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00451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110382024.4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湖泊生态修复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重力土工管灌泥装置。所述的重力土工管灌泥装置,主要由泥斗、灌泥箱、出泥口、土工管引导槽和土工管夹持器构成;所述的泥斗设置在灌泥箱的上方,且和灌泥箱上下连通,灌泥箱一侧开口连接出泥口;所述的灌泥箱为活塞式可加压箱体;在出泥口下方设置有土工管引导槽;土工管夹持器设置于灌泥箱正下方和土工管引导槽最上端的交汇处。本发明所述的装置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具有在湖泊中的移动能力不受限制的优势,将本发明所述的灌泥装置进行灌泥后的土工管放在湖泊、河流近岸带,可以改善水动力结构,削减近岸风浪,加速泥沙沉积,稳定近岸基底,为近岸特别是硬质驳岸湖滨带水生植被的修复创造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435468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389500.5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G01N1/20
Abstract: 一种拉格朗日法水环境参数测量方法,将所采集样品置于透明采样器中,并随水流一起运动,直至采样完成后取出检验,分析由于掺混对流对水体的影响;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漂流式水环境参数测量方法,此方法成本低廉可以测得由于非扩散对流引起的水质变化;一种拉格朗日法定时采样器可以分时将水体密封在透明采样器中,在不影响其外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采样;所获得的水质数据与地理信息相联系,可以分析其沿程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250789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85866.5
申请日:2011-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G01N33/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域环境污染物源分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机营养盐污染源解析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开展水域环境问题与特征分析,以聚焦水域为核心,设置采样点;依据水域环境问题和特征,确定观测和水样分析指标集,进行观测和采样;分析水样,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开展因子分析,将累计贡献率大于80%确定为污染主控因子,获取指标集中指标与主控因子关联度大的指标;计算主控因子在各监测点的得分,利用线性插值方法进行其在研究水域不同位置得分,确定主控因子梯度空间分布和主控因子最大值以及最小值位置;依据主控因子关联指标间因果关系、河口位置、主控因子得分梯度和空间大小分布特征,判断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公开(公告)号:CN102435468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389500.5
申请日:2011-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G01N1/20
Abstract: 一种拉格朗日法水环境参数测量方法,将所采集样品置于透明采样器中,并随水流一起运动,直至采样完成后取出检验,分析由于掺混对流对水体的影响;属于环境工程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漂流式水环境参数测量方法,此方法成本低廉可以测得由于非扩散对流引起的水质变化;一种拉格朗日法定时采样器可以分时将水体密封在透明采样器中,在不影响其外界环境的情况下进行采样;所获得的水质数据与地理信息相联系,可以分析其沿程变化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984146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214750.7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动力优化和植被群落恢复的大中型浅水湖泊水质提升方法,涉及湖泊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削减入湖污染负荷;设置出入河口泥沙沉降库,增大河口过水断面;步骤二、隔离入湖高浓度水与湖体低浓度水;重塑入湖河道所在岸带的近岸区地形,设置生态潜滩、引流槽、流泥捕获槽;步骤三、改善大水面水生植物生境;设计矩阵围网单元进行阻流消浪;矩阵围网单元设计有多个,对大水面进行空间上的分隔,利用矩阵围网单元将漂浮植物固定在局部区域;步骤四、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恢复先锋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本发明将水动力优化工程与植被群落重建工程相结合,提升水质,改善大中型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734598A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810648564.4
申请日:2018-06-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G06Q50/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氮磷含量确定水生植物收割时间的方法。具体来说,本申请的方法包括确定所述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氮磷含量和总生物量变化,然后在水生植物相邻生长阶段的总生物量变化较小且氮磷累积含量出现极大值时收割水生植物,且在再生长的水生植物种子或营养繁殖体成熟之后进行最后一次收割。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考虑了水生植物的降解,能以合理的收割次数最大限度地通过水生植物除去其生长环境中的氮磷营养盐,消除了水生植物残体在水中腐烂导致的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2172178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072904.1
申请日:2011-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影响的试验方法,是一种生态试验方法,属于生态试验方法领域。在天然湖泊边建立研究站,采集湖泊内的水和底泥作为试验原料,在保证沉水植物各种生长因素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组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中利用特制的培养箱对沉水植物进行培养。并最终计算其生物量的增加,取材方便快捷;避免了遗传因素的影响;能够真实合理的模拟沉水植物的实际生长环境;培养箱可以全人工控制光照和温度条件,利于对多种环境因子的区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804961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154301.0
申请日:2012-05-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移栽装置,属于植物机械领域。包括:外环刀、内环刀、转轴、转动柄、钢索、定滑轮、卷扬滑轮、外环刀操作杆、内环刀卡、转动柄卡。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移栽挺水植物时,不会严重损伤挺水植物根系、能够完好保持挺水植物根系周围土体不被扰动,有助于提高挺水植物移栽的成活率;2、移栽挺水植物时避免了下水作业,在船上即可完成;3、操作简单,大大提高挺水植物采集与移栽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029366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810707273.8
申请日:2018-07-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IPC: G01C11/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过飞行器拍摄测定藻斑水平漂移速率的方法。在本申请的方法中,首先确定飞行器高度,然后使用飞行器携带的摄像设备拍摄藻斑移动影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解译影像,计算出藻斑运动距离,结合影像拍摄时间,计算获得藻斑水平漂移速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低空轻小型无人机监测水华藻斑水平漂移及其速率,不仅节约监测成本,还可以弥补高空遥感卫星受天气影响的不足。通过分析高频监测影像,精准获取水华藻斑水平漂移路径以及速率,为藻类水华暴发时间与地点的预测提供关键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3643655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310731898.5
申请日:2013-1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风浪区硬质驳岸湖滨带修复方法及其修复装备,在湖滨带外围用多个挺水植物生态缸单道或多道线性紧挨排列构成挺水植物消浪生态坝或生态带;在挺水植物消浪坝或生态带内,利用重力土工管和水生植物生态缸构建水下潜堤和潜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缸体,缸体缸壁内部分布有钢筋骨架,在缸壁上部设置了向外突出的若干个吊环,缸体靠近底部处四周开有圆孔,在其内底部直接填充泥土,在接近缸的上口20cm处为植物根块层,在植物根块层上方为尺寸10cm-30cm石块层,即在芦苇块根上填上石块;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风浪带修复难点大基底不稳定,需要进行消浪,稳定基底,重力土工管与混凝土生态缸的结合即可消浪又可种植水生植被,混凝土生态缸为四周有孔底部开口的混凝土缸,缸的高度根据修复区水深确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