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23985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710041387.9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F17/16 , B01F17/32 , B01F17/38 , C07C215/18 , C07C215/10 , C07C213/02 , C07D307/20 , C07D49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离子型生物质基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非离子型生物质基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如式Ⅰ‑式Ⅲ所示化合物所示。式Ⅰ‑式Ⅲ中,R1、R2、R3、R4各自独立的选自H、碳原子数为1~22的支链或直链烷基,但R1、R2不同时为H,R3、R4不同时为H。也可如式Ⅶ所示化合物,式Ⅶ中,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H、碳原子数为1~22的支链或直链烷基,但R1、R2不同时为H。还可如式Ⅸ‑式Ⅺ所示化合物。式Ⅸ‑式Ⅺ中,R1、R2、R3、R4同式Ⅰ‑式Ⅲ。本发明非离子型生物质基表面活性剂以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糖类的极性基团作为头基,合成简单,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具有溶解性好,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强,乳化性能好,用量少,生物降解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59813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752922.1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1B32/324 , C01B32/3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临界水热预处理耦合化学活化制备高品质生物质基活性炭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采用亚临界水结合低浓度磷酸为介质,首先在亚临界条件下对生物质原料进行水热碳化预处理,然后通过化学活化的方式进行扩孔。本发明所述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磷酸为催化剂或活化剂,耦合亚临界水热(磷酸)碳化生物质原料和酸性化学试剂活化生物炭前驱体的过程,利用不同工艺的耦合和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显著提升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提高其孔隙度,由此将低品质的生物质原料转化为低灰分、高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丰富、表面官能团含量丰富的高品质生物质基活性炭。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高品质活性炭可应用于医药、储能、选择性吸附、食品、电子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823985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41387.9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B01F17/16 , B01F17/32 , B01F17/38 , C07C215/18 , C07C215/10 , C07C213/02 , C07D307/20 , C07D49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17/0042 , C07C29/62 , C07C213/02 , C07C215/10 , C07C215/18 , C07D307/20 , C07D493/04 , C07C3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离子型生物质基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非离子型生物质基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式如式Ⅰ‑式Ⅲ所示化合物所示。式Ⅰ‑式Ⅲ中,R1、R2、R3、R4各自独立的选自H、碳原子数为1~22的支链或直链烷基,但R1、R2不同时为H,R3、R4不同时为H。也可如式Ⅶ所示化合物,式Ⅶ中,R1、R2各自独立的选自H、碳原子数为1~22的支链或直链烷基,但R1、R2不同时为H。还可如式Ⅸ‑式Ⅺ所示化合物。式Ⅸ‑式Ⅺ中,R1、R2、R3、R4同式Ⅰ‑式Ⅲ。本发明非离子型生物质基表面活性剂以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糖类的极性基团作为头基,合成简单,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具有溶解性好,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强,乳化性能好,用量少,生物降解性好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02523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55009.8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10B5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裂解炭化废弃物的裂解炉,包括进料装置、炉体、搅拌器和出料装置,搅拌器包括内筒体和搅拌凸片,内筒体与炉体的侧壁体为同轴设置的筒体,且两者之间限定出裂解反应空间;裂解反应空间沿轴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搅拌器适于旋转而通过搅拌凸片搅拌自第二端分布至第一端的物料;内筒体和炉体的侧壁体均配置为铁磁性材质,内筒体内设置有沿其轴向缠绕的第一电磁感应线圈,炉体的侧壁体的外侧面设置有沿其轴向缠绕的第二电磁感应线圈,第一电磁感应线圈与第二电磁感应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一电磁感应线圈和第二电磁感应线圈适于分别连通交流电。本发明能够提高共振能量密度及提高裂解效率,且能够减少单位处理量占地。
-
公开(公告)号:CN116986592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38376.7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1B32/336 , C01B32/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碳气氛中连续热解并活化生物质制备高品质活性炭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微正压的二氧化碳气氛中,采用阶段升温和反应的方式对生物质原料进行热解和活化,得到生物质基高品质活性炭;具体地,在二氧化碳气氛中,将生物质原料加热升温至热解温度进行热解反应;然后进一步加热升温至活化温度进行活化反应;然后在二氧化碳气氛中进行冷却降温。本发明方法所需生产设备和装置更为简单,避免频繁升温降温对生产设备和装置造成损坏,也无需在生产过程中多次处理固、液、气态产物。本发明方法对生物质原料适用性广、易于工业化推广应用、环境友好、适合相关生产过程降本增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38355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0683645.9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1B32/318 , C01B32/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醋液结合水热碳化脱除生物质灰分制备活性炭前驱体的方法。以木醋液为液相介质,对生物质原材料进行水热碳化,得到生物质基活性炭前驱体。本发明创新的利用酸性木醋液中的有机酸有效成分,并结合水热碳化,避免使用强酸、强碱以及在洗涤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所述方法在不显著增加工艺成本的条件下,易于实现工业化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另外,所述方法充分利用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炭过程中的酸性液体副产物木醋液,在制备生物质基活性炭前驱体的基础上,实现对生物质热解产物的高价值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85526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79972.1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持续自供能生物质热解联产系统。所述生物质热解联产系统包括生物质热解油回收利用系统、热解气循环供能系统和生物质热解联产系统。本发明克服生物质热解油作为清洁能源使用时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原位将目前尚难以综合利用的生物质热解油作为能源载体,为生物质热解联产工艺提供稳定、清洁、可再生的能量。本发明通过设置多重来源于生物质热解所产生的热能、电能流动和保障供应方式,当热解联产工艺启动后,可实现无需外部额外能源供应;通过原位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实现了生物质资源的全利用,避免了资源、能量的浪费,以及可能由不当处理生物质热解油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在全生命周期内提高生物质热解联产工艺的低碳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2515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13256.4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01B32/342 , B01J20/20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醋液活化制备改性生物炭的方法。所述方法为以木醋液作为活化剂对生物质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对得到的预处理料进行热解,制备改性生物炭。本发明避免使用传统活化过程中采用的盐酸、硫酸、磷酸等无机酸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强碱,既利用了生物炭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也避免了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资源利用率高。所述由木醋液活化制备的改性生物炭与未经改性直接生产的生物炭相比,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孔隙率高,表面酸性官能团增加,其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286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13479.0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质热解油强化生物炭固碳的方法。所述方法为采用生物质热解油对生物质原料进行预处理,阶段升温,分步碳化,得到改性生物炭。所述方法将酸性生物质热解油预处理生物质原料与阶段升温、分步碳化工艺相结合,改变了生物质原料的结构与性质。所述方法克服生物炭收率受到生物质原料的组成与性质的制约,显著提高生物炭的收率及热解过程的固碳效率,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操作工艺简单,无特殊设备要求,易于大规模生产,实现生物质热解过程副产物综合利用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20364498U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21885874.0
申请日:2023-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PC: C10B53/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解气预热热解油燃烧的热解供能系统。所述热解供能系统包括热解油储罐、热解油预热装置、燃烧室、热解气分流装置和热解气储罐;热解油预热装置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均与热解气分流装置连通;热解油预热装置的液体出口与燃烧室连通;热解气分流装置的一个气体出口与热气储罐连通。本实用新型热解供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利用热解气自身高温,通过其循环流动预热热解油,未利用的热解气储存于热解气储存装置中。通过原位利用热解联产过程生产的高温热解气对热解油进行预热,改善热解油的流动性和雾化性能,提高热解油的燃烧效率,实现原位清洁、高效将热解油利用为液体燃料,为热解联产过程提供稳定能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