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755012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43760.3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244 , A01N47/44 , C12P19/02 , C12P19/14 , C12Y302/0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编码基因及其酶和制备方法与应用,即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该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获得可异源表达该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用该菌株异源表达制备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能直接高效降解固体Curdlan(可德兰多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动植物病害的生防菌剂——内切β-1,3-葡聚糖酶,属于生物防治领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本发明提供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剂、医药及葡寡糖制备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75501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35327.5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稻瘟病菌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2编码基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2来源于水稻致病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 7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该新型多糖裂解单加氧酶的方法,即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该新多糖裂解单加氧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获得可异源表达该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用该菌株异源表达制备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2可以降解PASC(用磷酸处理过的微晶纤维素)生成纤维寡糖和纤维寡糖酸。本发明提供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2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饲料添加和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755012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510843760.3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纤维化纤维微细菌(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编码基因及其酶和制备方法与应用,即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该内切β‑1,3‑葡聚糖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获得可异源表达该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用该菌株异源表达制备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能直接高效降解固体Curdlan(可德兰多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动植物病害的生防菌剂——内切β‑1,3‑葡聚糖酶,属于生物防治领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本发明提供的内切β‑1,3‑葡聚糖酶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饲料添加剂、医药及葡寡糖制备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98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510830172.6
申请日:2015-1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稻瘟病菌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1编码基因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1来源于水稻致病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 7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该新型多糖裂解单加氧酶的方法,即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将该新多糖裂解单加氧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获得可异源表达该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用该菌株异源表达制备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1可以降解PASC(用磷酸处理过的微晶纤维素)生成纤维寡糖和纤维寡糖酸。本发明提供的多糖裂解单加氧酶LPMO M1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饲料添加和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41896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10348589.3
申请日:2016-05-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0006 , C12P7/625 , C12Y101/01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 sp.在中国北纳菌种保藏中心的资源编号为:BNCC195932)的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PhaB)的基因序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即设计引物从该菌中扩增出该基因的核酸序列,再将该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上,获得可异源表达该酶的大肠杆菌重组菌株,用该菌株异源表达制备的乙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可以用于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和羟脂肪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