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8123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48783.9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具体包括:S1、将镍锭、锰锭、锡锭混合成原料后进行感应熔炼合金化,然后通过真空雾化法获得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雾化粉;S2、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技术将步骤S1中得到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雾化粉打印得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坯件;S3、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步骤S2中得到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坯件进行热处理后得到缺陷愈合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增材制造方法制得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本发明采用真空雾化法制备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粉末并优化打印参数和热处理温度,使制备的镍锰锡合金具有高密实度、高断裂强度和大热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88001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17112.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的铁素体的热处理方法及应用。所述热处理方法包括:提供焊接结构;采用还原性焰对焊缝进行往复扫描加热,以使焊缝的温度到达1200℃以上,并维持120s以内,然后立即使焊缝在还原性气氛下吹扫冷却脱离1200℃以上的温度区间,以使焊缝中的铁素体消除。本发明基于发明人的独特发现,利用针对焊缝的局部还原性焰加热实现焊缝中的铁素体的消除,避免整体加热对焊接件整体结构的影响;同时采用局部加热的方式通过严格控制保温时间即可完成铁素体的消除,避免了长时间的高温导致的组织晶粒粗大的问题,更加突破了本领域中对于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铁素体消除需要较长时间的固有认知。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12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648783.9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具体包括:S1、将镍锭、锰锭、锡锭混合成原料后进行感应熔炼合金化,然后通过真空雾化法获得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雾化粉;S2、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型技术将步骤S1中得到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雾化粉打印得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坯件;S3、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步骤S2中得到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坯件进行热处理后得到缺陷愈合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增材制造方法制得的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本发明采用真空雾化法制备镍锰锡形状记忆合金粉末并优化打印参数和热处理温度,使制备的镍锰锡合金具有高密实度、高断裂强度和大热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1327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68628.X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a‑Fe‑Si基磁制冷材料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球形的La‑Fe‑Si基合金粉和球形的Ag粉混合,得到混合粉;S2、将步骤S1得到的混合粉烧结为块体;S3、对步骤S2得到的块体进行热处理,得到La‑Fe‑Si基磁制冷材料。本发明选用与铁相固溶度较小的Ag元素和La‑Fe‑Si基合金粉相混合,并进行烧结获得富Ag相包裹La‑Fe‑Si颗粒的微观组织,有利于提升材料力学性能;此外,选用球形的La‑Fe‑Si基合金粉有利于保证材料的磁热效应,同时Ag在α‑Fe相中固溶度较小,因此烧结和热处理过程中不会大量固溶在基体中,有利于获得优异的磁热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0826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95275.5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具有大厚度高致密硬化层的金属构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金属构件表面进行一次激光重熔形成重熔层;继续进行二次激光重熔,形成硬化层,二次激光重熔的热输入更低,且二次激光重熔的光斑与一次激光重熔完全同心且完整覆盖一次激光重熔的光斑。本发明利用二次激光重熔的方式,通过调控二次激光重熔的光斑与一次激光重熔完全重合以及调控二次激光重熔的热输入量更低,实现了对一次激光重熔形成的重熔层的进一步强化与调整,解决了重熔区域中央存在大面积凝固疏松区、凝固裂纹严重,显著降低重熔层的硬度及耐磨耐蚀性能的问题,可获得大厚度、高硬度且致密性好的表面硬化层,同时效率高、表面平整、能耗得以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90769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986757.6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空中利用太阳能进行金属增材制造的装置和方法,包括:第一支架,固定于太空载体上;第一旋转装置,设于第一支架背向太空载体的一端,且第一旋转装置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至少一第二旋转装置,设于第二支架上,且第二旋转装置上转动连接有透镜框架;三维移动平台,设于太空载体上;送丝嘴,架设于三维移动平台上方;送丝机,设于太空载体上,送丝机内有金属丝材;光电传感器,设于透镜框架上;日光汇聚模块,设于透镜框架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方位信号输出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和第五控制信号。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降低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损失,提高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50723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418040.1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IPC: H01F4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La‑Fe‑Si基磁制冷回热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磁性材料的制备领域,La‑Fe‑Si基磁制冷回热器包括La‑Fe‑Si基磁制冷回热器块体,块体内设置有多个贯通的微流道,微流道的排列方式选自90°直排、45°错排或60°错排中的一种,且微流道的直径为0.5~1.5mm。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La‑Fe‑Si基磁制冷回热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铸态La‑Fe‑Si基合金中直接机械钻孔,其内部大量韧性α‑Fe相可以避免加工过程中材料破碎,与现有技术相比,机械钻孔方法加工精度高,且不会在流道内表面引入有机污染物或放电重熔区,有利于获得优异的磁热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1099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86336.X
申请日:2022-07-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宁波工程学院
IPC: C22C33/04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10 , C22C38/12 , C22C38/14 , C22C38/16 , C22C38/20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28 , C22C38/30 , C22C38/32 , C22C38/34 , C22C38/36 , C22C38/38 , C22C38/42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2 , C22C38/54 , C22C38/56 , C22C38/58 , C21D1/34 , C21D1/74 , C21D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a‑Fe‑Si基磁制冷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设计La‑Fe‑Si基磁制冷合金的成分,并按照所设计的成分配置原料;S2、将配置好的原料熔炼得到La‑Fe‑Si基磁制冷合金铸锭;S3、将步骤S2中得到的La‑Fe‑Si基磁制冷合金铸锭塑性变形得到La‑Fe‑Si基磁制冷合金坯件;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La‑Fe‑Si基磁制冷合金坯件经均匀化热处理得到La‑Fe‑Si基磁制冷合金;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传统铸造La‑Fe‑Si基合金的基础上,本发明通过塑性变形获得大比表面积形状,同时调控α‑Fe和富La相的微观组织,加快热处理过程中磁热相的形成速率,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磁热相并获得大磁热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6631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913360.0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β型钛合金超弹性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对β型钛合金坯料进行预变形处理,包括对所述β型钛合金坯料进行多道次冷变形,所述多道次冷变形的道次变形量小于等于5%,且道次之间不进行中间退火处理,获得总变形量达到预设变形量的β型钛合金材料;对所述β型钛合金材料进行固溶处理,包括将所述β型钛合金材料加热并保温后冷却;对经所述固溶处理的β型钛合金材料进行时效处理,包括将其加热至100‑150℃并保温后冷却。所述方法能够提升β型低模量钛合金的超弹性和塑性,解决现有技术中β型钛合金材料较脆的缺点。基于该β型钛合金优异的超弹性、强度和塑性,能够满足可植入医疗器械大应变条件下对柔韧器件的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207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35235.1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表面硬度均匀性的激光复合强化方法及应用。所述激光复合强化方法包括:在金属构件表面沿多个重熔道进行激光重熔,形成重熔层,且相邻重熔道之间存在搭接,任一重熔道中的相邻重熔光斑存在重叠;在重熔层表面沿多个淬火道进行多轮次的激光淬火,形成淬火层,任一轮次中,相邻的淬火道之间存在搭接,任一淬火道中的相邻淬火光斑之间相互分离,且对于该淬火道,多个轮次之间的光斑位置互补形成重叠。本发明所提供的激光复合强化方法通过在重熔层表面进行光斑尺寸更小且热量输入更小的激光淬火,并通过多轮次互补形成具有部分重叠的淬火道,弥补了光斑之间的热干扰,从而在构件表面形成硬度均匀的表面硬化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