位面积流量并形成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标定曲线;测量流量时,利用音速喷管流量计测量待测煤油的实际总温和总压,再从标定曲线中找出对应的单位面积流量,乘以音速喷管的喉道面积即得总流量。本发明简单易用,成本低,可用于火箭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以及地面试验中超临界态煤油测量的测量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512755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310421329.0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IPC: G01M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主动冷却实验的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辐射加热装置、电源供电模块、燃料预热输运装置和热燃料收集装置,其中,辐射加热装置采用红外辐射的方式对冷却面板进行加热,其包括:辐射加热元件、电极组件、保温隔热组件和箱体;电源供电模块为辐射加热装置供电;燃料预热输运装置与碳氢燃料的进口管道相连,为冷却面板输送碳氢燃料;热燃料收集装置与碳氢燃料的出口管道相连,对从冷却面板流出的高温碳氢燃料进行冷却。本发明能够对最大尺寸为1000mm x40mm的冷却面板的下表面提供长大于1000mm,宽大于40mm,且热流密度高于1Mw/m2的均匀辐射加热区,且在此辐射热流条件下可长时间持续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699738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510068018.6
申请日:2005-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碳氢燃料加热及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步骤:(一)、使碳氢燃料在一级加热器内预热至低于裂解温度;(二)、经预热的碳氢燃料快速通过第二级加热器,在通过该第二级加热器的过程中加热至高温,并完成裂解。本发明的二级加热方法可保证将预热碳氢燃料在流动过程中迅速加热至超过裂解温度并完成裂解过程,避免了结炭产物的集聚与沉积;另外,第二级加热器管材及其填充物作为加热体的同时还对燃料的裂解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使整个加热、裂解过程得以快速、高效地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687661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68036.4
申请日:2005-05-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超声速燃烧试验台的煤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级加热器与燃烧室相连的二级加热器,该一级加热器与二级加热器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该管道上及燃烧室与二级加热器之间均设置有阀门。该系统采用二级加热,缩短了煤油处于高温状态的时间,并且使煤油在流动状态下快速发生裂解,大大减轻结炭的聚集与沉积,而螺旋管管壁中镍元素可作为催化剂加速煤油裂解,进一步减轻了结炭的聚集与沉积。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