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7335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910113283.X
申请日:2009-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A01B7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干旱地区改良粘质土壤的绿化技术,步骤的实施:一是挖去原土60-100cm;二是在底部铺设砾石层20-30cm;三是在砾石上铺设土工布,制作土工布的孔洞数不少于8-12个/平方米,直径2-3厘米为宜;四是在土工布的上层客入耕作土40-70cm即可。耕作土中砂石含量应小于15%,不得含有大于25mm的石砾及杂物,土壤总盐量应小于2.2ms/cm,pH值小于8.5。该技术适合面状换土改造,不适合穴状换土改造,同时要求地下水埋深不小于1米。本发明针对粘质土壤的改良,在充分解析盐渍化发生机理的基础上,采取该绿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绿化地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并保证绿化的长期效果,工期短,成本低,可操作性强。2006-2008年试种植的草坪及乔灌木树种,三年连续成功,充分验证了该绿化技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推广的价值及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813512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610054639.3
申请日:2006-02-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A40/294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梭梭肉苁蓉人工种植技术,该技术是由梭梭肉苁蓉寄主的播种、梭梭肉苁蓉寄主的造林和梭梭肉苁蓉的接种三部分组成,肉苁蓉寄生于梭梭根系生长,在第2年4-5月份即可采挖。投入产出比1∶18,成本利润比1∶14,用水量是小麦的1/10。该技术有效提高了梭梭肉苁蓉的产量和实现人工种植的模式化,并在荒漠区风沙防治,生态环境改善,空气中沙尘埃减少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从而大大降低种植区人畜因沙尘埃侵害而导致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该技术适用于新疆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区,以及甘肃、内蒙古等沙漠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01632342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10113284.4
申请日:2009-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A01G2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植苗木的方法及装置,具体:一是依据苗木土柱量体选取托盘与围板,托盘的制作为一侧开口成簸箕状,并在其上部布设有吊耳,与扣盖在托盘上的围板所布设的吊耳相对应;围板的接口处一端均布挂耳与另一端调节挂耳相对应,可调节围板的尺寸;二是用铁丝分别将围板两侧挂耳以及托盘的吊耳与围板的吊耳相固定,并同时起吊;三是围板包裹土柱后必须将土添实;四是苗木在生长季或长距离运输时,需适时的补充水分;五是苗木到达种植点(穴)后,先将苗木平稳放入挖好的穴内,从底部抽掉托板,然后埋土到土柱高度1/3-1/2处,再将围板拔出,埋土、踩实、浇水,完成苗木定植。该方法及装置适宜胸径为1.0-10.0cm的乔木、灌木以及多年生草本苗木的移植,造林的成活率在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17581A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申请号:CN200910113400.2
申请日:2009-07-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A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肉苁蓉种子带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是由种子处理及种子带加工等步骤完成,通过该方法制作的肉苁蓉种子带在使用中解决了肉苁蓉人工种植过程中人工投入量大,种子投入量大、费用高以及机械施工的问题。通过使用种子带,种植过程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沟,机械铺种、机械覆土、碾压,从而改变现有的全部人工的种植模式。一公斤肉苁蓉种子,可以加工生产出3万米长的种子带(长×宽:0.2米×200米)。通过该方法制作的肉苁蓉种子带适用于梭梭肉苁蓉、管花肉苁蓉、盐生肉苁蓉人工种植;适用区域涵盖包括新疆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区,以及甘肃、内蒙古等广大的干旱沙漠地区。
-
公开(公告)号:CN102388796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10194066.5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荒漠肉苁蓉制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授粉,采收,加工与保存步骤完成,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极大提高珍贵肉苁蓉种子的产量和良种率,从根本上解决困扰肉苁蓉种植产业种子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为大规模发展人工种植肉苁蓉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有效减轻对野生肉苁蓉种质资源的过度依赖,进而大大减少对野生肉苁蓉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为我国西部沙区的农民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致富途径。该方法操作简单,省工,损耗小,实践效果极佳。
-
公开(公告)号:CN102499008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75445.4
申请日:2011-1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乔木沙拐枣和头状沙拐枣造林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插条、种植、灌水三个步骤,本发明在充分了解两种沙拐枣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扦插和植苗造林技术,采用不通直的沙拐枣枝条直接造林,既保证了造林成活率,同时也克服了苗木对生态工程的制约,另一方面还克服了一般沙生植物常规植苗造林受苗木留床时间短的制约,降低工程风险,减少苗木准备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388796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194066.5
申请日:2011-07-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荒漠肉苁蓉制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授粉,采收,加工与保存步骤完成,通过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可以极大提高珍贵肉苁蓉种子的产量和良种率,从根本上解决困扰肉苁蓉种植产业种子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为大规模发展人工种植肉苁蓉产业提供了基础保障,有效减轻对野生肉苁蓉种质资源的过度依赖,进而大大减少对野生肉苁蓉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为我国西部沙区的农民提供一种新的、可靠的致富途径。该方法操作简单,省工,损耗小,实践效果极佳。
-
公开(公告)号:CN101632342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910113284.4
申请日:2009-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A01G2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243 , Y02P6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植苗木的方法及装置,具体:一是依据苗木土柱量体选取托盘与围板,托盘的制作为一侧开口成簸箕状,并在其上部布设有吊耳,与扣盖在托盘上的围板所布设的吊耳相对应;围板的接口处一端均布挂耳与另一端调节挂耳相对应,可调节围板的尺寸;二是用铁丝分别将围板两侧挂耳以及托盘的吊耳与围板的吊耳相固定,并同时起吊;三是围板包裹土柱后必须将土添实;四是苗木在生长季或长距离运输时,需适时的补充水分;五是苗木到达种植点(穴)后,先将苗木平稳放入挖好的穴内,从底部抽掉托板,然后埋土到土柱高度1/3-1/2处,再将围板拔出,埋土、踩实、浇水,完成苗木定植。该方法及装置适宜胸径为1.0-10.0cm的乔木、灌木以及多年生草本苗木的移植,造林的成活率在9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47335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910113283.X
申请日:2009-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A01B7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干旱地区改良粘质土壤的绿化方法,步骤一是挖去原土60-100cm;二是在底部铺设砾石层20-30cm;三是在砾石上铺设土工布,制作土工布的孔洞数为8-12个/平方米,直径2-3厘米;四是在土工布的上层客入耕作土40-70cm。耕作土中砂石含量应小于15%,不得含有大于25mm的石砾及杂物,土壤总盐电导率应小于2.2ms/cm,pH值小于8.5。该方法适合面状换土改造,不适合穴状换土改造,同时要求地下水埋深不小于1米。本发明针对粘质土壤的改良,在充分解析盐渍化发生机理的的基础上,采取该绿化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绿化地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问题,并保证绿化的长期效果,工期短,成本低,可操作性强。2006-2008年试种植的草坪及乔灌木树种,三年连续成功,充分验证了该绿化技术在干旱地区的应用推广的价值及实用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