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35351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710883651.3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三裂’秋海棠(Begonia‘Sanlie’)是以卷毛秋海棠(B.cirrosa)作为母本,方氏秋海棠(B.fangii)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从获得的F1代群体中选择培育而成。其特异性在于叶片3‑4裂,叶面具毛,叶柄密被长柔毛,着花数多(10‑20朵/序)。同时具有花被片桃红色,1‑4月开花,叶片褐绿色掌状三至四浅裂,耐‑2℃低温等栽培适应性较强的优良性状。采用叶片扦插等无性繁殖保持其特异性和优良性状。以腐殖质土∶珍珠岩∶水苔等纤维∶PK肥=40∶3∶3∶0.5的配合营养基质栽培,在平均室温20℃、平均空气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15000‑20000Lx的栽培条件下生长。开花期适当增加斜射光照,增施磷钾肥,植株开花数多,花大色艳。
-
公开(公告)号:CN102428866B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96090.X
申请日:2011-10-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开云’秋海棠的培育和栽培方法,采用人工授粉方法,以‘银珠’秋海棠B.‘Silvery Pearl’作为母本,歪叶秋海棠B.augustinei Hemsl.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后,从F1代群体中选择培育出来,再测定亲本及子代染色体数目,培育出的品种‘开云’秋海棠B.‘Kaiyun’植株叶片幼时紫红色里透出银白色,随叶片逐渐生长紫红色渐渐减弱,叶片的整体颜色呈银白色略透紫红色,且叶片沿主脉和侧脉呈线条状绿色外,其余均为银白色斑纹。在温度为15-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富含有机质、透气、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栽培。
-
公开(公告)号:CN1742557A
公开(公告)日:2006-03-08
申请号:CN200510010783.2
申请日:2005-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一种秋海棠“苁茎”的育种方法,选择秋海棠属不同品种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播种杂交种进行栽培、选择,以角果秋海棠(B.tetragona Irmsch.)作母本,红毛香花秋海棠(B.handelii var.pilosa S.H.Huang et Y.M.Shui)作父本,从栽培的杂交种植株中选出分枝多,茎红色、叶浓绿色,茎叶茂盛,株型好,雌雄异株,着花数达20-30朵,花桃红色、深杯状,具有香味的个体作为品种。
-
公开(公告)号:CN115039654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840023.8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保持‘红毛’秋海棠叶片色彩及毛被色泽的栽培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采用腐殖土︰珍珠岩︰水苔纤维︰P︰K=40︰3︰1︰0.5︰1,配合营养基质栽培‘红毛’秋海棠,以栽培环境条件及措施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合光照、湿度对比试验,统计分析结果明确:栽培环境光照10000‑20000 Lx,平均温度18℃,湿度40‑85%,根施磷、钾肥,6‑BA处理,摘心重度修剪是‘红毛’秋海棠(Begonia ‘Fireflash’)叶片色彩及毛被色泽保持鲜艳的栽培关键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503965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45085.8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观叶类秋海棠标准化盆花栽培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商品纤维∶椰糠∶腐殖土∶珍珠岩∶复合NPK肥=5∶5∶1∶1∶0.02的营养基质,以观叶类秋海棠茎和叶片扦插繁殖获得健壮新植株,定植盆栽并放置阳光板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在温度15‑30℃,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15000‑25000Lx的环境条件下栽培,适时摘心、修剪整形,根际、叶面追肥相结合,定植盆栽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30‑50cm,冠幅达40‑80cm,出荷观赏。栽培设施投入低,盆花规范标准,栽培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06416966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610213557.2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嘉兴领秀园艺有限公司
Abstract: 秋海棠属植物集约化叶片扦插繁殖方法,以秋海棠属植物叶片作为插穗,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采用离地60‑70cm的扦插床或扦插容器盘进行扦插。茎节扦插者20‑25天能够生根成苗,生根成苗率可达90‑95%,叶片扦插则15‑20天切口发根,60‑75天能产生不定芽形成新植株,生根成苗率75‑85%。秋海棠属植物叶片扦插繁殖的途径和方法易于把握、操作便捷,插穗获取基数大、调整速度快、效率高,生根成苗率可达7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04696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0212806.6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嘉兴领秀园艺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秋海棠属规模化盆花栽培方法,用秋海棠属植物叶片扦插繁殖获得新植株,定植于装有栽培基质的盆内并放置阳光板温室或塑料大棚中,在温度15‑25℃,相对空气湿度65‑85%,光照强度20000‑30000Lx的环境条件下栽培。本发明提供了秋海棠属植物的最佳扦插繁殖方案,扦插生根成苗率可达75%以上。印度紫叶秋海棠(B.rex)叶片扦插繁殖65天形成新植株,生根成苗率87%,100天后获得新植株可移植入盆栽培。定植上盆栽培后3个半月植株生长茂盛,标准盆花株高45‑50cm,冠幅达60‑80cm,可出荷观赏,每平米年产量60盆。
-
公开(公告)号:CN10641696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213557.2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嘉兴领秀园艺有限公司
IPC: A01G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31/00
Abstract: 秋海棠属植物集约化叶片扦插繁殖方法,以秋海棠属植物叶片作为插穗,珍珠岩作为扦插基质,采用离地60-70cm的扦插床或扦插容器盘进行扦插。茎节扦插者20-25天能够生根成苗,生根成苗率可达90-95%,叶片扦插则15-20天切口发根,60-75天能产生不定芽形成新植株,生根成苗率75-85%。秋海棠属植物叶片扦插繁殖的途径和方法易于把握、操作便捷,插穗获取基数大、调整速度快、效率高,生根成苗率可达7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358420A
公开(公告)日:2002-07-17
申请号:CN01108669.6
申请日:2001-07-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一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以中华秋海棠(B.cathayana Hemsley)的红花植株作母本、大王秋海棠(B.rexPutz.)的红花类个体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而成。
-
公开(公告)号:CN107494256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10883630.1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Abstract: ‘健翅’秋海棠(Begonia‘Jianchi’)是以掌叶秋海棠(B.hemsleyana)作为母本,长翅秋海棠(B.longialata)作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从获得的F1代群体中选择培育而成。其特异性在于叶柄褐绿色,紫红色条纹不明显。果实具不等3翅,花被片深桃红色。同时具有叶片掌状二重深裂,初生叶具银白色斑点,雌花被片5、花大,抗白粉病等适应性较强的优良性状。采用叶片扦插等无性繁殖保持其特异性和优良性状。以腐殖质土∶珍珠岩∶水苔等纤维∶PK肥=40∶3∶3∶0.5的配合营养基质栽培,在平均室温20℃、空气湿度50%、光照15000‑20000Lx的栽培条件下健壮生长。开花期适当增加斜射光照,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其开花数多,花大色艳。
-
-
-
-
-
-
-
-
-